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利用横向薄层培养技术建立番木瓜植株再生体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系统是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横向薄层培养技术,以‘一尺瓜’番木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田间成年结果树截干后萌生的侧芽进行消毒处理,经过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后获得大量丛生分化芽。以健壮分化芽为材料横向切取1~2.5 mm厚度的薄层6~10片,经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后进行生根培养,成功获得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 mg/L利福平溶液浸泡并在摇床上140 r/min振荡处理1 h、75%酒精处理30 s、0.1%的氯化汞溶液(W/V)处理7~8 min的组合递进式消毒处理方法,可使侧芽接种培养成功率达到85%以上。分化芽薄层在MS培养基+30 mg/L蔗糖+0.1 mg/L6-BA+0.2 mg/L NAA+0.3 mg/L KT+0.1 mg/L IBA的条件下诱导培养20 d,单个分化芽切取的薄层平均可获得7.04个不定芽,其中第3号薄片出芽能力最强,平均出芽数可达到3.4个,最高5.0个。采用将叶尖代替分化芽茎基部插入培养基的茎段悬空植叶促根方法进行分化芽的促根培养,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培养基+3%蔗糖(W/V)+2 mg/L IBA,20~25 d后平均出根率可达到87.5%,根系无结构疏松和愈伤化现象,假植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有效改善了常规生根技术存在的根系质量差和假植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可提高番木瓜组培快繁效率,并为番木瓜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番木瓜 薄层培养 分化芽 生根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甜玉米品种耐热性鉴定试验,筛选适宜华南地区夏季播种的优质耐热型甜玉米品种。【方法】以粤甜38号等8个甜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粤甜39号为对照种)在广州进行夏季种植,利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性好的甜玉米品种。【结果】与甜玉米产量高度相关的农艺性状为穗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位高。利用耐热性材料培育的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综合表现较好,鲜穗产量分别达16 840.3、15 264.4 kg/hm2,分别比对照种粤甜39号增产19.1%和8.0%,净穗产量分别达13 179.3、11 700.9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7.4%、22.0%,适宜在华南地区夏季种植。【结论】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种粤甜39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适宜广东地区夏季大面积推广示范。

关键词: 甜玉米 耐热性鉴定 品种筛选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贡柑'果实成熟期矿质元素的积累与分配特征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贡柑’果实成熟期树干物质和养分分配特征、养分需求参数,为其养分管理策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树体挖掘解剖的方法,测定‘贡柑’树不同器官的矿质元素。【结果】‘贡柑’单株果实产量为74.97 kg,占全株生物量的60.7%。叶片和果实生物量的质量比为1∶3.61。N、P、K、Ca、Mg、S、Cu和B均表现为叶片含量最高,Fe和Zn为根系含量最高,Mn为叶片和根系含量最高。大部分大量元素主要累积在果实中,而大部分微量元素主要累积在根系中。以生产50 kg果实计,收获果实带走的N、P、K、Ca、Mg、S、Fe、Mn、Cu、Zn、B和Mo养分量分别占全株树体各养分总量的29.6%、40.8%、43.5%、11.1%、34.7%、18.0%、5.5%、3.3%、21.4%、5.8%、17.6%和23.9%。【结论】贡柑植株具有较高养分吸收能力和建成果实产量的养分利用率,树体对N、K、Ca、Fe和B养分需求较多。

关键词: ‘贡柑’ 生物量 养分需求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育种创制品种多样性比较鉴定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2020年甘薯育种创制中,从实生苗选种至复选试验,选择升级的鲜食品系参加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为广东省、国家(南方)区试及生产示范、开发利用提供多样性专用型品种.[方法]选择从复选中升级的50个试验品系,分花青素(紫色)、胡萝卜素、优质淀粉3个类别品系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每类别各品系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收获期对茎叶和薯块基本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记录结薯性,测定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鲜薯淀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评价薯块蒸熟食味.[结果]从参试的胡萝卜素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2个品系,其中广薯18-10属多薯、优质高产类型,广薯18-62属短蔓、胡萝卜素含量特高类型.从优质淀粉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4个品系,广薯18-28、广薯18-114、广薯18-126及广薯18-111分属结薯性好、高产、淀粉含量高及茎叶紫色4个类型,另有3个品系(17-111、18-91、18-127)引入资源圃保存,作为品质特优材料类型利用.从花青素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6个品系,广薯18-70、广薯18-82、广薯18-79、广薯18-46、广薯17-156及广薯18-57分属薯块美观、特优、花青素特异、高产、淀粉含量特高、茎叶菜用6个类型,另有4个品系(17-175、18-40、18-88、18-106)引入资源圃保存,作为紫薯优质材料利用.[结论]品种比较试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甘薯品种选育鉴定及开发、生产示范利用提供了丰富的专用型品种类型.

