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红色优质极晚熟梨品种"佛见喜"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佛见喜"梨原产燕山山脉地区,平均单果质量298.3 g,纵径6.9 cm,横径8.1 cm,扁圆形。果实颜色鲜红,肉质较细、脆,汁液多,味甜、微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可滴定酸0.31%,维生素C 5.0 mg/100 g,品质上等。2016年"茅山后佛见喜梨"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关键词: 佛见喜梨 红色 极晚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冬麦区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和一般配合力(G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对照优势较强,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主要因素。长6452、周麦30号、京生麦1号、中麦175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强优势组合有中麦175/周麦30号、中麦175/泰科麦33、京花12/周麦30号、农大5181/长6452、京生麦1号/长6452、京冬17/长6452、中麦175/石优20、京生麦1号/周麦30、中麦175/长6452、农大5181/中优206。依据双亲之一的GCA效应值或者双亲GCA效应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大。经聚类分析,依据8个性状的GCA和表现值将14个亲本分别划分为5个和4个类别。

关键词: 杂交小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北部冬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孪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数字孪生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农业数字孪生系统基于农业生产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流,通过实时态势感知、超实时虚拟推演和全程交互反馈,有效实现对作物生产系统的智慧管控。系统分析了作物生产系统及其认知方法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农业数字孪生系统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基本组成及其技术优势,提出我国农业数字孪生系统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路径,为推进我国作物生产智能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驱动 以虚控实 闭环反馈 建模 大数据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紫色大白菜-芥菜附加系的创制及特性分析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 ×绿色大白菜F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 + 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关键词: 深紫色大白菜 异源单体附加系 B基因组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指标与植物促生效应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紫花苜蓿;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磷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禾谷镰孢菌穗粒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粒腐病是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穗部真菌性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粒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接种法,在北京通州和小汤山两个试验点,对国内外324份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进行禾谷镰孢菌抗性鉴定。综合2个试验点的抗性评价结果,鉴定到了9份禾谷镰孢菌穗粒腐病表现高抗的自交系,分别为OQ603、百黄混、PI 539921、Mo17、PI 406119、F321、X178、B09和PHG39。有48份自交系对禾谷镰孢菌的穗粒腐病抗性,在2个试验点均为抗级以上(包括高抗和抗)。从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的抗性分布情况来看,P群种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性,Iodent群和X群次之,而在其他类群中抗性分布趋势并不明显。这些自交系的鉴定,丰富了我国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种质资源,也为抗病育种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 禾谷镰孢菌 抗性鉴定 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与提升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我国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明确我国种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前瞻性规划种业布局提供参考.本研究将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据此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国际种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仅次于美国,显示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其中科技创新力指数居第2位,产业竞争力指数位列第5,科技竞争优势优于产业竞争优势.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应进一步提升我国种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种子产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监管政策,为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种业原始创新能力,财政资金向基础性、公益性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方向倾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种业;生物技术育种;评价研究;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青椒果实冷害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丰田新秀"圆青椒为试材,采用0.25 kJ·m-2剂量的UV-C辐照方法,研究了UV-C处理对青椒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青椒采后冷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25 kJ·m-2剂量的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青椒贮藏期的冷害指数,减少失重率,降低细胞膜损害,减缓了硬度的下降,抑制了青椒冷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同时,UV-C处理可有效维持了青椒冷藏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关键词: 青椒;UV-C处理;贮藏;冷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生菜多光谱图像分割与配准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多光谱图像中由于多镜头多光谱相机各通道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传统分割方法的不适用,图像分析处理过程往往会出现无法自动化分割或分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相位相关算法和基于UNet的语义分割模型对田间生菜多光谱图像进行各个通道的精确配准并实现前景分割。使用Canny算法对多光谱各通道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进而使用相位相关算法对多光谱各通道图像进行配准,单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0.92 s,配准精度达到99%,满足后续图像分割所需精度;以VGG16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直接采用两倍上采样,使最终输出图像和输入图像高宽相等,构建优化的UNet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像配准和图像分割网络,分割像素准确率达到99.19%,平均Io U可以达到94.98%,能够很好地对生菜多光谱图像进行前景分割,可以为后续研究作物精准表型的光谱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菜 多光谱图像 图像配准 图像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酚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酚复合材料是多酚与某种配合物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合成的新型复合体。与多酚结合的配合物种类多样,尤以多糖、蛋白质、磷脂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金属元素居多。通过合成多酚复合材料可显著改善某些天然多酚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多酚作为口服营养素或药物的靶向释放,还可以用作体外植物源抑菌剂,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多酚在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多酚复合材料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多酚复合材料的不同类型、结构表征和功能性质以及应用现状,最后针对多酚复合材料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多酚物质 复合材料 功能特性 应用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