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粗饲料不同组合对黑安格斯青年母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组合粗饲料对黑安格斯青年母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其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粗饲料的适应状况,达到合理使用粗饲料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进而对其在高寒地区的日常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出14月龄左右、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黑安格斯青年母牛36头,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头,进行为期3个月的舍饲试验后,对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试验Ⅰ组粗饲料:玉米秸秆(60%)+水稻秸秆(20%)+大豆荚皮(20%);试验Ⅱ组粗饲料:水稻秸秆(60%)+玉米秸秆(20%)+大豆荚皮(20%);试验Ⅲ组粗饲料:大豆荚皮(60%)+玉米秸秆(20%)+水稻秸秆(20%),精料均为2 kg/(头·d);粗料采食量10 kg/(头·d),全部试验牛舍饲并自由饮水。三个试验组安格斯牛的体斜长、胸围、胸宽和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黑安格斯母牛能够很好地适应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的饲料饲养条件;在试验条件的日粮营养水平下,虽然所测血液生化指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都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 粗饲料 安格斯牛 母牛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DEM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作业过程的仿真与试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免耕播种机分层施肥开沟器存在纵向尺寸大、分层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主开沟器及浅层尾管组成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通过浅层尾管的位置调节,实现分层施肥位置的横向控制。利用EDEM建立开沟器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其切土开沟分层施肥作业过程。对开沟器侧位及正位施肥方式的土壤耕作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沟器侧位施肥方式较之正位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耕作载荷及较小的载荷波动;侧位施肥方式具有较佳的肥料分层效果及更为集中的颗粒空间分布特性。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实现分层施肥设计功能,正位及侧位方式的平均施肥深度差及施肥深度差变异系数分别为3.9 cm、4.7 cm及10.8%、5.1%,侧位方式具有更明显、稳定的肥料分层效果,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EDEM 控位分层施肥 开沟器 仿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大豆-玉米轮作体系长期不同施肥黑土磷素平衡及有效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黑土具有肥力高、养分供应能力强等特点,研究长期施肥措施下黑土磷素的平衡及其有效性变化,为黑土区磷肥的科学施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哈尔滨(1979—201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试验包括10个处理,即,不施肥(CK)、氮肥(N)、磷肥(P)、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磷肥(MP)、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分析了土壤全磷、有效磷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盈亏状况。【结果】长期施用磷肥处理(P、NP、NPK、MP、MNP和MNPK)的黑土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施磷肥处理(CK、N、M和MN),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降低。不施磷肥处理的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总体呈年际下降趋势,施肥处理为上升趋势;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处理的PAC整体高于单施化学磷肥处理。在土壤盈余条件下,土壤全磷每盈余100kg/hm~2,P、NP、NPK、MP、MNP和MNPK处理土壤中Olsen-P分别提高1.56、1.45、1.69、0.63、0.53和0.96mg/kg,而M和MN处理的土壤Olsen-P分别降低1.38和1.24 mg/kg。在土壤磷素亏缺状况下,每亏缺磷100kg/hm~2,CK、N处理有效磷分别减少1.83和1.46 mg/kg。【结论】施用磷肥及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可维持黑土的磷盈余,增加磷的有效性。单施氮肥和有机肥(马粪)会导致土壤磷的亏缺,降低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磷肥配合施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加磷素活化系数。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磷素 磷素活化系数 磷盈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类物质对民猪精子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民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为民猪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试验在含有民猪精液的常温稀释液中分别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水溶性维生素E,在17℃条件下保存0~6 d,测定精子的活率和质膜完整性,以评估该稀释液对民猪精液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维生素类物质能够明显延长精子保存时间和提高质膜完整性,其中添加维生素E的保存效果最好,民猪精液在保存5 d后精子活率为50.8%,其质膜完整性为26.2%,仍可用于生产。说明在民猪精液的常温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能够延长精液保存时间,提高精子质量。

关键词: 民猪 精液 常温保存 维生素 精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兰马铃薯品种的鉴定与筛选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保存的17份荷兰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产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获得了中早熟品种3份,中熟品种3份,中晚熟品种1份,晚熟品种10份。其中Mentor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Favorita、Wilia、Estima和Bintje在产量方面表现突出,Bintje、Sirteme、Urgenta、荷1对疮痂病表现高抗。同时筛选出Favorita、Estima、Colmo 3个优良马铃薯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荷兰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rduino物联网系统在连栋大棚中的选型与设计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蔬菜种植研发及应用成本过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连栋蔬菜大棚的物联网系统选型及构建方案,该方案以Arduino单片机(WeMos D1)为核心,选用性价比高的传感器和开源免费的软件系统,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实现连栋大棚的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的实时监测以及设施控制,为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 Arduino 连栋大棚 传感器 物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帚用高粱新品种龙帚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龙帚2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我国第一个帚用高粱杂交种,它具有早熟、抗倒伏、抗病、籽粒产量高等特性。本文分别对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品质性状、产量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粱 龙帚2号 帚用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生产上的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及UPLC-MS/MS测定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1%;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1,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2 5、0.000 1、0.012ng。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0~12.4d和16.5~19.3d;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5d和3.7~5.3d;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新乡和银川市三地以240g·hm-2和360g·hm-2施药量分别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d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中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mg·kg-1,低于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6)。

关键词: 高校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 噻虫胺 小麦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Ph基因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远缘杂交将小麦亲缘种属的某些优良性状导入到小麦中是改良小麦品种的重要途径。但小麦自身带有的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ph基因,使外缘基因的导入受到限制。因而利用缺失的ph基因可以得到小麦异源附加系、易位系等新的小麦品系,对于小麦的生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从ph基因的突变体与抑制基因,ph基因作用机制与分子机理和ph基因的应用三方面综述ph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麦类作物染色体遗传与进化、同源关系分析以及基因调控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Ph基因 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配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盘菌诱导后向日葵防卫及激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向日葵抗菌核病分子机制,在已构建的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基础上,筛选了8个向日葵防卫相关基因和水杨酸(SA)、茉莉酸(JA)及茉莉酸-乙烯(JA/ET)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行q RT-PCR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当核盘菌侵染时,向日葵防御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6h表达量分别为对照2~(5.02)、2~(2.34)和2~(6.25)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也上调表达,表达量在12h均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3.89)、2~(4.23)和2~(4.89)倍;β-1,3-葡聚糖酶(GLU)基因在0~6h下调表达,之后又迅速升高,24h表达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的23.66倍;几丁质酶(CHI)基因先是下调表达,12h后开始上调表达,36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的22.13倍。SA、JA及JA/ET信号途径中的调控基因与未经诱导的相比均有明显的转录水平变化,而且JA/ET途径"节"点基因PDF1.2和SA-JA"节"点基因NPR1、MPK4和EDS1也明显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诱导激发了向日葵多种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及防御反应,暗示向日葵对核盘菌侵染响应的分子机制受到多基因网络系统的调控。

关键词: 向日葵 防卫基因 激素信号传导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