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水养殖网箱工程设计的材料性能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大型海水养殖网箱工程设计中要考虑的海况因素和材料选择,包括网箱框架材料,网衣材料,锚泊固定等材料性能,评述了网箱系统三大要素的重要性.根据国家标准,抗风浪网箱课题组对开发的PE管材和PA网衣和绳索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E管材拉伸屈服应力达19~23 MPA.比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高1~5 MPA,比挪威进口管材低2 MPA,断裂伸长率为525%~763%,PE管材的纵向回缩率仅为0.3%.所有数据表明管材性能优良.PA网衣N向断裂强力315~342 DAN,比挪威进口网衣高1.9%~10.7%.T向断裂强度为235~258 DAN,比挪威网衣低5.8%~14.2%,分析PA网衣T向断裂强力低的原因是织网机编结网片过程中T向张力不均匀所致.网箱锚泊用φ40MM的PP/HDPE绳索强力达180.32 KN,比同直径的PE绳索高27.2%.


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渔具材料试验温、湿度条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渔具材料性能实验室温、湿度环境要求,作为实验室的基本技术条件.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试验组,针对吸湿性材料(以聚酰胺为例)制成的渔网线,由23TEX的2股、24股、30股3种股数、57%~73%几种相对湿度、样品预处理为干或吸潮等四因素、三水平的组合,分析各因子对渔网线强度的影响程度.观察到非吸湿性材料(以聚乙烯为例)制成的36 TEX *12股渔网线由相对湿度对强力影响不明显.经实验验证,对于吸湿性材料和非吸湿性材料,实验室温度要求为(20±2)℃,而相对湿度要求,前者应为62%~68%,后者可放宽至60%~70%.试样调节时间要求为6 H.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1999年,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进行了4个季节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共出现浮游动物8门20大类709种。优势种的组成各海域显示明显差异,调查期间共有8种优势种,即:异尾宽水蚤(Temoradiscaudata)、普通波水蚤(Undinulavulgari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pauper)、叉胸刺水蚤(Centropagesfurcatus)、亚强真哲水蚤(Eu calanussubcrass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concinna)、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和中型莹虾(Luciferintermedius)。浮游动物4季总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8.08~38.27mg/m3,平均25.27mg/m3,以冬季最高,夏、春季次之,秋季最低。平面分布呈斑块状,并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漂移,春、秋季密集区主要分布于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和北部湾北部近海区;夏季,自台湾浅滩至粤西近海一带水域密集度较高;冬季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栖息密度范围为0.24~621.13ind/m3,4季平均27.52ind/m3,平面分布总体以近岸水域最高,不同季节,分布趋势发生一定变化,高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台湾浅滩、北部湾北部和粤西近海。生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3~5.55,平均3.90,自北向南递增。季节变化以夏、春季较高,秋、冬季较低。多样性阈值变化范围为0.02~4.63,平均2.93,多样性水平Ⅱ级,显示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多样性丰富。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关键词: 鲟 鳇鱼 养殖鱼类 DNA含量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仪


采用臭氧系统净化太平洋牡蛎中的大肠杆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方法使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体内积累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臭氧净化实验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太平洋牡蛎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48 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2~3个对数值,太平洋牡蛎的最佳净化条件为:温度15℃、换水率3次/h、贝水质量比为1:4。海水中O_3浓度为0.1~0.2mg/L时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同时分析了臭氧系统处理海水的原理和影响因子,证明了臭氧系统用于净化太平洋牡蛎中的E.coli是有效的。


水产食品特定腐败菌与货架期的预测和延长
《水产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腐败是全球关切的领域,据估计,人们生产的食物中有25%在收获后因微生物的腐败而造成损失。国内外市场欢迎的水产鲜品和温和加工品是极易腐败的食物,其防腐保质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增加水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生长和活动的科学认知,对于研发加工保藏技术,减少鲜度损失,提高水产品质量,避免盲目使用防腐剂、保鲜剂、杀(抑)菌剂,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水产食品的保鲜防腐,国外对水产食品腐败微生物进行了长期研究,逐渐明确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水产食品所含微生物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参与腐败过程。在此基础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Dalgaard明确提出了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的概念,大大有助于人们对水产食品微生物腐败的认识,引起了许多策略和技术上的
关键词: 水产食品 特定腐败菌 动态建模 货架期预测 靶向抑制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对虾基因组随机测序 ,获得了总长度约为 641 0 0 0个碱基的基因组DNA序列 ,从中找到 1 362个重复序列。其中 ,两碱基重复类型的重复数目最多 ( 985个 ) ,占重复序列总数目的 72 .32 % ;其次是三碱基 ( 1 49个 )和四碱基 ( 1 0 2个 ) ,分别占重复序列总数目的 1 0 .94%和7.49%。另外 ,六碱基重复 34个 ,单碱基重复 5 0个 ,五碱基重复 5个 ,分别占重复序列总数目的 2 .5 0 %、3.67%、0 .37%。在单碱基重复类型中 ,重复拷贝类别为A的重复数目最多 ;两碱基重复类型中 ,AT重复数目最多 ,其次是AC和AG ;三碱基重复类型中以AAT重复拷贝类别最多 ,其次是AAG和ATC ;四碱基重复类型中 ,AGAT重复数目最多 ;五碱基重复类型只发现了AGAGA、GAGGC、TCTTC和TTTCT四种重复拷贝类别 ;六碱基重复中以ATTATC重复数目最多。其中一些序列已经提交GeneBank注册 ,注册号为AY5 4 5 898 AY5 4 5 91 3。中国对虾基因组二碱基重复类型中以不完全 (Imperfect)形式的微卫星序列为主 ,其中GC重复拷贝类别的重复数目很少。利用 8对微卫星引物对 6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获得了 60个等位基因 ,因此认为微卫星技术在中国对虾基因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