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外辐射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国内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绿色环保技术,在各类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紫外消毒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影响紫外线消毒效率的各种因素,并着重概述了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东方鲀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对2龄野生红鳍东方鲀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眼、鳃6种组织中的苹果酸酶(ME),乳酸脱氢酶(L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葡萄糖脱氢酶(GLC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酯酶(EST)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上6种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在除肝脏外的5种组织中活性很强,GLCDH只在肝脏中表达,鳃组织中的GLCDH和肌肉组织中的EST表达活性都很弱。6种同工酶共检测到12个基因位点,其中ME和PGM有两个基因位点编码,EST有5个基因位点编码。本试验还检测到Ldh-1、Est-1、Est-2、Est-3和Est-4共5个基因位点具有多态现象(P0·99),多态位点比例为41·67%,在12个基因位点共观察到17个等位基因表达,平均每个位点表达的等位基因数为1·417个。同时在红鳍东方鲀眼组织中发现,AB3型和B4型LDH间有一条酶带弱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的影响及其杀菌效果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16×10-6μl/L;用PHMB对中国对虾无节幼体消毒,对变态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4×10-6μl/L;并且其药效保持时间较长。杀菌实验证明,PHMB能够杀灭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根据本试验的结果,使用(2~3)×10-6μl/L的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浮游糠虾种类特征和多样性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糠虾类种类特征、多样性以及种类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域共鉴定浮游糠虾类18种,秋季最多,有14种,夏季9种,春季7种,冬季仅4种;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pelagicus)等11个种是东海的常见种,东方原糠虾(Hypererythropsspinifera)是次常见种,其余则是稀有种;糠虾类物种的季节更替十分明显,特别是从秋季到冬季;盐度是影响东海糠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冬、夏季,糠虾类分布主要受沿岸河流和长江径流的影响,物种数与盐度呈负相关,秋季物种数与表层温度呈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正相关.东海糠虾种类组成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形成主要与长江径流势力消长有关.东海各海区糠虾类多样性指数(H′)值大多数较低,与其主要优势种的聚集性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沙群岛春季珊瑚礁鱼类资源组成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年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中沙群岛珊瑚礁水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两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5620钓、底层刺网16120m,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80~600钓、底层刺网600~1200m。捕获鱼类105种,渔获量1067尾2645.76kg,其中延绳钓34种计134尾2294.32kg,底层刺网共86种计933尾351.44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延绳钓为2.38尾.(100钓)-1、40.82kg.(100钓)-1,底层刺网为57.88尾.(1km)-1、21.80kg.(1km)-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鱼参科鱼类和大眼鲷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NA0301和菌株NA0302分别鉴定为: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5-66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软骨骨胶与卡拉胶凝胶特性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探讨了鲟鱼软骨的融胶条件及其凝胶效果;在与卡拉胶进行复配时,研究复合体系的凝胶特性及pH值和电解质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20℃高压蒸煮40 min条件下的鲟鱼软骨融胶效果最好,在软骨含量低于20%时,体系不能成胶,随软骨含量的增加,体系粘度升高,使得凝胶强度增大,胶体的融点和凝固点温度都略有提高,但其融点和凝固点均在30℃以下。骨胶与卡拉胶复合体系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在3.5~4.5之间,体系凝胶效果最好。加入NaCl和尿素后体系凝胶强度有明显差别,说明骨胶与卡拉胶复合体系中以静电作用为主,氢键和疏水键的相互作用对成胶效果贡献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热带海洋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南海北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发育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学。以卵巢的组织学、性腺成熟指数(GSI)、卵巢的颜色和大小、卵细胞的直径、卵核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卵细胞数量比例等为参数,对南海北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的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染色质核仁期、周边核仁期、卵黄囊期、成熟期和恢复期)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菲律宾野生斑节对虾种群的卵巢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2个地理种群的斑节对虾繁殖力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卵巢发育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序列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cute Virus Necrobiotic Virus,AVNV)已被证实是一种对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危害极大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对AVNV基因组进行cDNA合成、克隆,并对部分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AVNV。用Trizol试剂抽提病毒RNA,采用随机引物和Oligo(dT)双引物法,SuperScriptⅡ反转录酶合成cDNA,并克隆于pUC118质粒上,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子,PCR法快速鉴定重组质粒。经筛选得到2个阳性克隆23#、52#,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 200 bp和80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比对分析显示,尚未有类似的序列报道,提示该病毒可能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cDNA文库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