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再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滤水率和摄食率迅速下降。(3)实验期间(24h),随时间的变化,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20~100mg/L时,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呈现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300和500mg/L时,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栉孔扇贝和紫贻贝滤水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对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6~24h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值多次出现负值。(4)吸收效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本研究表明,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 摄食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单丝耐磨性能的比较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对用两种不同工艺(用热风拉伸和用热水箱拉伸)生产的聚丙烯(PP)单丝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热水箱拉伸的PP单丝伸长变化小,单位线密度磨断次数多,且强度保持率优于用热风拉伸的PP单丝,故用热水箱拉伸的PP单丝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关键词: 聚丙烯单丝 耐磨性能 强度保持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人工培育大鲵亲本的繁殖结果。在养殖条件下,大鲵的性腺可正常发育,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龄,性周期为一年一次,群体的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6—8月。使用LRH-A或HCG均可诱导大鲵产卵和排精。群体的性腺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雄性比雌性的发育时间长10—20d。在繁殖盛期进行人工催产,获产率为60%左右。人工繁育的子代,在培育为亲本时,其性腺发育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养殖的性成熟个体,在没有受到外源激素作用时,将不会发生自然排卵现象,雄鲵不能挤出精液。在20—23℃下,雌性大鲵的效应时间约为96—120h,雄性可在80h后挤到精液。大鲵的产卵量为400—500粒,平均为430粒。多次产卵个体的产卵量多于初次产卵个体。低剂量的药物催熟,未发现对性腺发育进程和产卵结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鲵 人工养殖 人工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白水晶彩鲫和红鲫杂交的遗传学

动物学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肉白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transparent colored var.)和红鲫(C.a.red var.),以及后代不同杂交组合的体色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肉白水晶彩鲫和红鲫杂交、肉白水晶彩鲫自交,子代全部为水晶彩鲫型;红白水晶彩鲫自交,子代表现为水晶彩鲫型和红鲫型;红鲫自交,子代全部为红鲫型。初步推断肉白水晶彩鲫是体表鸟粪素缺失型的纯合体(-/-),红鲫是体表鸟粪素完全型的纯合体(+/+),红白水晶彩鲫是杂合体(+/-)。鸟粪素缺失型相对完全型是显性,但它们的杂交遗传不完全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孟德尔分离规律。对照经典遗传学中金鱼的透明和正常遗传实验,发现透明鱼与肉白水晶彩鲫相似,五花鱼与红白水晶彩鲫相似,正常鱼与红鲫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经典遗传学依据体表将水晶彩鲫分为透明鱼和五花鱼,本研究依据体色将水晶彩鲫分为肉白色、红白色和其他色,由于分类角度的不同,一些观点和结论就产生了差异。

关键词: 水晶彩鲫 红鲫 金鱼 体色 杂交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驯化对史氏鲟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史氏鲟在盐度驯化过程中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Na+、K+、Cl-)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史氏鲟驯化过程中血清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史氏鲟在不同盐度(10、20、25)下经过驯化,鳃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鳃Na+/K+-ATP酶活力(P<0.05),其活力是对照组的2~2.5倍。驯化过程中,3种不同盐度阶段下鳃Na+/K+-ATP酶活力首先表现为下降,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增加,最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血清渗透压也随盐度的增加而上升,盐度10时最高,达到(328.77±26.78)mmol.kg-1,此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90mmol.kg-1左右,略高于淡水中血清渗透压。不同盐度下,血清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3种不同盐度下史氏鲟血清K+浓度平均值保持在3.00~3.30mmol.L-1之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种盐度下血清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高,盐度20时达到最高。盐度20以下血清Na+和Cl-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史氏鲟血清渗透压调节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陡然下降;二是主动调节阶段,鳃Na+/K+-ATP酶被重新激活,且活力逐渐上升;三是适应阶段,鳃Na+/K+-ATP酶趋于平稳。

关键词: 史氏鲟 盐度驯化 Na+/K+-ATP酶 血清离子 渗透压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圆背角无齿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养于4 m×4 m×2 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量为0.75只/m3。每组设3个重复。A组体重为(59.26±13.84)g,投喂鲜活的圆背角无齿蚌(去壳重)(60%)+配合饲料(40%);B组体重为(65.08±13.84)g,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均为河蟹体重的10%左右。经养殖45 d后,测量河蟹体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两组河蟹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河蟹增重率分别93%、82%,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河蟹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组成基本相同,均检出21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但A组河蟹肌肉、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投喂新鲜的圆背角无齿蚌对河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河蟹可食部分的氨基酸及风味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中华绒螯蟹蟹 氨基酸 鲜味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小尾寒羊、滩羊和澳洲绵羊等繁殖性状不同的3种绵羊与排卵有关的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进行了克隆和分析,通过对FSHR基因的15个转录调控元件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羊不同品种FSHR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序列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绵羊的品种与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的相关性不强,排除了因转录调控元件突变而影响转录调节能力的可能性。

关键词: FSHR基因 转录启动调控区

珠江水系大眼鳜的繁殖生物学

水产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大眼鳜(Sinipercakneri)的繁殖生物学,对珠江水系的322尾大眼鳜性成熟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指标测量。根据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情况和成熟度周年分布,可以推断大眼鳜的生殖季节为4-8月份,产卵旺季为5-6月份。绝对怀卵量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11036~106022粒之间,相对怀卵量则不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保持在每克100粒左右。在水温24~25℃时,受精卵经过69h23min孵化出膜。

关键词: 大眼鳜 繁殖生物学 成熟系数 性腺成熟度 怀卵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银鲑及其杂交种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银鲑O.kisutch及其杂交种O.mykiss♀×O.kisutch♂(F1代)血液生理、生化以及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表明:虹鳟的红细胞压积(Hct)为(29.18±1.08)%,血红蛋白含量(Hb)为(101.85±3.53)g/L,红细胞数(RBC)为(1.14±0.04)×1012个/L,血浆渗透压(Osm)为(328.05±1.57)mosm/L,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b)为(2.05±0.15)g/L,血浆黏度(ηp)和全血黏度(η5b.75、η4b6、η1b15、η2b30)分别为(1.86±0.034)、(8.91±0.49)、(6.77±0.37)、(6.45±0.32)、(6.25±0.74)mPa.s;银鲑的Hct为(29.15±0.96)%,Hb为(97.73±3.83)g/L,RBC为(1.11±0.04)×1012个/L,Osm为(314.89±1.09)mosm/L,Fb为(1.94±019)g/L,ηp、η5b.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5±0.04)、(8.91±0.74)、(6.75±0.39)、(6.35±0.36)和(6.18±0.32)mPa.s;杂交种的Hct为(27.63±0.80)%,Hb为(85.78±2.83)g/L,RBC为(1.04±0.03)×1012个/L,Osm为(327.23±2.18)mosm/L,Fb为(2.16±0.13)g/L,ηp、ηb5.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7±0.027)、(8.81±0.39)、(6.74±0.345)、(6.33±0.30)和(6.16±0.28)mP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全血黏度的共同因子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3种鱼全血黏度间的差异不显著,血浆黏度间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聚集性相近,差异不显著;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异显著。

关键词: 虹鳟 银鲑 杂交种 生理生化常值 血液流变学常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动物性别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以哺乳类为代表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于鱼类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和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鱼类 性别相关 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