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芡实果皮废弃物好氧堆肥特征及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解决农业固体废弃物芡实果皮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以芡实果皮废弃物为供试材料,通过将菜粕、菇渣与芡实果皮废弃物、电厂草木灰、秸秆混合进行固体发酵,开展堆肥试验,比较不同发酵辅料对芡实果皮废弃物的发酵效果的影响,探索芡实果皮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堆肥产物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菜粕具有更好的堆肥效果,该处理堆体发酵温度最高能够达到65℃,堆肥过程中EC值增幅最大,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且高于添加菇渣的堆肥处理和未添加选择性辅料的处理。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添加菜粕堆肥产物的处理(F1)的小白菜株高最高,且该处理小白菜生物量优势明显,地上部鲜重分别比施用添加菇渣堆肥产物(F2)、施用未添加选择性辅料堆肥产物(F3)、施用商品牛粪有机肥(F4)和未施肥(CK)的处理高出28.75%、5.93%、18.53%和121.86%,地上部干重分别比F2、F3、F4和CK高出36.13%、14.65%、11.94%和87.74%;F1处理的地下部干鲜重均为最高值,均与F2、F3和CK存在显著差异,但与F4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在以秸秆和草木灰为芡实果皮废弃共性堆肥添加物料的情况下,添加菜粕的堆肥处理能够获得更好的堆肥发酵效果,且堆肥后的堆肥产品能够达到持平甚至优于商品牛粪有机肥的肥料使用效果。研究旨在为芡实果皮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芡实果皮废弃物 菜粕 菇渣 好氧堆肥 小白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苏粳1180的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5

摘要:苏粳1180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抗病粳稻品种松粳19作母本、优质粳稻新品系JC19作父本杂交配组,经过系统选育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优、食味好、综合抗性好、抗倒性强、适合轻简栽培等优点。该品种的全生育期156.6 d左右,株高96.1 cm,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有效穗数22.1万穗/亩,每穗总粒数129.4粒,平均结实率95.3%,千粒重26.2 g。2022年在江苏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品鉴推介会上被推荐为因地制宜适种优良食味品种(系),2023年荣获江苏最好吃大米特等奖。202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苏粳1180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直播模式下水稻种子丸化包衣处理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利用药剂丸化包衣后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湿直播播种模式下,以常规拌种包衣和裸种播种作为对照,研究了种子处理药剂丸化包衣后对水稻出苗安全性、茎蘖动态、病虫害防效、缓释增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水稻种子后,比拌种包衣和裸种处理出苗率分别提高2.25百分点和3.00百分点,田间出苗成苗数、分蘖数及最终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种子药剂丸化包衣播种后45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4.29%、89.98%和90.86%,播种后76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5.24%、83.69%和81.69%,防效优于拌种包衣处理;播种后45 d药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丸化包衣处理后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叶片中、三氟苯嘧啶和噻呋酰胺在水稻茎秆中分布量均显著高于拌种包衣处理,药剂利用率得到提升;水稻成熟时,丸化包衣处理田间有效穗达到384.0穗/m2,千粒重为28.96 g,实测产量达到9 321.30 kg/hm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实测产量均显著高于裸种对照。因此,利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加分蘖数,提升药剂利用率,增强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为水稻湿直播安全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湿直播 丸化包衣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滨木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以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带腋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不同消毒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腋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木槿外植体最适宜消毒的方法为50%84消毒液处理15 min,污染率为0,褐化率为12.22%;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MS)+30 g·L-1蔗糖+7 g·L-1琼脂+0.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0.05 mg·L-1萘乙酸(NAA),萌芽率为88.89%;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30 g·L-1蔗糖+7 g·L-1琼脂+1.0 mg·L-1 6-BA+0.20 mg·L-1 NAA,增殖系数为2.01;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1蔗糖+7 g·L-1琼脂+0.1 mg·L-1 IBA,生根率可达91.11%。该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海滨木槿组培快繁体系,为海滨木槿遗传转化育种及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滨木槿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紫薯8号优选栽插密度与氮钾施肥方案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徐紫薯8号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氮钾肥施用水平,选取栽插密度(D,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施氮量(N,0、45、90 kg·hm-2)和施钾(K2O)量(K,0、120、240 kg·hm-2)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不同处理组合对徐紫薯8号产量、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征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栽培方案。结果表明,(1)密度和钾肥水平对徐紫薯8号块根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水平对地上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2022和2023年块根产量均为D3N1K3处理组最高,分别比最低组D1N1K1显著高出44.1%和28.8%。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块根产量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D>K>N,最优组合为D3N2K3。(2)氮肥对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R值分别为24.9、15.9和9.0),密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R=20.1)。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组合为D3N1K3,多重比较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3)块根淀粉糊化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均在处理组D3N3K2最高(分别为6578、3252和4349 cP),而极差分析预测最高的为D3N3K3。