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油春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选育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新大豆2号选育是从吉林省农科院引入的一个杂交组合的高代材料,经过单株分离、稳定,形成品系垦90C-1810,经过从初选,到多年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再到自治区区域试验,在南北疆5点生产示范,在两年的试验中,垦90C-1810品系的丰产性、品质、地区的适宜性、抗逆均表现出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对作物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 (简称G×E ,下同 )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重点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分析方法给予了综述 ,在充分比较了几类方法优缺点的同时 ,特别推荐了非线性方法中的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法、模式分析法以及GGE叠图法 ,这三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分析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数据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MMI模型分析春小麦区试数据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作物品种区域化试验中 ,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简称G×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plicativeinteractionmodel ,简称为AMMI模型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G×E的方法 ,而双标图 (biplot)是解释AMMI分析结果的一种直观有效的图形工具。在对AMM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i(j) 简要介绍后 ,选用 1999~ 2 0 0 0年新疆春小麦品种区试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以加深对新方法在区试数据分析中应用的认识 ,促进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 ,提高新疆在区试数据分析方面的水平和效率。文章得出的有关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地点对品种鉴别力等初步结果 ,对育种和生产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中国兽医科技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种检测方法 ,对新疆地区部分牛和牦牛的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2 98头份牛血清全部为阴性 ,4份牦牛血清 1份为阳性
关键词: 新孢子虫 牛 牦牛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电镜观察
《畜牧兽医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电镜观察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OregonC2 4 株在侵染新生犊牛睾丸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成熟的病毒颗粒呈直径约为 5 0nm的球形颗粒 ,内含直径约为 30nm的核芯。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 ,在胞质内复制 ,通过糙面内质网膜出芽成熟。病毒可通过侵染细胞外排或在细胞死亡后含有病毒颗粒的空泡破溃而释放到胞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决澄清型稠酒非生物性沉淀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进行了酶制剂、硅藻土、膨润土、PVPP、明胶等澄清剂解决澄清型稠酒的非生物因素沉淀的研究。研究结果为:硅藻土、PVPP和明胶是最佳澄清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