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在猪睾丸支持细胞(ST)中的干扰作用。利用PCR法从ST细胞基因组中扩增猪睾丸ACE启动子,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通过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验检测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根据SPAG6 mRNA靶序列设计合成3条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至ST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NA的干扰效率;基于人miR-30a结构设计SPAG6 shRNA,构建重组载体ACE-sh-SPAG6-pcDNA3.1,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PAG6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并证明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各试验组均能对靶基因SPAG6 mRNA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以siRNA-3的作用最佳。siRNA-3转染48 h后,SPAG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成功筛选出SPAG6基因的最佳干扰序列;成功构建重组质粒ACE-shSPAG6-pcDNA3.1,转染ST细胞48h后SPAG6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调(P<0.00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ST细胞中验证了其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关键词: SPAG6 ACE siRNA shRNA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砂梨新品种‘明晶’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晶’是由‘华梨2号’ב桂花梨’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半开张。果实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风味甜,平均单果质量262.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品质上乘。在湖北武汉7月初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102 d左右。盛果期折合产量42 000 kg·hm~(-2),丰产、稳产性好,较抗黑斑病。适宜湖北省及类似气候地区种植。

关键词: 砂梨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探究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其种子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以'江夏'扁穗雀麦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0、50、90、130 mg/kg),研究植株生长、种子产量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植株高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除50 mg/kg的烯效唑对生殖枝数有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处理对植株第二节长、茎粗、分蘖数和生殖枝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扁穗雀麦的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均表现为增加,但只有50 mg/kg处理下各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90 mg/kg烯效唑处理可显著增加扁穗雀麦种子活力指数(P<0.05),但所有处理对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高度与倒伏率、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产量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50 mg/kg烯效唑,扁穗雀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508.31 kg/hm2,较对照增加13.63%,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扁穗雀麦 烯效唑 农艺性状 种子产量 萌发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畜牧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精准、高效地更改基因组DNA序列,近年来在动植物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实践中对农业生物多性状协同改良的需求越来越大,仅靠对单一基因或位点的改变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所以亟需建立一套多基因同步编辑体系,对多个基因进行协同修饰。多个sgRNA同时表达是多基因同步编辑的关键,常见表达策略包括建立多个单顺反子sgRNA并联表达和多顺反子sgRNA串联表达。常用串联表达工具有核酸酶Csy4、tRNA系统以及自裂核酶等。本文对以上多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其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CRISPR 多基因编辑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分子检测引物评价及绝对定量PCR体系优化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黄龙病是对柑橘产业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目前没有可用的有效药剂和抗病品种,分子检测对黄龙病有效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国内外常用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检测引物进行评价,针对多拷贝的nrdB和16S rDNA基因,构建质粒标准品并筛选适用于绝对定量PCR的最佳质粒。结果表明,使用Es Taq MasterMix对感染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柑橘样品进行常规PCR检测时,在评价的16对引物中,OI1/OI2c、Las606/LSS和HLBF468/R877灵敏度最高,推荐同时使用检测黄龙病菌含量低的样品;各组巢式PCR检测引物有其适用扩增体系,部分引物用Es Taq MasterMix扩增时出现非特异性扩增,F1/B1→F3/B3则适用Es Taq MasterMix体系,且最高可稳定特异检出10~5倍稀释感染CLas柑橘总DNA样品(2×10-3 ng/μL),是灵敏度最高的引物组,OI1/OI2c→S3/S4在Es Taq MasterMix和Ex Taq DNA聚合酶体系中均可稳定特异检出10~4倍稀释感染CLas柑橘总DNA样品(2×10-2 ng/μL),是适用扩增体系最广的引物组;构建的5个绝对定量PCR质粒标准品中,pnrdB83扩增效率最接近100%,且在2次重复试验中波动最小,稳定性最强,并且作为标准品对黄龙病待测样品进行绝对定量时,各样品在2次重复试验中的拷贝数差值最小,是本研究筛选的最佳质粒。本研究的结果将为柑橘黄龙病菌的定性和定量分子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常规PCR 巢式PCR 绝对定量PCR 引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融循环对食用菌预制菌汤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冻融循环对食用菌预制菌汤的品质影响,本文以鲜菌汤为参照,对比了冻融过程中微生物数量、菌汤色泽、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等基本指标的变化,并基于超高效液相检测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冻融过程菌汤等鲜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研究表明,首次冻融大幅减少了菌汤的还原糖、总酚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菌汤等鲜度和挥发性成分含量,综合影响了菌汤的成分与风味。进一步通过冻融次数(1~5次)之间的对比,反复冻融3次菌汤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较于冻融1~2次显著降低(P<0.05),此外,等鲜度由1~2次冻融的0.441~0.450 g MSG/100 g直接下降至0.407 g MSG/100 g,同时微生物开始检出。在此后4~5次冻融过程中,虽然菌汤总酚、总氨基酸含量和等鲜度相对稳定,但核苷酸、可溶性蛋白和挥发性成分不断减少且菌落总数不断升高。因此,预制菌汤若需冻融处理则应控制在2次内为宜。