(4)回归曲线方程显示,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为6.75万株·hm-2(D3)、48 kg·hm-2(接近N2)和240 kg·hm-2(K3)时,可获得最大块根产量27.07 t·hm-2,但营养品质和淀粉品质受到一定影响。综上,以徐紫薯8号产量为目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6.75万株·hm-2、N 48 kg·hm-2、K2O 240kg·hm-2,可根据鲜食或淀粉用途对氮肥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 紫薯 密度 氮钾配比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GPAT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acyltransferase, G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对小麦的GPAT基因进行家族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顺式启动元件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在小麦中鉴定出65个GPAT家族成员,其中在1、3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其余染色体上分布较少。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GPAT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为364 aa(TaGPAT3)~581(TaGPAT45)aa,分子量为40.17 ku(TaGPAT1)~64.11(TaGPAT45) ku,等电点为6.19(TaGPAT11)~9.60(TaGPAT26)。TaGPAT蛋白可以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GroupⅠ和GroupⅡ成员具有7~13个内含子,GroupⅢ成员具有0~4个内含子。通过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大多数TaGPAT基因在小麦组织和逆境胁迫下表达量较低,值得关注的是,TaGPAT5在不同植物组织中以及冷和干旱胁迫下表达量均较高。以上结果可为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对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关键词: 小麦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 表达模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氮量对南粳575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58稻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300 kg/hm2施氮量产量最高,稻米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南粳5758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度、外观和食味值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胶稠度和硬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间,RVA谱特征值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外观、黏度和食味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明显降低,成糊温度上升,回复值先降后升。

关键词: 南粳5758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RVA谱特征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与高速逆流色谱纯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ON-3G)是粮食产品中最常见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但高昂的底物价格限制了对其深入研究。开发联用大孔吸附树脂与高速逆流色谱(HSCCC)方法,以实现酶促转化产物中DON-3G的大量纯化。【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筛选不同类型吸附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利用单因素水平试验优化最佳吸附条件与洗脱条件并拟合吸附热力学模型;筛选合适的双相体系并采用HSCCC分离DON-3G纯物质;最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与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产物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产物纯度。【结果】采用XAD-4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反应体系中DON-3G,吸附容量达269.23μg·g-1;洗脱溶剂采用40%甲醇水溶液,可在5倍柱体积内洗脱DON-3G。采用正丁醇﹕三氟乙酸﹕水为1﹕0.01﹕1作为HSCCC双相体系,在流速1 mL·min-1、转速1 000 r/min、柱温35℃、双向洗脱模式下可以实现底物DON与产物DON-3G的分离,DON-3G回收率79.7%,液相色谱分析表明产物纯度为97.46%。未反应DON可以通过反向洗脱回收。【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单批次100mg以上的DON-3G分离纯化,为针对DON-3G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 隐蔽型毒素 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高速逆流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板式银杏果脱壳机关键参数优化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链—板式银杏果脱壳机作业性能,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理论,以脱壳机脱净率及破损率为响应值,以链板速度、一级间隙、二级间隙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开展方差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设备作业质量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净率影响重要性次序:二级间隙、一级间隙、链板速度;对破损率重要性影响次序:链板速度、二级间隙、一级间隙;最优参数组合:链板速度为0.4 m/s,一级间隙为11.9 mm,二级间隙为10.5 mm。验证试验表明,优化后的作业设备脱净率为85.93%,破损率为4.84%,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达到预期效果。该研究可为后续银杏果脱壳相关设备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银杏果 脱壳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苏北地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常规氮肥、硫包衣控释尿素、树脂包衣尿素、聚氨酯包衣尿素和脲甲醛缓释氮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各处理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总体相似,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均显著减少(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效果最好,其CO2、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17.8%、49.5%和49.4%。控释氮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常规氮肥处理显著降低(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最低。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均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聚氨酯包衣尿素与常规氮肥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CO2、CH4和N2O的排放,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的GWP、GHGI最低,水稻产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控释氮肥在协调水稻产量和减排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