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兼顾吸附性和回收性的纤维状除P吸附剂
《环境工程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吸附法处理水体磷(P)污染时,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与回收性影响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简易的浸渍焙烧法,成功研制出一种兼具优良吸附性能和良好回收性的镁改性纤维状磷酸盐吸附剂(MgO@CFF)。以该吸附剂为对象,在不同初始P浓度、共存离子及pH值的条件下,对所制备的MgO@CFF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3~7的宽泛pH值区间内,MgO@CFF对P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1.23 mg/g;在各类外来阴离子存在时,其对磷酸盐仍具备超过50%的优先选择性;并且,MgO@CFF展现出快速吸附的特性,60 min时吸附量约达吸附平衡量的75%,约120 min达到吸附平衡;进行10次循环吸附/解吸实验,在后9次循环中MgO@CFF的吸附平衡量衰减仅为8%~10%,再生能力出色。经表征手段证实,MgO@CFF对磷酸盐主要通过放射性线状化学沉淀吸附。纤维状P吸附剂具备吸附效率高、速度快、选择性强以及易于与水分离等优势,在水体除磷领域或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洲猪瘟病毒pK205R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可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结构蛋白pK205R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粒Bacmid-pK205R,以纯化的pK205R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各项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K205R蛋白可以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发应,ELISA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50 ng/孔,4℃过夜包被,封闭液为2%牛血清白蛋白(BSA),37℃封闭1 h,待检血清以5%脱脂乳进行1∶200稀释,37℃孵育0.5 h;二抗工作浓度为1∶5 000,37℃孵育0.5 h, 37℃下显色10 min;该方法的阳性临界值为0.186(≥0.186为阳性,<0.186为阴性),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可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79.92%。本研究成功建立pK205R非洲猪瘟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和研制非洲猪瘟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K205R蛋白 间接ELISA 杆状病毒表达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施肥方式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代谢物是生物表型的物质基础,其种类和含量与作物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准确反映作物营养品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施肥方式对大蒜鳞茎次生代谢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为大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蒜施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18年在江苏徐州开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化肥(T1)、1/3有机氮配施2/3无机氮(T2)、全有机肥(T3)。T1、T2处理的氮素投入量相等,T3处理的氮素投入量为T1处理的1/2。2023年5月大蒜收获期,调查大蒜鳞茎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鳞茎中差异表达的代谢物种类,以及特有差异代谢物的主要富集途径。【结果】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大蒜鳞茎横径、纵径、单头重及一级鳞茎比例,进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与CK相比,3个施氮肥方式对大蒜鳞茎维生素C (V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鳞茎可溶性糖含量,T1和T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低于T3处理;T1处理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T2处理显著提高了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蒜素含量;3个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鳞茎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T2处理最高,T1次之。结合PCA、聚类热图及OPLS-DA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之间大蒜鳞茎代谢物种类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基于VIP>1.0、FC>2.0或FC<0.5、P<0.05进行差异表达代谢物筛选,T1、T2、T3处理相较于CK分别筛选出44、41、20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3个施氮处理共有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有15种,主要涉及到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及氨酰-tRNA合成等。同等施氮量下,T2处理较T1处理筛选出8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4种显著上调表达的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生物代谢及玉米素生物合成代谢等途径。【结论】施用氮肥方式显著影响大蒜鳞茎的营养和经济性状。充足的氮素供应可增加40余种代谢物,进而提高大蒜鳞茎的综合品质。相同氮投入量下,相比单施无机氮肥,投入1/3的有机氮可显著上调表达4种代谢物,直接参与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生物代谢及玉米素生物合成代谢等途径,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大蒜 施肥方式 鳞茎性状 营养品质 代谢组学 差异表达代谢物 富集途径


食叶草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文章从营养价值、安全性、蛋白质及活性物质提取工艺、食用和保健品、饲用、土壤改良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简述了食叶草的研究现状.食叶草的营养、保健、食用、饲用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价值较高,但人们对食叶草的认可度较低,相关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缓慢.提出3点建议来促进食叶草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通过宣传、生产食叶草高价值产品等提高人们对食叶草的认可度;加快食叶草引种栽培研究,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加强食叶草在畜牧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
关键词: 食叶草 研究现状 认可度 引种栽培 集约化 规模化 应用技术 研究进展 盐碱地改良


球磨处理对大米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与促进大米蛋白酶解制备抗氧化肽
《食品工业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大米蛋白的溶解度、抗氧化活性等功能性质,本研究首先采用球磨对大米蛋白进行处理,通过测定球磨处理后大米蛋白的粒径、分子量、游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并分析其表观形态和二级结构,研究球磨处理对大米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球磨联合酶解对大米蛋白进行处理,对球磨联合酶解处理后大米蛋白的溶解度、水解度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大米蛋白的粒径呈减小趋势;蛋白质的亚基组成无明显变化;游离巯基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球磨处理10 min时达最大值(3.32μmol/g);表面疏水性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球磨处理使大米蛋白破裂为碎片状颗粒。此外,与未经过球磨直接水解的大米蛋白相比,球磨联合酶解制备的大米抗氧化肽水解度和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水解度由6.5%增加到11%,抗氧化能力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球磨预处理可显著改变(P<0.05)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促进了大米蛋白的水解,有利于抗氧化肽的制备。


