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绣球WRKY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响应叶斑病的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析绣球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特征及其在绣球叶斑病应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绣球无尽夏基因组中的WRKY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系统分析了蛋白质理化特征、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共线性和家族成员在多主棒孢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绣球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4个非冗余的HmWRKY成员,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在绣球18条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编码氨基酸112~1 046个;所有成员可分为3个亚组,即GroupⅠ~GroupⅢ,均含有WRKYGQK和C2H2组成的DNA结合域;HmWRKY成员的序列长度变化较大,从512 bp到40 338 bp,并且检测到8个存在共线性的基因对,Ka/Ks的比值均小于1,说明HmWRKY家族在进化中趋于纯化选择;同时,18个HmWRKY成员在绣球叶斑病菌侵染后表现出显著差异表达的特性,其中9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HmWRKY基因在绣球响应叶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绣球 WRKY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周期对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及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5

摘要: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的光周期对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3处理(12 h的白蓝光)番茄幼苗的茎粗、下胚轴长、叶长、叶宽、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壮苗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提高;(2)与CK相比,T1~T3处理(8、10、12 h的白蓝光)番茄幼苗叶片的CAT活性显著提高,T2、T3处理(10、12 h的白蓝光)番茄幼苗的MDA含量显著降低;(3)与CK相比,T1、T3处理番茄植株定植后的第1穗花和第2穗花始花期显著提前,其中T3处理番茄植株定植后的第一次产量和前期产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12 h的白蓝光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和抗性,以及番茄植株定植后的始花期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光周期 番茄幼苗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始花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土著细菌帮手的筛选

土壤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毒死蜱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其残留的有效方法。但其微生物降解受降解菌与目的环境中土著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目前缺少对该微生态过程的研究。以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为材料,从毒死蜱降解菌与土著微生物互作的角度,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批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鉴定;然后从中筛选对CP-2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土著细菌帮手,并结合以上测序数据分析帮手的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最后初步研究CP-2的土著细菌帮手对其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09株土著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45株细菌显著促进CP-2的生长,属于CP-2的土著细菌帮手;该帮手库中45株细菌主要隶属于3个门、4个纲、7个目、13个科和20个属;从中选择一株对CP-2生长促进作用较强的B72菌株,检测发现,该菌及其无菌发酵液显著促进CP-2对毒死蜱的降解。综上,该研究建立由45株土著细菌构成的毒死蜱降解菌CP-2的帮手库,为后续土壤中毒死蜱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且毒死蜱降解菌CP-2的土著细菌帮手显著促进其降解毒死蜱的能力,为今后毒死蜱降解菌和土著细菌帮手的共接种修复污染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细菌互作 微生物修复 土著细菌帮手 降解菌 毒死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夏玉米增产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调理剂对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腐熟堆肥、秸秆灰渣、风化煤分别以8∶1∶1(T1)、9∶0.5∶0.5(T2)、7∶2∶1(T3)、10∶0∶0(T4)的干质量比例配置成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以不添加调理剂的全无机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在等氮条件下,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对酸性土壤性质、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配施无机肥的所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含量。T4处理pH值提高了0.33,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8.73%、29.17%,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提升了20.00%。所有调理剂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均有所提升,其中以T3效果最好,与CK相比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高出23.78%和42.71%。所有调理剂处理均提高了玉米根、茎叶和籽粒磷吸收量,并促进氮素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所有调理剂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平均增产率为23.2%。熵值法对土壤改良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以堆肥∶风化煤∶秸秆灰渣以7∶2∶1的比例混合或全部以堆肥为原料的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以及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可作为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改良的调理剂。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玉米 养分 有机质 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灵芝连作对孢子粉代谢差异的影响

