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培养因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抑制体外嗜水气单胞菌活性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活性 pH 镁离子 小牛血清 细菌接种量


复方中草药对杂色鲍幼鲍血淋巴中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 1 2种中草药按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进行配伍 ,形成 5组复方中草药 ,分别编号为中草药 1~ 5号。将以上中草药添加到杂色鲍幼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中 ,连续喂饲幼鲍 ,饲养 4 7d后 ,测定幼鲍无细胞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溶菌酶(LSZ)活力。结果显示 ,所有添加中草药的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降低 ,中草药 1、5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ACP和LSZ活力 ,而对AKP则起到降低的作用 ;中草药 3、4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LSZ活力 ,却降低幼鲍血淋巴的ACP和AKP活力 ,中草药 2号对ACP、AKP和LSZ活力均有提高作用 ,具有较突出的促进杂色鲍幼鲍免疫酶活力的功能。
关键词: 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 中草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 溶菌酶


不同因子对花鲈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从动物早期发育胚胎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一种未分化细胞系。维持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的体外生长、增殖及未分化状态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生长因子。实验通过配制省略1种或多种因子的培养基PESM0~10,计数LJES1细胞在各培养基中增殖的数量,确定各种生长因子对LJES1细胞的增殖作用。同时,对LIF因子和bFGF因子的作用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发现LIF因子对早期的LJES1细胞增殖几乎没有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维持LJES1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但对晚期LJES1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作用;bFGF因子对LJES1细胞有强烈的刺激增殖的作用;鲈鱼胚胎抽提液(PEE)以及鲈鱼血清(FS)也促进了LJES1细胞的增殖,2-巯基乙醇(2-ME)具有还原血清中的含硫化合物、防止过氧化物对LJES1细胞的损害及促进贴壁的作用,因而也促进了LJES1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花鲈 胚胎干细胞 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低分子壳聚糖对罗非鱼的肝脂代谢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分子壳聚糖 (SMW Chitosan)对罗非鱼 (Tilapia)肝脏脂肪代谢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效果 ,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饲养罗非鱼 (体重 1 8 96± 1 2 4g)。 3个月后测定结果表明 ,对照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明显高于实验组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实验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最小 ;实验组罗非鱼的肝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含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组罗非鱼的肝脂含量比对照组下降了2 8 2 4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下降 2 4 1 0 %。壳聚糖对罗非鱼的特殊增长率也有显著性影响。实验表明 ,一定剂量的低分子壳聚糖能有效促进罗非鱼的肝脂代谢 ,提高罗非鱼的饲料利用能力。
关键词: 低分子壳聚糖 罗非鱼(Tilapia) 肝脂 饲料系数


水生态因子与鳜的健康关系
《水产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系统研究鳜健康综合指标与6项水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实验自2001年7至10月底,面积4.72hm2(16口)。采样时间为上午8:00-9:00,每两周1次。水生态因子检测依GB11607-89及GB3838-88要求进行。结果表明,在正常养殖条件下,6项水生态因子中鱼塘的水温、水体pH值的变化不大,而溶解氧、铵氮、磷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等四项水生态因子变化较大,文中求出6项水生态因子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水生态因子的调控提供依据和帮助。研究结果表明,鳜健康指标与6项水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模型是非线性,如果采用因素幂为3次的模型,回判准确率达89.6%,剩余标准差为12.1,6项水生态因子对鳜健康指标影响程度排序为PO43->NO2->pH>DO>T>NH4+。文中讨论了不同健康指标分段模型判别准确率,并通过该模型求出鳜健康养殖各水生态因子的最佳范围。


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鲤CyprinuscarpioL 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用0 1mol/L的磷酸溶液(pH12)提取组织中的环丙沙星。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的C18反相柱3 9mm×150mm;柱温25℃;流动相φ(甲醇)∶φ(水)=160∶840(1L流动相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2 7g,并用体积分数为85%磷酸调pH至3 0);流速1 0mL/min;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8、465nm。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 01~4 00μg/mL,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变异系数在10%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 01μg/mL。


细菌J-10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boone)为试验材料 ,将细菌J 10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对虾 ,测定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 (PO)、抗菌活力 (Ua)和溶菌活力 (Ul)、溶血素活性和血清中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用副溶血弧菌进行人工攻毒 ,免疫保护率达到 4 0 %。结果表明 ,细菌J 10可以增强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关键词: 细菌J-1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奥尼罗非鱼消化道蛋白酶分布与特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 4组 (Ⅰ~Ⅳ )平均体重分别为 5 5 1 4、 1 2 2 82、 2 2 5 6 8和 1 1 1 81g的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的消化道蛋白酶分布与特性。结果表明 ,Ⅰ、Ⅱ、Ⅲ组试验鱼肠道各肠段 (前肠、中肠、后肠 )蛋白酶活性相对比值分别为 1∶0 6 6∶0 34、 1∶0 85∶0 5 4和 1∶0 88∶0 74 ,其胃、肝胰脏、全肠中蛋白酶活性相对比值分别为 1∶1 86∶2 1 9、 1∶1 1 1 8∶2 3 84和 1∶3 1 5∶3 5 8。Ⅳ组试验鱼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在pH分别为 2 0、 1 0 0和 9 5~ 1 0 5时活性最高 ;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 5 5、 6 0和 5 5℃ ;最适反应底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 0 8和 4g·L-1 。Cu2 + 、Fe2 + 、Zn2 + 、Ca2 + 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Cu2 + 、Zn2 + 会抑制肠道蛋白酶活性 ,但能提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 ,Ca2 + 对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