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真鲷肌肉生长抑素(MST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的策略,设计了3对引物,首次分离、克隆了2820BP的真鲷肌肉生长抑素(MSTN)基因组序列,该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注册登录号为AY965686).经过剪接、比较,分析了真鲷MSTN基因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真鲷的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着384个氨基酸,第1个外显子上有一个连续11个Q氨基酸的残基,C-末端具有9个保守的半胱氨基酸及一个RVRR的蛋白酶解加工位点.在第1、第2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上分别具有一个微卫星重复序列.RT-PCR分析表明,MSTN基因在真鲷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MSTN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小肠、头肾、鳃和性腺,心脏、眼睛、肝脏中只有极少量表达,脾脏中没有检测到MSTN的表达.

关键词: 真鲷 CHRYSOPHRYS MAJOR 肌肉生长抑素基因 CDNA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鲈胚胎干细胞移植及嵌合体的构建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移植构建嵌合体,证实LJES1细胞的体内分化能力和发育全能性.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线性化PCMV-EGFP质粒导入到长期培养的LJES1细胞内,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率为5%~10%,以此为供体,通过显微注射方法把20~50个LJES1细胞移植到花鲈囊胚中,共移植囊胚478枚,获得了20枚表达GFP的嵌合体胚胎,其中的15枚胚胎发育成鱼苗.荧光显微观察和PCR检测显示了LJES1细胞可在宿主胚胎内片状嵌合和单细胞分散嵌合,嵌合部位可分布于胚体的三个胚层;同时也证明GFP是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本实验结果为证实LJES1细胞的发育全能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 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细胞移植 显微注射 嵌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斑星鲽鱼的营养成分分析

营养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圆斑星鲽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动物的弧菌病及其致病机理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发现的主要致病弧菌及其致病机理。从黏附作用、脂多糖、溶血素、外膜蛋白和胞外蛋白酶等方面阐述了弧菌的致病机理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弧菌 弧菌病 致病机理 致病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MHCⅡB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得到了1297BP的大菱鲆MHCⅡB全长CDNA片段.该序列包括741BP的开放阅读框(ORF),35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以及521BP的3''末端非编码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大菱鲆MHCⅡB与牙鲆MHCⅡB的同源性高达71.5%,与真鲷、鲈鱼和丽鱼的同源性分别为67.1%,70.7%和68.4%,与人、鼠和鲨鱼MHCⅡB的同源性仅分别为24.1%,25.1%和13.2%.组织表达研究显示,MHCⅡB基因在正常大菱鲆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量在各个组织中不同,其中较强的表达于鳃、脾、头肾、小肠中,中等程度表达于血、心脏和皮肤,在肝、性腺和肌肉中表达最弱.

关键词: 大菱鲆 MHC 克隆 组织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结合改进的染色体滴片和压片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远缘杂交正、反交子代4-8细胞胚胎及担轮幼虫的染色体构成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与其双亲一致; 在染色体构成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分别继承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各一套染色体,为真正的杂交种,核型也为双亲染色体核型的综合:2N=6M+29(SM,ST)+3T;正、反交子代之间在染色体构成上无明显差别,结果说明两种扇贝的属间杂交正反方向均能产生正常的杂交种胚胎,合子中两套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合性.此外,杂交子代在胚胎发育早期还存在较小比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不对称染色体继承等遗传学现象.在群体杂交所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还存在极小比例的疑为雌核发育的母本类型个体,但在单对杂交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均未见雌核发育的个体.该文就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扇贝 杂交 染色体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温度鱼粉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基本组成相同、添加100℃常压干燥鱼粉的饲料(1号饲料)与50℃负压干燥鱼粉的饲料(2号饲料)。将两种饲料分别投喂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探讨了饲料中不同干燥温度的鱼粉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2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等(60%),但是用2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特定生长率、体内酸性蛋白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要优于用1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相应指标(P≤0.001),而存活率、体内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相当(P>0.05)。从生长、存活率及酶活性指标看,半滑舌鳎稚鱼对50℃负压干燥鱼粉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100℃常压干燥鱼粉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负压干燥 鱼粉 半滑舌鳎稚鱼 消化酶 碱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群分离分析法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生长快的第6代群体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进行了微卫星DNA的遗传分析。7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分离群的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扩增时产生7个片段表现差异,扩增片段大小为0.1~1.0kb之间。同时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进行了验证,扩增的结果显示,7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连续世代中大部分的扩增带出现的频率相近,但是有一些扩增片段的基因频率出现差异,这些等位基因频率或增或减,这是否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人工定向选育群体的遗传标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分群分离分析法 微卫星 选育群体 遗传标记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氰菊酯胁迫下罗非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和单胺氧化酶的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Tilipia为试验鱼类,采用人工水族箱培养法,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prot和(15.48±0.1)U.mg-1prot,MAO的正常值分别为(0.045±0.002)U.h-.1mg-1prot和(0.465±0.010)U.h-.1mg-1prot,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罗非鱼25d,除了1.0μg.L-1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MAO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浓度组的CAT和MAO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CAT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即溴氰菊酯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MAO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再恢复,即溴氰菊酯对罗非鱼体内的MAO具有诱导和激活的作用,这种变化的幅度肝脏比肌肉小一些。研究表明,1.0μg.L-1以下的溴氰菊酯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MAO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农药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罗非鱼 组织 过氧化氢酶 单胺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鱼类货架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然污染养殖罗非鱼贮藏在0℃、5℃、10℃、15℃过程中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生长动态数据,建立假单胞菌在0~15℃温度范围的生长动力学模型,选用V isual B asic为程序编写工具,建立了用于罗非鱼冷却链鲜品流通品质监控和剩余货架期预测的专家系统(FSLP)。剩余货架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可靠性评估表明,相对误差在±10%以内,显示建立的预测系统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养殖罗非鱼的鲜度和剩余货架期。该研究采用以自然污染鱼得到试验数据建立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增加了预测的准确度,并较好地解决了在波动温度下预测微生物生长相对困难的难题,提高了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该预测系统为设计和评估生鲜鱼品冷却链的技术参数,预测和监控冷却链生鲜鱼的鲜度品质提供一种迅速而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养殖鱼类 货架期预测 应用软件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