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VB开发ArcInfo功能原理和方法的探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4 CSCD

摘要:通过GIS应用中叠加分析功能的二次开发,介绍了ArcInfo结合VisualBasic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阐述了ArcObjects包含的核心原理和技术,并结合COM技术剖析了ArcInfo、扩展功能(d11)和ArcObjects之间的通讯机制。在叠加分析功能的开发实践经验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一些ArcObjects类的使用。实践经验证明,使用VB扩展ArcInfo功能,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两者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经费投入和进度控制上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arcinfo arcobjects GIS COM 客户端和服务器 接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组1龄鲤CyprinuscarpioL 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关键词: 喹乙醇 消化酶活性 吞噬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u~(2+)对栉孔扇贝体内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同时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其对栉孔扇贝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在0.02 mg/L、0.05 mg/L、0.1 m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浓度增加,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当Cu2+质量浓度达到0.2 mg/L时这2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活性氧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这些数据说明Cu2+对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Cu2+ 栉孔扇贝 活性氧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对不同介质中弧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飘浮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 3种弧菌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臭氧对不同介质中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 ,将臭氧浓度为 0 2 7mg/L的臭氧化海水加入到不同介质中杀菌效果差异显著 ,在纯海水中 4~ 6min即可达到 10 0 %的杀灭率 ;在可溶性淀粉 (SS)浓度为 4 0mg/L的海水中需要 10min才能达到 10 0 %的杀灭率 ;在牛血清蛋白 (BSA)浓度为 4 0mg/L的海水中 ,12min后杀灭率仅为 90 6 9%~ 94 0 7%。在海水中加入淀粉和牛血清蛋白 ,臭氧的杀菌效果下降 ,二者比较牛血清蛋白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淀粉。

关键词: 臭氧 弧菌 杀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粮对虹鳟鱼卵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池塘人工培育下不同饲粮对虹鳟亲鱼所产2种颜色鱼卵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对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橘红色鱼卵Ca、Mg、Zn含量略高于淡黄色鱼卵(20.8—67.0—ng/kg),其他6种矿物质均为淡黄卵略高于橘红卵(0.063~46.0 mg/kg);2种颜色鱼卵的维生素含量有差别:淡黄色鱼卵的4种维生素的含量均大于橘红色鱼卵的含量,淡黄色鱼卵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大于橘红色鱼卵(P<0.01);2种颜色鱼卵的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虹鳟鱼卵 微量元素 维生素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SSV结构、功能及基因组学研究概况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已成为养殖对虾一主要病原 ,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弄清其侵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基础 ,而对其侵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各基因在侵染中的作用及表达调控的特点 ,这些恰恰是WSSV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本文对WSSV基因组序列、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 ,同时介绍了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 WSSV 基因组学 噬菌体表面展示 酵母双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养量与水交换率对大菱鲆幼鱼的养殖效果及水质条件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 6 0d的试验养殖 ,在每日 2、 4、6个循环水量的条件下 ,研究放养量从 0 .74~ 1.99kg/m2 大菱鲆 (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的平均体重增长、养殖成活率、饵料系数和养殖水中的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养殖生态状况。结果表明 ,日水循环量为 2个全量时 ,放养量为 1.5 4kg/m2 的实验组的平均体重增重与放养量低的实验组 (0 .75kg/m2 、1.0 1kg/m2 、1.31kg/m2 )平均体重增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与高于此实验组 (1.74kg/m2 、1.99kg/m2 )的增重比较则差异显著 (P <0 0 5 ) ;水循环量的增加可以改善水质条件 ,加快幼鱼的生长速度 ,但对幼鱼的饵料系数影响不大。

关键词: 大菱鲆幼鱼(Scophthal musmaximus) 放养量 养殖效果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蛤稚贝中间培养初步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在大规格青蛤苗种培育过程中,放养方式、密度、底质、饵料等因素与青蛤稚贝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规格为10~300万粒/kg的青蛤苗,在底质适宜的池塘、海涂进行培养,都能获得很好效果,培养3~11个月,稚贝可增重几十倍或上百倍;在水温实验中,8~33℃的范围内稚贝存活率为100%,33℃时稚贝的壳长增长率最大,达175%;在海水比重实验中,海水比重为1.015~1.020两组生长最好,壳长增长率分别达89%、96%;饵料实验中得出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櫣eueriLemmermann)培养青蛤稚贝效果最好,其次是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OA 3011)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Tseng,Chenetzhangsp.nov.);在不同底质培养中,青蛤苗种存活率都是100%,其中以泥砂质的底质为最佳。

关键词: 青蛤 稚贝 池塘培养 海涂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网线的拉伸力学性能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标准实验室环境里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 HMWPE)和高密度聚乙烯 (HDPE)网线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UHMWPE网线较 HDPE网线具有较高的强度、拉伸模量和结强损失率 ;而 HDPE网线较 U HMWPE网线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结论可供渔具设计及网线材料选配时参考。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网线 拉伸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胚胎的毒性效应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 ,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作者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这 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中国对虾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和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中国对虾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浓度分别为 1%、0 4 %、1%和0 5 %。对中国对虾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 (95 %可信限 )分别为 2 94 % (2 4 5 %~ 3 5 2 % )、1 19%(1 0 1%~ 1 4 2 % )、2 6 8% (2 31%~ 3 10 % )和 1 38% (0 6 1%~ 3 13% )。以对中国对虾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为指标 ,这 3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 >农药废水 >印染废水。

关键词: 工业废水 中国对虾 胚胎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