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乙醛酸和二羧酸通路中MCEE和PCCA基因多态性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筛选与硒都黑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为优质猪的培育提供参考。已有研究表明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参与脂肪酸合成和分解代谢,进而影响IMF含量。针对通路中候选基因MCEE和PCCA进行测序发现2个SNP位点,其中基因MCEE的g.144001513 A>G位点和基因PCCA的g.68930136 G>A位点均位于第1内含子区域,在硒都黑猪群体中进行关联分析,发现2个位点均与IMF性状显著关联。通过基因互作分析发现,与IMF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MCEE(g.144001513A>G)和PCCA(g.68930136G>A)互作效应显著。通过蛋白互作预测分析发现,基因MCEE和PCCA所表达的蛋白在猪中共表达。本研究发现位于乙醛酸和二羧酸通路中的MCEE和PCCA基因多态性对硒都黑猪IMF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IMF性状选育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为猪IMF沉积提供遗传素材。
关键词: 猪 肌内脂肪含量 乙醛酸和二羧酸通路 SNP 关联分析


N6-甲基腺苷修饰和circRNA调控家禽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禽卵泡发育受多种因素调控,卵泡的发育直接决定个体的产蛋性能和经济价值,因此了解家禽卵泡发育相关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在真核生物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广泛地作用于RNA,此过程受m6A甲基化转移酶、结合酶和去甲基化酶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由前体mRNA(Pre-mRNA)剪接产生,其功能和代谢受m6A调控。circRNA可充当小分子RNA(Micro RNA,miRNA)海绵、作为模版翻译多肽以及调控胞内转运,m6A修饰的circRNA可参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多种调控,如癌细胞的转移、细胞凋亡等。已有研究表明,circRNA对家禽卵泡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同时m6A修饰及其相关多种酶也被证明参与家禽卵泡发育的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了m6A、circRNA对家禽卵泡发育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调控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解析m6A甲基化修饰和circRNA在家禽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 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 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 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葡聚糖对鱼糜凝胶体外消化特性和糖基化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鱼为研究对象,葡聚糖(7 000 u)为抗冻剂,探讨葡聚糖对鱼糜凝胶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研究鱼糜凝胶在不同消化阶段的消化率、水解度、游离氨基酸、消化产物结构和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的变化,分析添加葡聚糖对鱼糜凝胶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糖组学鉴定葡聚糖化位点。结果表明:模拟消化末期,鱼糜凝胶的消化率为(69.56±0.59)%,水解度为(1.91±1.27)%,鱼糜凝胶的消化主要发生在小肠阶段,且添加葡聚糖不影响鱼糜凝胶的消化性。消化后鱼糜凝胶中蛋白的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减少了28.55%,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增加了41.04%。与CA组相比,添加葡聚糖的鱼糜凝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AGEs含量显著降低(P <0.05)。采用LC-MS/MS质谱共鉴定到69个N-糖基化蛋白质,70个N-糖基化肽段,122个N-糖基化位点。葡聚糖参与鱼糜凝胶糖基化反应的主要作用位点为A0A3N0Y8X2(N698、N699)和A0A3N0Z907(N74)。


改性生物炭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水污染日益严重,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经过改性后其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合理利用生物炭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对比了物理改性、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等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总结了生物炭的改性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物炭在共存污染物问题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炭在重金属废水净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Dkk2基因对雌性小鼠卵泡发育过程的功能探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巢颗粒细胞的生长对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Dkk2对雌性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并对其潜在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运用Crispr-cas9的方法构建Dkk2基因敲除C57BL/6小鼠,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探究了Dkk2基因敲除对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相比野生型小鼠,Dkk2基因敲除小鼠的产仔数和原始卵泡显著减少,卵泡闭锁显著升高;抑制Dkk2的表达会显著促进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对8周龄Dkk2基因敲除小鼠的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Dkk2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本研究揭示了Dkk2在小鼠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可为哺乳动物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靶基因。
关键词: Dkk2 Wnt 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卵泡发育 产仔数 小鼠


链霉菌YC117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及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链霉菌YC117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及活性物质的稳定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链霉菌YC117的抑菌谱、对烟草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发酵液的稳定性及盆栽防效.菌株YC117经鉴定确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具有很好的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或其分泌物能够破坏烟草疫霉菌丝的形态结构,使菌丝出现断裂、干瘪、堆积,分枝增多和大小不一,细胞壁受损等现象.YC117菌剂在稀释100倍和200倍浓度下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防效分别为61.54%和50.77%.发酵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酸碱和热处理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对紫外照射比较敏感,紫外光照射20 min后,抑制率下降至9.52%.链霉菌YC117为防控烟草黑胫病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关键词: 娄彻氏链霉菌YC117 烟草黑胫病 鉴定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山羊SRD5A2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类固醇5α还原酶2(Steroid 5 Alpha Reductase 2,SRD5A2)遗传变异对山羊产羔数的影响,本研究以500只黑头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颈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寻找山羊SRD5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分析SRD5A2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共筛查到6个SNPs,分别为g.14179502G>A、g.14195357A>T、g.14198728A>T、g.14210773G>A、g.14188765C>T和g.14195319T>C,6个SNPs在黑头羊群体中均表现为3种基因型,且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14179502G>A、g.14198728A>T和g.14210773G>A与山羊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显著相关,g.14195357A>T、g.14188765C>T和g.14195319T>C3个位点与头胎产羔数显著相关;g.14195357A>T、g.14198728A>T和g.14210773G>A3个位点紧密连锁,处于同一个连锁不平衡块,组合基因型TTAAAA个体的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最高。综上,本研究筛查到的6个SNPs与山羊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为山羊产羔数性状的遗传改良及黑头羊良种培育提供新的分子标记。


微污染湖泊水体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雨水溢流引起的水体微污染的修复,本研究建立了室内微模型模拟雨水溢流污染水体,分别采用投加复合脱氮菌剂、复合脱氮菌剂+镁改性麦饭石,以及复合脱氮菌剂+生态颗粒的方法进行处理,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水质、沉水植物苦草及底泥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发现,菌剂的投加能够加速微污染水体的修复,同时投加镁改性麦饭石及生态颗粒,能够提升水体氨氮(NH4+-N)、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并促进苦草生长,其中镁改性麦饭石对苦草与微生物的耦合脱氮促生效果最优.复合脱氮菌剂单独投加,或同时投加镁改性麦饭石或生态颗粒,对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影响均不显著.FAPROTAX功能预测表明,Anaerolineaceae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是苦草与微生物耦合脱氮的主导底泥微生物,镁改性麦饭石及生态颗粒有利于底泥菌群向微生物脱氮功能菌群结构演变,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两处理分别增加苦草叶长26.5%、11.8%,增加根长45.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