关键词: 甘薯;花青素;胡萝卜素;淀粉;比较;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产业,优质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和面积大幅增加,由于耕地有限、种植条件及道地性等因素的限制,在药用植物集约化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以块根类入药的药用植物上表现尤为严重.目前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制约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严重阻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从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危害、形成机理以及调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连作障碍问题主要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当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3个主要原因,包括土壤养分亏缺和失衡、化感自毒作用以及根际微生态破坏导致土传病害加重.提出了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包括优良品系选育、土壤灭菌、建立合理的耕种制度、施用微生物菌肥,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克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化感物质;化感自毒作用;根际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橄榄新品种'饶脆橄榄'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饶脆橄榄’是从广东地方品种‘甜种榄’实生群体中选出的晚熟、优质、鲜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平均单果质量12.6 g,可食率8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可溶性糖含量40.0 mg·g-1,维生素C含量0.18 mg·g-1,粗纤维含量3.2%,单宁含量8.65 mg·g-1。肉脆化渣、涩味较轻,回甘较强,榄味较浓,适合鲜食。在广东潮汕地区12月中下旬进入成熟期,挂果至次年2月,挂果期长,丰产稳产,8~9年生树单株产量40.0~52.8 kg。

关键词: 橄榄 肉脆 涩轻 鲜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药用植物代表了最古老的药物形式,在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使用数千年.药用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中国家高达80%的人口主要依赖植物来源的药物,全世界对草药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5万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衍生物的大规模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DNA和RNA、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高通量数据分析,药用植物在代谢途径/酶、代谢物、基因、基因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结合本团队相关研究工作对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利用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揭示各种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序列信息、物种间进化、分子化合物动态变化以及药用成分合成等方面,这些数据为重要药材资源的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组编辑以及对活性化合物化学多样性分子机制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药材的植物化学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尚未得到研究或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药用植物的未来充满未知、希望,甚至惊喜.鉴于物种的多样性、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以及药用植物的全球分布,结合基因组学加强研究工作以开发新的和改良的药用植物品种势在必行.

关键词: 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亚热带锈菌补记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描述了无性型锈菌新种龙眼夏孢锈菌Uredolongan;对荔枝翼孢锈菌Skierkanephelii补述了冬孢子阶段并指定了附加模式;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刚果盾锈菌Uredopeltis congensis;新组合了克莱门斯层锈菌Phakopsora clemensiae comb. nov.和马唐层锈菌Phakopsora digitariae comb. nov.。引证的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亚热带地区,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关键词: 锈菌 新种 新组合 附加模式指定 中国新记录 分类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采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药剂喷施防治水稻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在减量25%的情况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纹枯病病株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3%和82.72%,对稻瘟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36%和80.41%,对稻曲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11%和79.25%。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和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植保无人飞机 30 苯甲·丙环唑微乳剂 纹枯病 稻瘟病 稻曲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豇豆的腌渍工艺优化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干豇豆为原料进行浸泡腌渍调味,开发即食豇豆制品,通过设计响应面试验,讨论浸泡液中白砂糖、食盐与醋酸添加比例对浸泡腌渍后豇豆总酸度、硬度、L*值、复水比、感官评分的影响,分析影响各指标的主次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利用熵权法对各个响应值赋权值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建立总酸度、硬度、感官评分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模型均极显著(p<0.01),L*值指标的回归方程模型显著(p<0.05),复水比指标的回归方程模型则不显著,可用于对干豇豆浸泡腌渍工艺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熵权法综合评分的回归方程显著(p<0.05),可用于腌渍工艺的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佳工艺配方:食盐4%、醋酸1.4%、白砂糖11.8%,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腌渍后豇豆的总酸度0.44、硬度217.03 g、L*值42.31、复水比2.94、感官评分85.29分,与理论预测值接近,说明响应面结合熵权法优化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豇豆 腌渍 感官评分 响应面 多目标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