菌物研究 2025

摘要: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了灵芝连作对孢子粉代谢差异的影响。采用大棚段木栽培方式,比较了第一年灵芝孢子粉(SP1)和第二年灵芝孢子粉(SP2)的生物学指标和代谢组分。结果显示,SP1的子实体产量、孢子粉产量、总糖含量和三萜含量均高于SP2,其中子实体产量和总糖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2组样品的代谢物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CA模型的累计贡献率为0.74,OPLS-DA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Q2=0.31,R2Y=0.95)。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显示,SP1中有33种代谢物显著高于SP2,21种代谢物显著低于SP2(P<0.05)。SP1主要差异代谢物包括油酸、原海葱苷和牡荆内酯等,涉及孕烯醇酮脂类、甘油磷脂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SP2主要差异代谢物包括苍术素、正癸醇和1-壬醇等,涉及羧酸及其衍生物、苯和取代衍生物、有机氧化物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灵芝连作显著影响了多个代谢通路,包括新陈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层级分析及关键代谢物(如L-苏氨酸、D-天冬氨酸)的富集,提示代谢调控是孢子粉差异的核心驱动力。ABC转运蛋白通路、单酰胺生物合成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等表现出差异显著性,提示这些通路在灵芝孢子粉的代谢调控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连作引发的代谢网络重构,体现了灵芝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揭示了灵芝连作显著影响孢子粉代谢产物的组成,为灵芝栽培与代谢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代谢组学 灵芝连作 差异代谢物 KEGG通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赤霉素(GA3)对不同桃品种(系)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外施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对不同桃品种(系)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浓度。【方法】以DB2-9、霞晖8号和霞脆桃为试材,分别自盛花后48、50和46 d起,每隔10 d喷施50(T2)、100(T3)和150(T4)mg·L-1的GA3,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T1)。在硬核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比较果实的内外品质及糖酸组分含量。【结果】外施50、100 mg·L-1GA3显著提高3个品种(系)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外施100、150 mg·L-1GA3显著降低霞脆成熟期果实的果形指数,对DB2-9和霞晖8号成熟期果实的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外施150 mg·L-1GA3显著提高DB2-9成熟期果实的a*值和a*/b*值,外施100、150 mg·L-1GA3对霞脆成熟期果实着色的抑制效应较霞晖8号显著。外施100、150 mg·L-1GA3显著提高霞晖8号成熟期果实的去皮硬度和霞脆成熟期果实的带皮硬度,对DB2-9成熟期果实的硬度无显著影响。对于果实口感而言,外施50~150 mg·L-1GA3能提高DB2-9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外施50、150 mg·L-1GA3能提高霞晖8号和霞脆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结论】不同桃品种(系)对GA3的反应不同,提高DB2-9、霞晖8号和霞脆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外施GA3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和50 mg·L-1

关键词: GA3 需冷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模型

江苏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方法存在识别率低、时效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转换器(Transformer)的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模型Mungbean-droughtNet。该模型采用双分支结构,利用全局特征提取模块(GFEM)分支和局部特征提取模块(LFEM)分支分别从输入图像提取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最后利用多层感知器(MLP)模块将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进行融合,实现分类。在实际数据分析中,共采集14 536张干旱胁迫下的绿豆叶绿素荧光图像,分为HR、R、MR、S、HS和对照6类。利用Mungbean-droughtNet模型对叶绿素荧光图像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ungbean-droughtNet模型对测试集中叶绿素荧光图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5.57%,平均精度为98.18%,平均召回率为98.40%,平均F1分数为98.28%。和目前先进模型EfficientNetV2和Swin Transformer相比,Mungbean-droughtNet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56个百分点和2.62个百分点,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好的识别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绿豆干旱胁迫研究和耐旱基因挖掘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绿豆 干旱胁迫 卷积神经网络 转换器 图像识别 叶绿素荧光图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调控中的功能分析与预测

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角度是影响油菜种植密度和机收效率的关键株型性状,适度紧凑的株型结构有利于提高油菜种植密度、降低机收损失。本研究以2个分枝角度差异大的株系为材料,对抽苔期幼嫩分枝进行链特异性RNA-seq。分析表明, 6305个基因在2个株系间差异表达,包括FUL、SGR5、SGR6、SGR9、AXR1、ARG1、PIN1和PIN5等分枝角度相关途径基因在油菜中的同源拷贝, GO富集通路包括色氨酸、生长素和磷脂酰肌醇等重力反应相关物质的合成、代谢通路。基于转录组数据,鉴定了4467个在分枝中活跃表达的lncRNA,包括3460个lincRNA、778个lncNAT和229个ilncRNA。50.3%的lncRNA包含转座子序列,其中Gypsy和Copia家族LTR逆转座子是2种主要插入类型。分析发现, 1713个lncRNA在2个株系间差异表达,比较与50个分枝角度关联位点的位置关系, 37个差异lncRNA落在26个关联位点的置信区间内。利用本研究和已公开的共计103份分枝转录组数据进行表达相关性分析,共鉴定了17,782个lncRNA-基因间靶向关系,包括1003个lncRNA和4592个基因,靶向基因包括LAZY1、SGR5、FUL1、WRKY40等分枝角度已知基因在油菜中的同源拷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lncRNA在油菜分枝角度调控中的作用,为今后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株型 分枝角度 长链非编码RNA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业融合水平-基于江苏省10个示范园区的实证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农村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江苏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业融合水平,为园区提档升级提供科学建议。选取30个评价指标,建立包括目标层、项目层、因子层的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层中农业产业化权重值最高,因子层中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覆盖率权重值最高。从评价结果来看,10个示范园区产业融合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其中泰州市泰兴市、宿迁市泗阳县、苏州市吴中区、淮安市淮安区的评价综合得分均大于4分,说明产业融合水平较高。产业融合水平与总产值、主导产业产值及龙头企业数量呈正相关,且示范园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2.5万元以上,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覆盖率均超70%,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以江苏省为例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示范园区实际建设情况相符,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示范园 评价指标 利益联结机制 实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5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省农科院”)为例,总结了江苏省农科院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从解决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问题、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