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植物AT-hook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HL (AT-hook Motif Nuclear Localized)是一类古老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它包含AT-hook基序和PPC结构域,其中AT-hook基序可以被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AHL可以与DNA的富AT区域结合,或者通过影响其他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从而参与调控。本文综述了AHL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以及该基因家族在植物器官发育、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和多种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为全面理解该转录因子家族的作用机理、功能及其在作物育种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AHL AT-hook PPC结构域 转录因子 胁迫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褐黄色链霉菌HEBRC45958菌株防控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产褐黄色链霉菌HEBRC45958菌株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控效果,采用平板对峙培养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确定HEBRC45958离体抑菌活性,并测定其产铁载体能力和水解酶活性。同时采用盆栽试验确定HEBRC45958发酵液对番茄棒孢叶斑病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条件下HEBRC45958对多主棒孢的抑菌率为52.65%。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相比,HEBRC45958处理后多主棒孢菌丝发生扭曲和破裂,透射电镜下观察,多主棒孢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增加。HEBRC45958菌株能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嗜铁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EBRC45958发酵液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效为100%,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产褐黄色链霉菌 番茄 多主棒孢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佳美106'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佳美106’是以YH091802为母本,以SJD0814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螺丝线椒品种。果实长羊角形,果肩皱,螺旋,果长28~32 cm,横径1.60~2.40 cm,果肉厚0.15~0.20 cm,单果质量26~31 g,维生素C含量1 230 mg·kg-1,辣椒素含量0.01%。二心室为主,青果为绿色,成熟果为红色,果实光亮,皮薄,味辣,品质好。耐低温寡照,坐果性好,连续挂果能力强,田间表现为中抗CMV、中抗疫病和炭疽病,综合抗性好,田间表现丰产稳产,产量在40 500 kg·hm-2以上,适宜在湖北平原地区早春、延秋大棚栽培及高山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源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多样性,筛选优异种源,为我国乡土狼尾草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6个种源狼尾草的9个表型性状(株高、冠幅、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穗秆长度、芒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狼尾草种源间F测验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狼尾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5.6%,且每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芒长度在不同种源间的分化最大,变异系数为21.1%,其次为花序直径和单株花序数,分别为20.6%和20.0%;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冠幅,为10.9%.狼尾草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海拔与株高和穗秆长度极显著负相关,与花序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经纬度与株高、花序直径和穗秆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株高、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穗秆长度和单株花序数是引起不同狼尾草种源间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可将26份狼尾草种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个种源,全部来自贵州,主要特征为植株较高,冠幅较大,单株花序数量较少,花序较小,且叶片较细;第Ⅱ类群包括1个种源,来自湖南,主要特征为植株矮小,株型紧凑(冠幅小),花序短,叶片细长;第Ⅲ类群包括2个种源,来自贵州,主要特征为植株矮,冠幅较大,单株花序多,叶片宽;第Ⅳ类群包括20个种源,分别来自湖北和河南,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穗秆较长,且具有更大的花序.来自贵州、湖北和河南的5个狼尾草种源PA26、PA20、PA15、PA17和PA18,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具有丰富变异,5个种源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极大遗传改良潜力.

关键词: 狼尾草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种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氮磷钾吸收及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鳞茎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积累的影响,为湖北贝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境内种植的湖北贝母为材料,在磷肥(五氧化二磷)、钾肥(氧化钾)用量均为102.4和86.4 kg·hm-2的条件下,设置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N0)、氮肥用量为58.0 kg·hm-2(N1)、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N2)、氮肥用量为174.0 kg·hm-2(N3),分别于苗期、花期、收获期取样,测定不同生育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钾及各生物碱质量分数。【结果】随氮肥用量增加,单株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鳞茎中氮、磷、钾及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的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且均在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达到峰值。随氮肥用量增加,湖北贝母苗期鳞茎中钾磷比小于3.4,花期及收获期贝母鳞茎中钾磷比均大于3.4;整个生育期内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比小于14.0,氮钾比小于2.1。苗期及收获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质量分数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花期湖北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质量分数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积累量的峰值分别为56.50、4.20、12.73、1.66、3.68 mg?株-1。相同氮肥用量时,随生育期延长,除贝母辛外,其余各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为收获期最高,花期最低。氮肥用量为116.0kg·hm-2时,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积累速率降低。苗期至花期,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总生物碱的积累能力较强。【结论】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鳞茎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的积累。