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产品中挥发性盐基氮测定方法的改良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不同浓度的高氯酸溶液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蓝圆(Decapterus maruadsi)、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4种水产品的肌肉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蒸馏法测定样品提取液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含量,研究了高氯酸溶液浓度、浸提时间和蒸馏前样品的放置时间对测定的结果影响。结果表明,以0.6 mol.L-1高氯酸溶液均质样品2 min后测定4种水产品中TVBN,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35%~100.80%,相对标准偏差在1.53%以下。这种方法所得结果与GB/T 5009.44蒸馏法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操作简便、快速。[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46-1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珠富集法筛选虾夷扇贝微卫星序列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筛选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微卫星分子标记,并用同位素法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在筛选的192个菌落中获得136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获得微卫星序列179个,其中完美型占50.8%,非完美型43.0%,混合型占6.1%。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外,还得到TC、AG、ACA、CTAT的重复序列。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设计引物85对,挑选其中的40对合成并进行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微卫星标记的快速制备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磁珠富集法与放射性杂交相结合开发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基因组微卫星资源。以团头鲂基因组DNA为材料,经Sau3A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选取400~900 bp的片段进行PCR全基因组扩增,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探针进行微卫星片段的富集。将得到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转入DH5α大肠杆菌中,然后利用γ-32P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探针进行第二轮杂交。结果表明,共获得微卫星基因组文库2 000个菌,杂交前菌落PCR检测阳性克隆率为50%;杂交后得到的阳性克隆为230个,占11.5%。从得到的230个阳性克隆中挑出120个进行测序,有94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大于5次的微卫星序列,其中46个(48.94%)有随机侧翼区,可以设计引物;14个缺乏足够的侧翼序列。在得到的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元除CA/GT外,还观察到CT、AG、CG、CAA、CTCA等重复单元。在单一型标记中,完美型占53.15%,非完美型为37.84%;混合型标记占9.01%。另外,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30次,占75.68%。本研究旨在对团头鲂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团头鲂养殖品系的优化、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马鱼微卫星分子标记检测鲤鱼种间多态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6 072对斑马鱼(Danio rerio)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Temminck et Schlegel)、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var.wuyuanensis)和柏氏鲤(Cyprinus pellegriniTchang)进行种间遗传差异分析,共发现563个斑马鱼微卫星标记在鲤鱼种间表现出多态性。从中随机抽选25个标记,对斑马鱼和3种鲤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使用Phylip3.63软件按照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再用MEGA3.0软件绘制NJ系统发生树,并进行1 000次bootstrap检验系统树。结果显示,黑龙江鲤与荷包红鲤首先聚类,然后是柏氏鲤、斑马鱼。这些具有多态性的斑马鱼微卫星标记可用于鲤鱼种间种质鉴定,同时,借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的丰富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科的鲤鱼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必将对鲤鱼遗传育种进入分子育种时代起到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OX漂白废水对黑鲷鱼卵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环境科学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含AOX的造纸漂白废水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早期仔鱼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OX漂白废水的毒性,黑鲷鱼卵胚胎阶段比早期仔鱼阶段更为敏感.高浓度的AOX漂白废水对鱼卵孵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仔鱼产生尾部畸形和致死现象,鱼卵孵化的EC50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18和0~0.087 mL/mL;仔鱼72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0.557和0.774 mL/mL,72 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32和0.001 mL/mL,96 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03和0.001 mL/mL.表明仔鱼对AOX漂白废水的毒性敏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精子低温短期保存
《海洋水产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精子仅能体外存活10min左右,根本来不及从养殖场带回实验室,而生产单位的实验条件又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大菱鲆精子的实验研究。本文利用TS19做稀释液,6%DMSO作抗冻剂,在4℃下保存大菱鲆精子,每隔一段时间观察1次被保存精子的成活率。结果发现,大菱鲆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可延长到3h。用保存3h的大菱鲆精子做授精实验,在各种精卵比的情况下,受精率与鲜精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本实验保存大菱鲆精子的方法完全满足了大菱鲆精子短距离运输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hrysence当量换算检测水产品中石油烃污染物
《食品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20-3号标准油、大港原油和Chrysence为标准油,建立了淡水鱼虾中石油烃污染物的荧光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2.2%,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0、0.25、0.30μg/g,线性范围为0~50μg/g,回收率≥84.4%。将不同标准油所得检测结果换算成Chrysence当量,解决了不同组成石油烃由于产生的荧光强度差别而导致抗干扰性差的问题,结果具有可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DN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神经激素,对脊椎动物生殖的调控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奥利亚罗非鱼丘脑中扩增出长约400 bp的目的序列GnRH,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分析后表明其与尼罗罗非鱼和乌颊海鲷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而与日本青、金鱼、拟鲤、壁虎等的同源性较低。将此cDNA片段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GnRH,转化到大肠杆菌TB1中,0.3M IPTG诱导4 h后成功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56 kD的融合蛋白。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成功地体外表达奥利亚罗非鱼GnRH,为进一步制备抗体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相关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它们是否对德国水生动物群落构成威胁?(英文)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体中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的现象。人类移动的同时将物品从一个大陆带到另一个大陆,这使许多水生动物物种能够突破自然的防线侵入到其他的区域和大陆。藉由人类现代的旅行方式,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功入侵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成功入侵种需要具备一些特征,如可动性,小体型,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等,这些均有利于物种跨区域的入侵。当然,新生活环境也必须满足可适应的标准。对一个受人类活动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物种的水环境来说,它对新物种入侵的抵抗力会很弱甚至缺乏。德国水体受人类活动的胁迫非常严重,许多自然水体受到的破坏已无法挽回,有些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人工环境。这些水体由相互连接着的溪流河川网络组成,这很容易使新物种的入侵范围扩大。在外来物种的入侵面前,受人类活动胁迫和直接破坏的水体,比尚保持着天然环境状况的水体更加脆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海水养殖区大型网箱内外沉降颗粒物通量
《中国环境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爱伦湾抗风浪网箱沉降颗粒物(SPM)的通量,估算了12h内SPM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由于投饵不当,残饵和粪便大量产生,严重影响水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SPM通量、POC、TN、TP的通量均为网箱内大于网箱外.SPM的C/N为21.6~69.2,说明在浅海区沉降过程中,N的分解较快,爱伦湾是低生产力水域.N/P为0.54~0.99,颗粒物中氮缺乏.短期内,SPM都释放IN、IP.SPM对NH4+-N有一定的吸附特性,SPM中POC71%~76%被释放,TP88%~97%被释放,TN的吸附率为44%~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