西兰花生产关键技术要点
《长江蔬菜 》 2025
摘要:201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西兰花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以来,一批优良国产新品种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西兰花对环境条件较敏感,新品种的选择及生产应用应遵循品种特性及当地气候特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兰花育种团队对西兰花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技术要点总结,以期帮助种植户综合运用品种选择、生产投入、管理技术,调整产品品质、产量、上市期,实现西兰花品种商品性显示度及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释放规律及自毒作用消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释放规律及其对水稻的生物毒性,探明锰氧化物用于消减酚酸,提升育秧质量的可行性。以秸秆基质块和“南粳46”水稻为研究对象,进行育秧试验,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测定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确定育秧过程释放的主要酚酸及含量,并采用发芽试验检测主要酚酸的生物毒性;同时,选择二氧化锰作为添加剂,检测其对酚酸的去除效果及对秸秆基质块育秧质量的提升。结果表明:1)15 d育秧周期内,秸秆基质块产生的总酚酸质量浓度随着育秧天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10天总酚酸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28 mg/L,出苗期(0~3 d)对香豆酸含量最高,阿魏酸次之,二者在主要酚酸中合计所占比例约95%;2)对香豆酸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阿魏酸质量浓度达到350 mg/L时,水稻种子发芽指数均会显著降低;3)二氧化锰降解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效果与底物浓度呈负相关,100 mg/L对香豆酸和阿魏酸降解率分别为49.9%和69.9%,浓度为300 mg/L时,二者降解率分别为25.8%和32.2%;4)秸秆基质块中添加二氧化锰能有效提升水稻育秧质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增加,当添加量为0.025%时育秧质量即可达到商品基质水平。综上,秸秆基质块育苗前期释放的最主要酚酸为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二氧化锰对二者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秸秆基质块中添加二氧化锰可显著提升水稻育秧质量。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鉴定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及染色体易位系的应用
《中国瓜菜 》 2025
摘要: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西瓜染色体易位,方便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基于G42西瓜基因组开发出了一套共计20 350个寡核苷酸探针,在11条染色体上每kb区间的平均密度为0.42~2.86个oligos。以西瓜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试验材料,利用该套探针鉴定出G59的Chr 6和Chr10染色体部分片段发生交换易位。通过观察花粉及调查单瓜种子数量,发现G59花粉形态正常,不育花粉占比4.28%,单瓜种子数量212.33粒,与普通西瓜自交系G33、G37、G42无显著差异。而G59与G33、G37、G42配制的易位杂交组合圣嘉1号、苏梦15、苏梦17不育或畸形花粉占比分别为54.17%、46.52%、43.66%,极显著高于双亲,单瓜种子数量65~81粒,极显著少于双亲和苏梦5号等正常杂交种。本研究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创制的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利用及易位少籽西瓜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基于坐标注意力的多尺度轻量级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模型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传统神经网络参数量大、无法满足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对苹果叶片病害的识别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注意力的多尺度轻量级模型CA—MobileNetV2。首先,将MobileNetV2倒残差中3×3的卷积替换成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MF—module),在不增加参数量的前提下,引入空洞卷积增大感受野,以捕捉丰富的多尺度细节信息,增强网络对细节信息和语义信息提取能力;其次,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学习不同位置的特征权重,增强对苹果叶片病害区域的感知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改进MobileNetV2的分类器,并引入Leaky ReLU激活函数。结果表明,所提轻量级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参数量、浮点运算量分别为98.36%,2.35 MB和298.70 M,与ShuffleNetV2、EfficientNet—B2、MobileNetV2、MobileNetV3和GhostNet相比,参数量压缩0.69 MB、6.41 MB、0.28 MB、4.32 MB、1.46 MB,准确率提升8.6%,6.47%,5.07%,4.28%和3.85%,推理时间减少8.7 ms、21.1 ms、13 ms、6.9 ms、17.6 ms。
关键词: 苹果叶片 病害识别 坐标注意力 轻量级模型 多尺度特征融合


3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草莓育苗的繁苗数量和质量,以草莓主栽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育苗,在母株定植后7 d和14 d分别接入植物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贝莱斯芽孢杆菌(Bv)、荧光假单胞菌(Pf)和3种混合菌液(Mix),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母株生长、匍匐茎数量、子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菌剂对定植30 d和60 d后草莓母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株高的影响均不显著,60 d后Pf处理对草莓母株的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剂处理均促进了草莓苗繁育,提高了匍匐茎和子苗数量、子苗生物量,Pf处理和Mix处理的作用更为显著。施加植物根际促生菌剂可以促进草莓生长及子苗繁育,为进一步开发研制草莓促生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 草莓育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