关键词: 预制菌汤 冻融次数 色泽 等鲜度 挥发性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菌方式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品质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6 kGy)和高温杀菌(116℃、15 min)两种方式杀菌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感官评价、pH、色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含量、挥发性成分等指标,分析两种杀菌方式对调味虾尾的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辐照组虾肉亮度L*值、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温组的挥发性成分气味分布变化较小,至贮藏30d时仍无明显异味.但辐照组在贮藏过程中硫化成分较高,高温组存在黑变现象,总色差值?E值显著较高高于其两组(P<0.05);辐照组和高温组TVB-N值和羰基含量增长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TBARs值较高,其脂质氧化程度高.[结论]两种杀菌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克氏原螯虾尾贮藏中的感官劣变,辐照组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程度均显著低于高温组.综合考虑,辐照杀菌处理对即食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效果较佳.

关键词: 即食克氏原螯虾尾 品质 电子束辐照 高温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5—8周各试验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9—12周3%发酵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6%和9%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第4周末各试验组鸡蛋蛋白高度、3%和9%发酵组哈氏单位、6%发酵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2周末各试验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肝脏指数、各试验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3%和6%发酵组空肠绒毛高度、6%和9%发酵组回肠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使用6%发酵桑枝叶粉(桑枝叶粉含量50%)最为适宜。

关键词: 发酵桑枝叶粉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组织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及gp85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织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进行亚群鉴定,进一步对分离株gp85基因的相似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剖检结果可见病死鸡肾脏、脾脏肿大,肺脏出血,表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组织匀浆接种DF-1细胞后,ELISA检测发现细胞上清P27抗原呈阳性;IFA检测发现,感染细胞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PCR鉴定能同时扩增出A(692 bp)、B(847 bp)和J(545 bp)亚群的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从该病死鸡中分离到A、B和J亚群ALV毒株,分别命名为HBYC2022-A、HBYC2022-B和HBYC2022-J.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HBYC2022-A与江苏株JS-A1201相似性最高,为99.6%;HBYC2022-B与江苏株JS-B1204相似性最高,为99.7%;而HBYC2022-J与黑龙江株PK19FA01、广西株GX20YL12 J及安徽株AHaq02相似性均为100%.此外,分离株gp85基因高突变区域(hr1、hr2)氨基酸序列并未出现特殊点突变.[结论]鸡群存在A、B和J不同亚群ALV的混合感染情况,提示国内养禽场需提高警惕并加强针对ALV各亚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ALV)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gp85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助剂对防治褐飞虱的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毒力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 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 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WG)毒力的影响,筛选出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将其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桶混助剂。【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和连续浸液法评价印楝素及添加助剂OPEO、GABA、卵磷脂或DEM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印楝素(20 mg a.i./L)及添加助剂处理后,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3种酶活性;测定添加助剂后对印楝素药液(40 mg a.i./L)与水稻叶片接触角的影响。【结果】稻苗浸渍法处理后96 h,添加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胃毒性毒力显著增强,增效比为1.512;连续浸液法处理后72 h,添加OPEO或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内吸性毒力显著增强,其增效比分别为1.486及1.560;添加OPEO或DEM分别使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GST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分别降低69.4%和65.5%;添加DEM使CarE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降低88.2%;添加OPEO或DEM后,印楝素药液液滴与水稻正面叶片的初始接触角从110°分别降至64.5°或67.9°。【结论】添加OPEO或DEM能明显提高印楝素对褐飞虱的毒力,提高印楝素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性。因此,将OPEO或DEM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的桶混助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褐飞虱 桶混助剂 植物源农药 毒力 增效作用 解毒酶 接触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