湖北贝母在不同物候期鳞茎干物质及生物碱的积累是动态的过程,营养生长期以产量提升为主,生殖生长阶段以生物碱积累为主。图4表2参28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氮肥 生育期 氮磷钾 生物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蜜型舔砖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糖蜜型舔砖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4胎安格斯妊娠(210±20)d的健康母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按组分群饲养。对照组不饲喂舔砖,试验组补饲糖蜜型舔砖,自由舔食,母牛试验期120 d,犊牛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补饲糖蜜型舔砖可提高公犊牛初生重、公母犊牛断奶重和哺乳期日增重(P<0.05);并提高了繁殖母牛干物质采食量(P<0.05);试验组初乳中粗蛋白质、真蛋白、非脂固形物、尿素氮和体细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初乳乳脂率、乳糖高于对照组(P<0.05);犊牛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G及M、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血清葡萄糖、丙二醛和免疫球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安格斯母牛及其犊牛补饲糖蜜型舔砖,可显著提高初乳乳脂率和乳糖水平,提高犊牛的初生重,显著提高犊牛生长速度和断奶重,并有利于母牛产后恢复。

关键词: 糖蜜型舔砖 安格斯 母牛 犊牛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对草地贪夜蛾生殖行为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调控害虫行为是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通过评估香加皮Periplocae cortex乙醇提取物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殖行为的影响,为下一步筛选干扰交配的活性成分和开发新型害虫嗅觉行为调控剂奠定基础。【方法】室内采用熏蒸法测定了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在0.09-14.40 mg/mL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求偶交配的时间节律、次数、持续时间、精包数量和单雌产卵量的影响,利用罩笼选择法分析了喷施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对草地贪夜蛾雌成虫寄主产卵选择的作用。【结果】香加皮乙醇提取物暴露处理对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求偶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交配行为,其中,7.2mg/mL浓度处理的交配次数、交配持续时间和精包数量分别为(1.92±0.35)次、(152.50±23.42)min和(1.44±0.13)个,显著低于对照组雌成虫的(3.67±0.45)次、(315.00±70.60)min和(2.27±0.11)个(P<0.05)。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处理,可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平均单雌产卵量(P<0.05),其中7.2和14.4 mg/mL浓度处理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86.66±50.32)和(503.63±66.83)粒,分别是对照组的58.19%和49.95%。罩笼试验结果显示,喷施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对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选择表现出高浓度驱避和低浓度引诱的生物活性,其中14.4mg/mL浓度处理雌成虫在玉米植株上的平均单雌落卵量占同一网笼玉米植株上总卵量的31.92%±9.09%,而0.09 mg/mL浓度处理的玉米植株的落卵量则占对应网笼卵量的64.95%±4.47%。【结论】香加皮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减少有效交配次数,并降低雌虫的产卵能力,对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寄主选择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香加皮 生殖行为 驱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三叶花色遗传规律及对光温的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明确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光温对花色表达的影响,以白三叶红花突变体和白花品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试验,研究杂交后代花色性状分离规律,并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白三叶突变体花色的色度差异.白三叶红花突变体与白花品种杂交F1代花瓣均显白色,突变体自交一代(S1)花瓣均显红色;F2代和回交一代(BC1)花色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红花与白花比例分别为49∶699和96∶279,基本符合1∶15和1∶3的预期比例.相对于暖温环境(28℃8 h,34℃ 16 h),低温处理(12℃8h,18℃16 h)显著降低花瓣亮度值(L值),红色度(a值)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温度骤降显著提高花瓣红色度,降低花瓣亮度.遮光2d后突变体花瓣颜色由红转白,恢复光照1d后又转为红色.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受双隐性基因控制,光是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瓣颜色调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白三叶 花色 遗传 光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及协同防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丝状真菌,因其优秀的生防潜力,木霉菌在农业上被广泛用作生物杀菌剂,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木霉菌能够通过不同的直接作用机制(真菌寄生以及产生细胞壁裂解酶、抗生作用、争夺空间或养分)或间接作用机制(诱导植物防御)来减少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疾病。近年来,复合型的生防菌剂越来越受到重视,木霉菌因其对化学农药的抗性以及与根际微生物的相容性,可以与其他生防产品协同使用产生更好的生防效果。综述了木霉菌的相关作用机制,包括寄生、抗生作用、营养竞争和植物抗性的诱导,讨论了其当前研究进展。此外,对木霉菌与其他具有防病效果的微生物或非生物(化学杀菌剂、其他物质)的协同防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究目前研究现状以及使用木霉作为生物杀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木霉 生物防治 协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毛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毛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212对SSR标记对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湖北、江西、江苏、辽宁、安徽)和日本的84份毛豆种质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推断材料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SSR引物在群体材料中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为1-6个,平均每对引物为2.08个;有效等位基因1~3.74之间,平均为1.6个;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29,PIC平均值为0.24。聚类分析将84份材料分为4个组群,主成分分析的二维和三维主坐标分析图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4时,ΔK出现明显的峰值,说明最佳群体组群数为4个,该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基本一致;84份材料中有74份Q值大于0.7,说明该群体毛豆种质资源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背景单一。因此,需重视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种质材料共享和交流,促进毛豆育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毛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群体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