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鲫血清转铁蛋白推导序列分析及空间结构预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DNAClub分析软件推导出鲫血清转铁蛋白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推导的蛋白质长度为807个氨基酸残基,MW约为90000。其中半胱氨酸43个,可以组成21对二硫键。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几率分析表明:有两个非常相似的结构域分别存在于1-390和390-807区域。旋管结构和螺旋结构的分布区域,均分别集中在上述两个区段中,同样位于两个结构域中,结构也非常类似。证实了转铁蛋白(Tf)由2个同源性较高的结构域(N结构域和C结构域)组成。Tf的三级结构呈"V"字形,每个结构域又各自分为3个小的结构小区(即N1、N2、N3和C1、C2、C3)。两个糖基位于N1和C1区,呈"Y"字型结构;铁链位于N2和C2区;受体结合位点R1和R2位于N3和C3区。

关键词: 转铁蛋白 序列分析 空间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鱼类体中石油烃与生源烃的气相色谱特征指纹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Decapterus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virgatus)、斑(Clupanodom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sinensis)等4种鱼类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鱼类样品的脂肪烃组分(f1)。其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nC12~nC30)、f1UCN(12.9~35.1mg/kg)、nC16指数(3.27~140)和CPI(0.73~2.61)等特征参数表明,鱼类样品体中的脂肪烃类组分主要来源于石油烃类,而其某些奇碳数正构烷烃优势组分的出现,表明少量的脂肪烃类组分来自海洋生源烃类。ΣnC14-30/f1UNC(0.0002~0.00231)、nC17/C19:0(0.06~1.90)和nC18/C20:0(0.03~1.93)比值分析表明,鱼类样品体内的石油烃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和代解,反映出该海域低浓度持续性石油污染的特点。

关键词: 石油烃指纹 海洋鱼类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海洋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鲚(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100%;利用挑选后的9项参数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是95%~100%,P2是95.2%~100%,综合判别率为97.5%。对形态差异贡献较大的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还没有上升到亚种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 刀鲚(Coilia ectenes) 湖鲚(lake anchovy(Coilia ectenes)) 判别分析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与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和产生机理的阐明 ,对于开展水产品甲醛残留及安全限量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 ,结合几年来研究工作对水产品中甲醛的可能来源 ,产生甲醛的水产品种类及含量、氧化三甲胺酶的性质及影响甲醛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水产品 甲醛 本底含量 产生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 杂交 子一代 遗传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6 二甲基氨基嘌呤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 ,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 17℃下 ,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 (受精后 2 0~ 4 0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 (4 0~ 80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 (5~ 2 0min)的实验。起始处理时间实验以受精后 35min开始处理效果最好 ,三倍体率为 5 1 8% ,D形幼虫成活率可达 78% ;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最佳组合为 6 0~ 70mg/L 6 DMAP处理 2 0min ,三倍体率可达 5 9 6 5 % ,D形幼虫成活率为 2 2 0 5 %。综合考虑 ,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适宜参数为 :当 5 0 %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 ,以 6 0~ 70mg/L 6 DMAP处理 2 0min。

关键词: 6-二甲基氨基嘌呤 扇贝 异源三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关键词: 夫菱鲆 幼鱼 蛋白质 能量 能蛋比 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哈维氏弧菌 16Sr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水域鳓鱼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6—1998年期间在珠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的鳓鱼(IlishaelongataBennett)生物学资料,应用FiSATⅡ软件进行鳓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ELEFANⅠ技术拟合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53.13cm(叉长)、k=0.37a-1及t0=-0.62a,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M=0.74,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Z=2.53。运用Beverton Holt模型分析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F=2.5,最适开捕年龄和叉长分别为1.6龄和29.8cm,目前该群体已处于捕捞过度状态,尤其以捕捞幼鱼的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南海北部鳓鱼的最小可捕规格应为叉长30cm。

关键词: 鳓鱼(Ilishaelongata) 生长 死亡 ELEFAN技术 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活化及其通便作用

中国海洋药物 200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活化及其通便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对膳食纤维活化条件进行筛选 ,结合人体试验 ,检查活化后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结果在最佳活化条件下提取的海带膳食纤维的干基含量为 84 .3% ,钙含量为 6 .2 1 % ,膨胀力为 1 38mL·g- 1,持水力为 6 72 0 %。人体试验表明 ,海带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结论经活化的海带膳食纤维无论在产品质量或对人体的通便作用上都远高于未活化海带膳食纤维

关键词: 海带 膳食纤维 功能活化 通便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