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环戊噁草酮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糙米、谷壳、稻秆、土壤和稻田水中环戊噁草酮残留的分析方法,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环戊噁草酮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1~1 mg/L范围内,环戊噁草酮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2、0.05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环戊草酮在糙米、谷壳、稻秆、土壤和稻田水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5%~9.5%之间,检出限(LOD)为0.01 ng,在糙米、谷壳、稻秆、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2 mg/kg。浙江、山东和湖南3地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环戊噁草酮在稻秆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2~9.0 d和7.0~11.6 d,其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以有效成分含量375(低剂量)和562.5 g/hm~2(高剂量)2个剂量施用90 g/L环戊噁草酮悬浮剂1次,于收获成熟期采样检测发现,环戊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2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环戊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环戊噁草酮 稻田 残留 消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不同性别桑树幼苗对镉与酸雨复合处理的生长响应及镉积累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性别桑树在镉(Cd)与酸雨(AR)复合处理条件下的生长与镉积累差异,本试验以‘强桑1号’(雌株)和‘农桑14号’(雄株)两种不同性别桑树为材料,研究重金属镉(100 mg·kg~(-1)干土)和模拟酸雨(pH 3.0)处理下,两者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Cd积累与分配的差异.试验共设置无Cd和AR(对照)、单独Cd、单独AR、Cd+AR复合4个处理.结果表明:单独Cd处理虽然显著增加了雌株和雄株根茎叶中Cd含量,而且雌株各部分Cd含量显著高于雄株,但是只有雄株根、茎和总生物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而雌株除了A_(max)显著下降外,各部分生物量积累下降均不显著,且两者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复合处理下,雄株和雌株的总生物量、A_(max)均显著降低,与单独镉处理相比,雌株根和叶中的Cd含量显著升高,但雄株没有明显变化,两者的F_v/F_m、q_P没有显著变化,但q_N均显著降低.短时间处理下桑树雌株对单独镉胁迫的耐受性高于雄株,但是酸雨的加入会降低雌株对镉的耐受性,可能是因为酸雨促进雌株根系对镉的吸收,并导致叶片积累了更多的镉.


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CP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特有蛋白,含有保守的TCP domain,其中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b HLH结构是结合DNA和蛋白互作所必需的。TCP转录因子由于其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分枝、株高、叶型、花型等)而备受关注。最近有报道显示,TC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如低温和高盐)同样发挥重要作用。TCP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如油菜素内酯、茉莉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可能是连接生长发育和介导胁迫响应的一个交叉点。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激素应答、发育调控及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生长模式和抗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TCP转录因子 激素信号 生长发育 逆境应答 作用机理


铜与毒死蜱复合污染对淡水绿藻的毒性效应
《中国环境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测出,其复合污染对环境生物的联合毒性有别于单因子的生物效应.以淡水绿藻为受试生物,比较分析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Chlorpyrifos)和重金属铜的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蛋白核小球藻急性毒性、细胞通透性及抗氧化应激的影响.铜、毒死蜱72小时单一暴露对小球藻的EC50分别为0.68和12.71μmol/L,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细胞通透性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藻细胞活性氧和抗氧化酶被显著诱导.利用相加指数法(Additive Index, AI)确定铜、毒死蜱联合暴露对小球藻急性毒性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拮抗作用,这与小球藻ROS产生量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的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一致.


蚕豆萎蔫病毒2号安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酶联免疫和RT-PCR技术对采自安徽地区的蚕豆病株进行检测,确定其病原为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明确BBWV2安徽分离物(BBWV2-AH)的分类地位,克隆了该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组特征。结果表明,BBWV2-AH RNA1全长为5 944 bp(GenBank登录号:KY606992),含有1个ORF;BBWV2-AH RNA2全长3 587bp(GenBank登录号:KY606993),含有1个ORF。全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析显示,BBWV2-AH RNA1与BBWV2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8.4%~96%和87.1%~99%;BBWV2-AH RNA2与BBWV2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6.8%~95.5%和88.2%~98.3%。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BWV2-AH RNA1与中国的BBWV2-Hunan RNA1的亲缘关系最近,而BBWV2-AH RNA2与韩国的多个分离物聚集在一起,再与中国的分离物BBWV2-B935形成一个分支。


铁筷子花粉育性与形态比较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探索适合铁筷子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测定并比较了供试铁筷子花粉的生活力;利用Hitachi TM3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铁筷子花粉粒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5%琼脂+10%蔗糖+3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是最适宜铁筷子花粉萌发的离体培养基,野生铁筷子花粉育性明显强于园艺品种。铁筷子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_3P_4C_5型花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近三瓣形,同时在花粉粒大小、邻孔脊宽、单位面积穿孔数和外壁纹饰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能很好地区分野生铁筷子与园艺品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可为铁筷子种和品种间鉴别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卵泡中胆固醇脱除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淘汰蛋鸡副产物的利用率及品质,采用β-环状糊精(β-CD)包合法脱除其中的胆固醇。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的脱除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卵泡中的胆固醇含量,即将卵泡醇提物与15%的β-CD以1∶1的料液比混合,30℃搅拌40 min,卵泡中的胆固醇脱除率达到76. 81%,保留的磷脂成分占干基质量的22. 4%。


干燥方式对救心菜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处理救心菜,测定救心菜粉色泽与维生素C(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及齐墩果酸含量,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救心菜粉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色泽,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均显著(P<0.05)优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蛋白质、齐墩果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真空干燥。综合考虑救心菜粉的营养品质及功能价值,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效果较好。


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测定肉类产品中鹅肌肽、高肌肽及肌肽
《色谱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IC-IPAD)同时测定肉类样品中鹅肌肽、高肌肽及肌肽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柱AminoPac PA10 (250 mm×2 mm)分离,以100 mmol/L NaOH为淋洗液,流速为0. 2 mL/min,柱温为30℃。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在15 min内可实现完全分离,且17种氨基酸对3种目标化合物不存在干扰。在最佳色谱条件下,鹅肌肽、高肌肽及肌肽在0. 05~5. 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 99。3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8. 9~22. 1μg/L和29. 6~73. 6μg/L。对鸭胸及鹅胸样品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2. 4%~104. 5%。该方法简单方便,无需衍生化,灵敏度高,可用于肉类产品中相关营养成分的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