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445条记录
辐照对乳酸果汁饮料的保鲜作用

核农学通报 1992

摘要:利用~(60)Co γ射线,选择适当剂量,对乳酸果汁饮料进行辐照保鲜试验。在常温下,保存3—6个月,其色、香、味保持不变,感官品尝味美可口;如在低温下贮藏,味道更佳。本品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标准。

关键词: 辐射保鲜 乳酸果汁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兰营养生理的研究——Ⅲ.氮钾营养对芥兰菜薹形成过程体内生化物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设N_1,K_1,N_1K_1,N_1K_2,N_2K_1,和N_2K_2六个处理,研究芥兰菜薹形成过程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芥兰花芽分化前,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不断积累,可溶性糖/蛋白质(SS/TP)比逐渐提高。当碳氮化合物积累至小高峰,SS/TP比达一定值时,花芽便分化。K_1处理的碳化合物含量最高,而氮化合物含量最低,SS/TP比高,花芽分化最迟,其他处理的花芽分化期差异不大。 在菜薹形成过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茎中糖和游离氨基酸逐步积累,但蛋白质含量下降,至现蕾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茎中糖含量开始下降,茎中蛋白质含量则有所回升。K_1处理的可溶性糖积累最多,而蛋白质减少最明显,SS/TP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菜薹发育最差。 在花芽分化过程,茎端DNA含量变化不大,RN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逐渐增加,达一小高峰后便花芽分化。菜薹形成期间,茎端DNA含量缓慢增加,而RNA含量迅速增加。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无大差异。

关键词: 芥兰 菜薹形成 碳化合物 氮化合物 核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培养在水稻高营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植物学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幼胚或子房培养成苗的关键是材料必须带内颖;其次,对接种的材料进行低温预处理可提高发芽成苗率;再次用 N_6与 B_5培养基的复合配方做基本培养基,并需要附加0.5ppm 的赤霉素(GA_3)和维生素 B_1、B_6、烟酸,以及较高浓度的蔗糖(5%左右)。近几年来,我们将大田未开花的稻穗剪下,放入实验室内的自动调温杀雄器里进行彻底的群体杀雄作为受体。然后用丙种射线(剂量为2—3万伦琴)辐射处理花粉,再与受体稻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在畜牧生产中的利用

饲料博览 1992

摘要:木薯学名 Manihot esculeuta Crantz.文献中多称 Cassava,还称 Manioc,Tapioca,Brazilianarrount,Yuca,Mandioca 等.原产于巴西,16世纪以后传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分布于南北纬度30°以内的地带.1 木薯的生产概况木薯为草本灌木,是热带亚热带主要淀粉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和广泛的适应性,抗干旱,耐贫瘠土壤,抗病力强,不与粮食争耕地.在沙土、年降雨量700~1000毫米、温度1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尤好.据统计,世界木薯总栽培面积2.1亿亩,木薯块总产量1300亿公斤,在世界农作物总产量中居第9位,热带地区居第5位.世界年均亩产木薯块约550公斤(最高可达3000~4000公斤),副产品600公斤干木薯叶,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激光对蚕豆诱变效应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CO_2激光器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照射蚕豆萌动种子,观察其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CO_2激光照射后蚕豆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CO_2激光不同时间照射蚕豆萌动种子,均能使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且畸变类型相似。对当代幼苗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L_2、L_3植株高度、分枝数及结荚数等农艺性状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并具有遗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获能培养液对猪精子体外获能效果的比较试验

畜牧兽医科技 1992

摘要:本试验用精子穿透仓鼠卵的检测手段,研究苯甲酸钠咖啡因、钙离子载体A23187(Ⅰ?A23187)和肝素对猪精子体外获能的效果.结果0.05mg/ml的肝素与2mg/ml的咖啡因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猪鲜精精子对去透明带仓鼠卵子的穿透率.同时,用此获能培养液在附睾冻精的体外获能试验,亦得出比对照组高的精子穿透率.

关键词: 猪精子 仓鼠卵子 体外获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造稻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肇庆市为代表,分析了广东省中部晚造稻飞虱种群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用逐步回归方法,在IBM-PC/XT 电子计算机上选择关键因子,将褐稻虱、白背飞虱、稻飞虱(两种飞虱总量)分别组建了5个多因子主害代(第七代)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程度,经x~2检验,其理论值和实测值的拟合概率为99.5%,用1990年实测数据检验,与实际相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_(1-2)群>美国红群>铁线籐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U、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1.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2.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甘薯 杂交不亲和群 半亲和群 多群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酶制剂的应用

中国饲料 1992

摘要:酶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早已为人们所知。自Jensen等(1957)和Fry等(1958)最早发现在雏鸡大麦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改善雏鸡生长和健康以来,特别是近20年,由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并大量生产廉价的饲用酶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生桑幼苗诱导四倍体选择法的调查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实生桑幼苗,46天后菌株生长出现4个形态类型。(1)生长点分裂,出现顶端两枝同步生长;(2)叶片仍绉缩变形;(3)茎粗、节密或侧枝早发;(4)枝叶正形生长.过去一般仅着重从第二、第三类型中进行选择,作者增加了从第一、第四类型的选择,不仅可使诱导率提高1.33倍,同时选出具有高产、优质性状的材料比原选择法提高了1.84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