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明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水域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由于忽视对中国明对虾种群自然状态下遗传多样性的监测 ,缺乏对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管理 ,造成黄、渤海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目前 ,随着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 ,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中国明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 ,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种质资源 保护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横卧式可翻转抗风浪网箱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我国沿海海洋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横卧式可翻转抗风浪网箱 ,并对它的结构和性能做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结果显示 ,它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可沉浮、可 36 0°翻转、网衣容积损失率小于 5 %、养殖容量最大可达 30 0 0m3的特点 ,尤其是独特的可翻转性能使网衣清洁无须换网 ,能方便地检查网衣的受损情况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有其他形式网箱所不具备的优点。

关键词: 横卧式 可翻转 可沉浮 抗风浪 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枪鱼拟饵曳绳钓的试验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 1997~ 1998年期间金枪鱼拟饵曳绳钓作业上钩率的统计方法和拟饵曳绳钓作业的渔获种类数量、重量组成和体长组成的试验结果 ,与传统拖毛钓作业相比 ,上钩率按尾数计提高了4 8.5 % ,按重量计提高了 10 6 5 %。国产拟饵使用效果上钩率达到日本进口拟饵水平 ,并且具有易于操作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关键词: 金枪鱼 曳绳钓 拟饵 上钩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测定海藻中碘含量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带及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 ,其中碘的测定 ,目前主要以溴水氧化法为主 ,样品前处理是制约测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海带为研究对象 ,对测定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简化了操作步骤 ,缩短检测时间 3h以上 ,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经试验验证 ,测定精密度 (RSD)小于 2 % ,与经典方法比较 ,相对偏差≤1 .5%。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适用的特点

关键词: 海藻 海带 样品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中国病毒学 2004 CSCD

摘要:根据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 ISKN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mcp)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一长约1400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氨基酸亲水性分析表明,在150-250位氨基酸之间亲水性很高,可构成主要抗原决定簇及形成跨膜区。mcp基因经PCR改造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表达MCP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该工程菌经42℃诱导,SDS-PAGE检测,在约50kDa处有一特异蛋白带,含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23%。用纯化和复性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MCP制备的抗血清能与ISKNV MCP特异结合,说明表达产物具有与ISKNV MCP相似的抗原特性。

关键词: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主要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鱼类的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子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换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的生产量占食物消耗量的比例,一般从能量的角度来考量,称之为生长效率(growth efficiency),或者能量转换效率;当从生物量的角度来考量时,多称之为食物转换效率。中国学者也将食物转换效率称为生态生长效率,并将能量转换效率和食物转换效率统称为生态

关键词: 海洋鱼类 食物转换效率 影响因子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鳀鱼幼体日龄组成与生长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日轮分析 ,研究了 2 0 0 1年 6月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35 °0 0′N、12 1°0 0′E附近 )鱼 (En graulisjaponicus)幼体的日生长和日轮组成。鱼幼体的日轮数 (I)和体长的关系式为 :SL =3 4 5 +0 32I。鱼幼体体长的日生长率为 0 32mm/d。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2 0 0 1年 6月份的鱼幼体主要由 4日龄 (孵化后的天数 )和 15~ 18日龄的幼体组成。体长日生长率相对小于产卵场在浙江和福建沿海 ,4月份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北部和台湾东北部黑潮流域的鱼幼体。

关键词: 鱼幼体 日龄组成 日生长 山东半岛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山湾表层海水COD与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其营养状况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 ,乳山湾东流区化学需氧量 (COD)浓度较低 ,均低于 2mg/L。无机氮浓度较高 ,5月和 8月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 0 32、0 39mg/L ,5月无机氮组成以硝酸氮 (NO3 N)为主 ,8月则以氨氮 (NH4 N)为主。 5月和 8月无机磷的平均值分别为 0 0 1 5、0 0 35mg/L ,IN/IP比值较高 ,平均值分别为 74和 2 5。乳山湾东流区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关键词: 乳山湾 有机物 营养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低(21种);冬、春季毛颚类种数仅与表层温度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秋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春季毛颚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由北向南,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增高,夏季近海和外海差异缩小,秋季多样性指数值为4季最低。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毛颚动物 多样性 种类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蜇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海洋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苗种培育技术的操作要求 ,海蜇的繁殖经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 ,海蜇苗种培育时间长达9~11个月 ,着重强调了螅状幼体的越冬保存、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 ,阐述了碟状幼体变态发育到幼蜇的特征。在3年研究过程中 ,共成功越冬保存螅状幼体3×106 万个 ,培育伞径10mm幼体3300万尾 ,20mm幼体1000万尾 ,30~50mm大规格海蜇幼体200万尾。

关键词: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苗种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