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微卫星DNA标记对乌苏里江哲罗鱼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网上查询获得鳟微卫星标记30对,并对乌苏里江哲罗鱼的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0对具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并用其中6对微卫星引物对17尾乌苏里江哲罗鱼进行基因组DNA扫描检测。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标记的PCR扩增产物,并对扩增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6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等。结果表明,乌苏里江哲罗鱼等位基因频率为0.0455~0.785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01~0.6351,杂合度(H)为0.3368~0.6563。统计结果初步表明乌苏里江哲罗鱼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结合资源量下降的事实,建议在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前提下对其采取人工繁殖和放流的方法增加其种群数量。

关键词: 哲罗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乌苏里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水域黄鳍鲷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技术扩增海南海口市、福建厦门市和广东珠海市3个地理群体海捕黄鳍鲷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了该基因片段580bp序列。结果发现,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都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5.7%),24个个体具有22种单倍型(haplotype)。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海南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福建与广东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从序列差异的分析中得出,海南群体与福建和广东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福建群体和广东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黄鳍鲷 线粒体DNA D-loop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箱养殖鱼类柔性分级系统的试验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对网箱养殖许氏平 (Sebastesschlegeli)的生物学测定 ,得到其体重与体宽的回归方程为 :W =0 115 7L2 .190 6 ,R2 =0 92 6 6 ,并以其体宽为分级系统格栅间距确定的依据。在 4m× 4m×4m网箱内使用间距为 4 4mm的分离栅经过 10min分级 ,结果表明 ,允许被分离的小个体鱼类的平均分级率为 90 33% ;使用间距 4 4mm的分离栅在周长为 5 0m的网箱中分级后 ,分级网内大个体鱼类的体重比分级前平均重 0 13kg/尾。

关键词: 海水养殖网箱 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 分离栅 柔性分级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考对虾溶菌酶基因和类溶菌酶基因及其他多种生物的溶菌酶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运用RT PCR技术 ,从斑节对虾血细胞总RNA中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所获片段回收纯化后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系统的T载体上。重组子的序列分析表明 ,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片段长 6 5 8bp ,包括溶菌酶基因开放阅读框 (ORF)4 77bp和 3′端非编码区的 181bp。 4 77bpORF共编码 15 8个氨基酸 ,包括溶菌酶成熟肽 14 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 18个氨基酸残基。斑节对虾溶菌酶成熟肽推测分子量为 16 ,32kd ,等电点为 8 78。与南美白对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89 5 %和 93 0 % ;与日本对虾类溶菌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 84 0 %和91 0 %。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 ,斑节对虾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类群生物的c 型溶菌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具有与c 型溶菌酶相同的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Glu51和Asp68,且与活性位点相邻的序列高度保守。斑节对虾溶菌酶氨基酸序列还具有与c 型溶菌酶相同的结构氨基酸——— 8个半胱氨酸残基。因而可认为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属c 型溶菌酶基因。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溶菌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和受体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Tumernerosisfactor,TNFα)是机体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入侵感染时的一种重要的介质,而且TNFα在机体内还起着其他治疗方面的功能,包括抗肿瘤、休克和胚胎发育等。TNFα主要由几种免疫细胞产生,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激活的B细胞等。TNFα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后而发挥作用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的完善,鱼类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TNFα基因自2000年后相继在几种鱼类中被克隆测序并进行了表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受体的功能及近来在鱼类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受体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RAPD技术检测除草剂对草鱼的致突变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使它隆和嗪草酮注射草鱼,抽取注射前后的草鱼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草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11个引物能产生2~9条扩增带,扩增产物分子大小在200~1900bp之间。其中引物S10能检出用使它隆染毒前后草鱼基因组DNA的差异,引物S17能检出用嗪草酮染毒前后草鱼基因组DNA的差异。RAPD技术可运用于环境水质监测。

关键词: 除草剂 致突变 草鱼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尾鱼RW-H近交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31条随机引物对剑尾鱼的第8代近交RW-H系A、B、C 3窝共11尾剑尾鱼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计算近交系个体间及不同窝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筛选的31条引物共扩增出383条带,扩增片段的大小在0.2~3kb。其中多态性带30条,多态性带频率在0~58.33%,平均为7.83%。近交系剑尾鱼不同个体拥有相同条带的比率较高。计算得到近交系的平均相似系数(S)为0.9829(0.9716~0.9960),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8692,最低平均杂合率(?)为0.1308。同时,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非选育剑尾鱼和近交系RW-H系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检测等位基因的个数和大小,结果5个微卫星座位在非选育剑尾鱼中显示为多态,而在近交系RW-H系除1个位点出现等位基因外,其余均为纯合子,计算得到近交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45,两种方法均证明近交RW-H系第8代剑尾鱼有较高的遗传纯合度。

关键词: 剑尾鱼 近交系 遗传结构 随机扩增多态DNA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夏季水域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PON)、颗粒碳 (PC)、颗粒氮 (PN)和颗粒磷 (PP)的百分含量均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两个改进的模型对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进行了计算 ,显示黄海海域夏季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为 90 %— 96%,表明底层沉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的再悬浮。两模型所得结果一致 ,证明用温跃层底部颗粒物沉降通量代表水体中颗粒物净沉降通量的假设是合理的。水体中颗粒物、POC及PON的净沉降通量 (±SE)分别为 ( 1 2 65± 3 5 5 )g/(m2 ·d)、( 0 2 9± 0 0 4 )g/(m2 ·d)和( 0 0 6± 0 0 1 )g/(m2 ·d)。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颗粒物通量模型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温跃层 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模型在千岛湖水体污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多个经验统计磷模型预测千岛湖目前的磷浓度水平,其中第6个模型最适合用于千岛湖的预测预报.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磷负荷量分别减少1/4、1/2、3/4情况下,千岛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响应。同时针对千岛湖营养水平控制的短、长期目标,利用模型计算出了所允许的总磷负荷量及入湖磷浓度。

关键词: 千岛湖 磷模型 总磷负荷 磷滞留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