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江苏省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北方园艺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连云港市的食用菌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年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该研究综述了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并探讨了该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资源紧张、环境影响、人才短缺、产业链短板和抗风险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挑战,该研究提出了若干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加强资源化利用与环保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与合作、强化产业链整合与延伸、提高抗风险能力,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全方位提升。这些措施为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建议。

关键词: 连云港市 食用菌产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化利用 技术创新 产业链整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结腐霉PmCA1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促进病原菌侵染

植物病理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是一种植物病原卵菌,可侵染大豆、番茄、小麦等多种重要经济、粮食作物,引起根腐、茎基腐病,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报道一个来源于P.myriotylum的碳酸酐酶家族蛋白(Carb anhydrase)-PmCA1,发现其在P.myriotylum侵染植物过程中上调表达,同时其可抑制flg22诱导的活性氧迸发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侵染.以上结果表明PmCA1可能是P.myriotylum的毒性因子,通过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来促进病原菌侵染定殖.研究结果将为Pmyriotylum分泌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思路,为探究P.myriotylum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群结腐霉 分泌蛋白 碳酸酐酶 植物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瓦尼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工艺优化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旨在探究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瓦尼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探究第1、2、3次提取液pH、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6个因素对瓦尼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第1次提取液pH为3,第2次提取液pH为10,第3次提取液pH为9,料液比1∶46 g·mL-1,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量为12.69 mg·g-1,与预测值12.90 mg·g-1接近,相对误差为1.63%。该研究筛选出的提取工艺高效节能,可作为瓦尼桑黄多糖高效提取的方法,研究结果为桑黄多糖的高效提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瓦尼桑黄 子实体多糖 超声波 半仿生法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种子发育转录组的豌豆bZIP基因家族分析及种子发育候选基因的鉴定

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ZIP基因广泛参与种子发育、光信号调节和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然而,目前对豌豆PastbZIP基因调控种子发育知之甚少。为鉴定豌豆种子发育相关PastbZIP基因,揭示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种子发育转录组数据对PastbZI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进化分析,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挖掘种子发育相关PastbZIP基因,同时利用蛋白互作网络和qRT-PCR对其验证。在豌豆种子发育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出62个PastbZIP基因,根据系统进化特征将PastbZIP基因分为9组,不同亚家族在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等方面表现出进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共线性分析发现,豌豆与大豆、苜蓿、拟南芥和蚕豆分别有54、23、8和22对共线性基因,并且发现片段复制是PastbZIP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且这些基因的进化是通过纯化选择来实现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PastbZIP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且PastbZIP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中包含大量的激素响应元件,有60个(96.8%)PastbZIP基因包含5种激素响应元件。通过同源比对在豌豆中发现10个与种子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且其蛋白互作基因均参与调控种子发育。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对豌豆种子发育相关PastbZIP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和进化分析,并通过同源比对挖掘了种子发育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将为研究豌豆bZIP基因调控种子发育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豌豆 PastbZIP 基因家族 种子发育 进化分析 蛋白互作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4-2022年徐州地区气候因子及小麦区域试验品系性状演变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淮北区试小麦新品系生育特点,通过对2004-2022年江苏省淮北小麦区域试验徐州市农科院试验点共335个(含对照)参试小麦新品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小麦生育期内温度、降水、光照等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小麦生育期内总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1451 mm,总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5.5074 h;1、2、3月总体升温较为明显,小麦越冬期逐渐缩短,返青拔节期不断提前;参试小麦品系增产品种占比存在波动性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基本苗、最高蘖、株高、容重、有效穗和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生育期稳中略有缩短,千粒重和穗粒数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为2.71%,最高的是每公顷最高分蘖数,为19.86%;生育期、容重、株高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下,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由产量前10位和后10位比较结果可知,穗数在620万/hm2以上、穗粒数在35粒以上、千粒重43g以上以及农艺性状更为稳定的小麦品系更容易获得高产;产量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和每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发现,在气候多变的环境下,培育产量三要素协同提高的新品种并与配套栽培措施相结合,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研究旨在为徐州及相同生态区小麦新品种选育方向和绿色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小麦 淮北地区 气候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花果期精准管理及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 2025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是江苏葡萄产业的主导品种之一,优化该品种花果期精准管理方法和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对其节省用工、提高品质、增加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萌芽整齐度调控、花穗整齐度调控、疏花疏果、肥料农药“双减半”、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根部秸秆覆盖、自动开闭棚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与优化集成后,初步核算可以节省物资和用工成本1 261~1 486元/667 m2,结合水稻秸秆覆盖技术,效益可以增加864元/667 m2

关键词: 葡萄 花果期 省力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盐油杂1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农业科技 2025

摘要:油菜是我国分布区域较广、种植面积较大的油料作物,油菜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和夯实国家粮油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盐油杂10号’是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育成的优质高产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2021年—2022年‘盐油杂10号’平均每667 m2籽粒产量为240.38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15.19%;2022年—2023年‘盐油杂10号’平均每667 m2籽粒产量为192.85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12.62%。为促进‘盐油杂10号’在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现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总结和介绍。

关键词: ‘盐油杂10号’ 甘蓝型油菜 双低育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党建+人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主引擎"-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5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其党组织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人才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调研其“党建+人才建设”机制,对当前人才建设现状与需求、“党建+人才”融合实践进行梳理,从科研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成果转化路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党建 人才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及问题、对策分析

长江蔬菜 2025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不断推进,蔬菜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蔬菜已成为江苏省第一大经济作物。但蔬菜生长周期短,全年施肥次数多、总量大、结构不合理,导致蔬菜地土壤酸化、养分非均衡化、连作障碍等问题逐渐显现。基于2008-2022年江苏省蔬菜地土壤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江苏省蔬菜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现状和变化趋势,指出江苏省蔬菜土壤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蔬菜地土壤改良培肥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江苏省 蔬菜地 耕地质量 对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7124选育过程溯源及主要性状分析

棉花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追溯海7124的选育过程,通过性状演变分析,明晰品系特征,为深入挖掘海7124在棉花遗传育种与资源利用中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海7124选育过程中原始材料、相关株行材料、决选单株材料的生育期、结铃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株型等性状信息。【结果】海7124品系选育始于1959年由埃及引入的原始材料米努非,经过10代的系统选育而成,于1965年获得关键单株65-3049-6,最终以1974年获得的优良株系7124定名。系统选育得到了生育期明显缩短的海7124品系。同时,原始材料米努非与海7124相关溯源材料的优异纤维品质、丰产、较强黄萎病抗性等优良特性得以保留,还塑造了紧凑株型。【结论】海7124品系源自原始材料米努非,系统选育促进其早熟,保留了优质、丰产、抗黄萎病等特性。

关键词: 海7124 海岛棉 选育 溯源 性状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