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施成效及影响因子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主要做法,研究分析了影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合格证 制约因素 机制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大豆核心亲本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和异黄酮是大豆的2个重要品质性状,但是这两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在浙江省内却少有研究。本研究选取了种植于浙江省的196份来自不同地区(94份来自黄淮海地区,102份来自南方地区)的大豆核心亲本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蛋白质和异黄酮组分的含量,并对蛋白质与异黄酮各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异黄酮总含量的范围分别为352~501 g/kg和254.1~6 068.9 mg/kg;丙二酰染料木苷、丙二酰黄豆苷、黄豆苷和染料木苷这4种成分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966.4、667.2、206.0、229.3 mg/kg。我国南方地区大豆种质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黄淮海地区,但是两个地区异黄酮总含量则无显著差异。对于蛋白质与异黄酮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与染料木苷和黄豆黄素苷元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在参试材料中,响水黑豆和72-424这2个品种具有高蛋白、高异黄酮性状。大豆籽粒的蛋白质与异黄酮性状能够同时进行改良,通过筛选和育种改良大豆品质,可以获得高蛋白、高异黄酮大豆。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异黄酮 豆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miR164b靶基因鉴定及其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应答的分析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miR164b序列与西瓜基因组进行比对,获得miR164b前体Pre-miR164b基因并克隆。Pre-miR164b长度为97 bp,含有完整的茎环结构。Pre-miR164b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乙烯响应元件、水杨酸响应元件、真菌诱导响应元件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降解组测序获得miR164b的4个靶基因,均注释为NAC转录因子基因,剪切位点位于miR164b序列5′端第10位碱基。miR164b及靶基因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侵染不同时间的表达模式不同,靶基因Cla018596的表达模式与miR164b呈负相关,而Cla019099、Cla023219和Cla023357的表达模式与miR164b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 西瓜 miR164 NAC 降解组测序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一株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鸭疫里氏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关系,从浙江某鸭场病鸭体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特性观察、生化鉴定、PCR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其为鸭疫里氏杆菌强毒株,血清凝集试验表明其为血清11型;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对多黏菌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耐药,对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敏感,属于多重耐药菌株;通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检测到与表型相关的多黏菌素、红霉素、四环素等相关耐药基因,同时检测到多药外排泵及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结果表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准确获得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基因信息,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临床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血清型 高通量测序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两系杂交早稻 推广面积 不育系 系谱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氏假单胞菌固氮调控蛋白NifA调节电子传递体rnf1基因簇的表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氏假单胞菌A1501中电子传递体基因簇rnf1位于固氮基因岛上,该基因簇的突变造成固氮酶活显著下降。在rnf1基因簇的启动子区含有固氮调控蛋白Nif A的保守结合序列,实时定量qRT-PCR分析证实了nif A突变株中rnf1基因簇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急剧下调,暗示着Nif A直接参与rnf1基因簇的表达调控。细菌单杂交系统的体内互作实验表明,在大肠杆菌体内Nif A与rnf1基因簇启动子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凝胶阻滞试验证明原核表达纯化的Nif A蛋白与rnf1基因簇启动子序列存在体外直接结合。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上给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为深入研究联合固氮基因的表达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生物固氮 电子传递体基因簇 NifA蛋白 凝胶阻滞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倍子提取液对蓝莓采后病害和品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灰霉病是蓝莓采后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及其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五倍子提取液对灰葡萄孢霉侵染后蓝莓品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究五倍子提取液的抑菌机制,为蓝莓采后贮藏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莱格西’蓝莓为原材料,将75%(V/V)乙醇提取的五倍子醇提物和无菌水按照实验操作分组要求分别均匀地喷洒于蓝莓果实表面(4 m L·g-1),然后将处理后的试验组蓝莓置于25℃的恒温箱中,连续取样7天(每次间隔1天)。以蓝莓的品质指标:腐烂率、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电导率、维生素C等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抗病性酶活指标的变化来反映五倍子提取液对蓝莓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效果强弱。【结果】蓝莓果实的营养指标腐烂率、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上升;TA和TSS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接菌组蓝莓的营养指标的衰变情况均要比五倍子处理组的要快,但由于灰霉菌的侵染,激活了蓝莓体内的防御系统,致使PPO、POD、CAT等抗性相关酶活性升高,形成消除自由基和病害的防御系统,但是后期由于病害严重,导致机体防御系统紊乱,而出现酶活下降;而经五倍子处理后的蓝莓果实品质要明显优于相应对照组,其酶活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后期由于衰老会出现轻微下降。【结论】五倍子提取物能效抑制灰葡萄孢霉对蓝莓的侵染,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蓝莓采后病害并保持蓝莓品质的手段。

关键词: 五倍子 灰葡萄孢霉 蓝莓品质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下大黄鱼生物胺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黄鱼在不同温度(0、4、25℃)和不同盐分(0、0.5%、2.0%、5.0%Na Cl)贮藏条件下生物胺(BAs)的变化情况,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及紫外串联检测分析了大黄鱼中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酪胺(Tyr)、苯乙胺(Phe)、亚精胺(Spd)、精胺(Spe)7种生物胺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大黄鱼肌肉均未检出组胺和精胺;0、4℃贮藏16 d,大黄鱼中生物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41~17.53、1.53~187.63 mg·kg-1。25℃贮藏6 d,生物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加,尤其是Cad、Put和Tyr 3种特征生物胺,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为9.44~2 539.22 mg·kg-1。采用不同含量盐分处理,25℃贮藏6 d,大黄鱼中生物胺含量随盐分含量升高明显降低,当Na Cl含量达5%时,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仅为1.32~120.93 mg·kg-1,生物胺生成得到有效抑制。另外,不同贮藏条件下,大黄鱼中TVB-N值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及适当添加盐分贮藏是控制大黄鱼产生生物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大黄鱼 生物胺 温度 盐分 离子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胺和亚精胺引发对超甜玉米不同成熟度种子萌发质量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甜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甚至降低产量。本研究选用0.1 mmol·L~(-1)和0.5mmol·L~(-1)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作为引发剂,研究了其对不同成熟度超甜玉米种子萌发质量和萌发后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个对照相比, 0.1 mmol·L~(-1)和0.5 mmol·L~(-1) Spm处理显著提高了授粉后18、22、26和30 d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未引发种子(CK_1)比, 0.5 mmol·L~(-1) Spd处理显著提高了授粉后18、22、26和30 d种子的发芽率。两种浓度的Spd和Spm及清水引发(CK_2)与CK_1比,均显著提高了授粉后18~30 d种子的发芽指数。Spd和Spm引发提高了幼苗质量和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Spd和Spm处理提高了种子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Spd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成熟度甜玉米种子的浸出液核酸含量。Spm处理显著提高4C型与2C型细胞数比率,提高了胚根尖细胞内DNA复制水平,而Spd处理效果不明显。可见, Spd和Spm引发处理能促进不同成熟时期收获的超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和幼苗各项生理指标,但两者对各质量指标的作用效果不同。从对发芽效果看, Spm的效果优于Spd,且以0.5 mmol·L~(-1)浓度较佳。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精胺 亚精胺 种子发芽 幼苗质量 引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按照常规方法融合、筛选,最终获得2株抗TGEV 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G7和2C2。2株单抗亚类均为Ig G1,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为1∶108。2株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20代,各代次的上清效价保持不变,均为1∶12 800,说明2株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稳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感染TGEV的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在胞浆和细胞膜上有亮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2株TGE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遗传稳定,分泌的抗体敏感性高,为TGEV病原检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重组N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