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大都市居民对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情况与支付意愿研究-基于上海市低碳蔬菜的实证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大都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对探究有效的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了解上海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碳标签蔬菜的消费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主观上对低碳蔬菜有更多利己而非利他的认知,所以有93. 25%的受访居民愿意购买带有碳标签的蔬菜,但仅愿意为低碳蔬菜支付6%的额外费用;(2)性别、受教育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理解程度、习惯在菜市场或早市、大型连锁超市和社区小超市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3)受教育水平、家庭是否有未成年人、家庭人口数量、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习惯在线下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基于上述结果,得出推动大都市低碳蔬菜市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蔬菜 碳标签 支付意愿 上海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紫色不结球白菜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不结球白菜品种‘紫衣’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盆栽法,研究3个不同温度(5℃、25℃和35℃)条件对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颜色和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为优质紫色不结球白菜设施栽培温度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色不结球白菜在受到5℃低温处理时,叶片紫色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最终呈深紫色;反之,当受到35℃高温时,叶片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叶片呈绿色,该现象与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2)与正常25℃相比,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在受到高温胁迫(35℃)后逐渐降低,而在低温(5℃)处理下,先增后减,且高温降低幅度大于低温;可溶性蛋白、还原性抗坏血酸和氨基酸含量也随着高温胁迫的延长而降低,但低温处理下则逐渐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PX)、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在高温胁迫下逐渐增加,低温条件下则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不同温度明显影响着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紫色深浅,低温促进花青素积累,高温抑制或是加速花青素的降解;低温能促进叶片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的积累,同时降低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紫色不结球白菜的外观和营养品质,高温胁迫则降低以上品质指标。

关键词: 紫色不结球白菜 温度 花青素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低温对番茄hta9hta11双突变体光合碳同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番茄 hta9hta11双突变体 亚低温 光合碳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孔吸附树脂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虫草素的工艺优化

食用菌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比较1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解吸附率并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优选出一种简单快捷分离纯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XDA-8D吸附后,再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解吸附,虫草素纯度从原料中的0.4%达到了10.53%;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虫草素,可将纯度提升至66.94%,其优化后的参数为: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浓度0.5 mg/mL,用300 mL(2VB)水和体积分数10%的乙醇450 mL(3VB)除杂,30%乙醇1500 mL(10VB)洗脱得到虫草素.

关键词: 蛹虫草 大孔树脂 微球 虫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褐色双孢蘑菇 原生质体 再生 响应面分析法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的流行比较复杂,其病原BVDV (BVDV-1和BVDV-2)不仅仅局限于已知易感动物牛群感染,其他动物种群中感染BVDV-1和BVDV-2的现象也值得注意,如猪群中BVDV感染很大程度上混淆了猪瘟等病原的监测,从而加剧病程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可致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这一特性导致该病的净化面临巨大困难,对整个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峻威胁.BVDV抗原变异速率非常快,目前BVDV-1已有22个亚型,BVDV-2有4个亚型,鉴于病原在自然界的适应和演进特性,对该病的防控措施迟后其病原的变异速度.因此,定期摸清BVDV-1和BVDV-2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是实施疫病净化的第一步和关键步骤,进一步借鉴国外BVD净化成功经验,综合考虑我国国情,采取适宜的防控策略,逐步净化该病原感染,有助于促进国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亚型 变异和演进 流行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FVPB2对小鼠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菌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金针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FVPB2,其分子量为15kDa,是由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吡喃型杂多糖,利用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和骨髓巨噬细胞研究FVPB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体外免疫实验表明,FVPB2能促进T淋巴细胞激活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γ细胞因子,同时还能够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分泌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本研究以首次从金针菇子实体中获得均一多糖FVPB2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吡喃型杂多糖 脾淋巴细胞 腿骨骨髓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抗突变、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目前对于猴头菌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分析上,有关不同基质栽培对于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研究不同基质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筛选出高产优质猴头菌的栽培配方。【方法】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基质经工厂化栽培获得不同的猴头菌子实体,对其子实体产量和粗多糖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测定,并对7种不同基质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株释放NO的差异。【结果】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配方2 (木屑30%,玉米芯40%,棉籽壳15%,玉米粉2%,麸皮6%,米糠5%,石膏1%,石灰1%)和配方7 (玉米芯39%,棉籽壳10%,麸皮10%,米糠30%,大豆皮5%,甜菜渣4%,碳酸钙2%)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和活性。【结论】所选配方适合作为栽培猴头菌深加工原料的培养基质。

关键词: 猴头菌 基质配方 多糖理化性质 免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氮胁迫对大麦地方品种苗期耐低氮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挖掘大麦(Hordeum vulgare)地方品种耐低氮性潜能,从前期研究0.50 mmol·L-1 NH4NO3低氮胁迫筛选到的5份耐低氮大麦地方品种中随机挑选了3个,通过两个氮素浓度更低的低氮胁迫(分别为0.24和0.10mmol·L-1 NH4NO3)对其进行耐低氮鉴定.结果发现,大麦地方品种'上海有芒大麦'在这两个低氮胁迫下都表现出较好的耐低氮性,'六柱头紫大麦'仅在0.24 mmol·L-1 NH4NO3下耐低氮性较好,而'宝山老脱须'在这两个低氮胁迫下耐低氮性都比较差.变异系数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干重性状比较适合作为大麦耐低氮筛选指标,而株高不太适合.本研究又进一步探索了氮素相关生理性状作为大麦耐低氮评价的可行性,并且讨论了在低氮胁迫下氮素吸收和利用相关性状对大麦耐低氮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大麦 低氮胁迫 地上部干重 单株吸氮量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配合力分析研究杂交粳稻的产量稳定性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4年利用6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2014-2015年利用9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水稻小区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并对新选育恢复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部分杂交粳稻组合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多点鉴定,对杂交粳稻组合的产量变异系数与对应的配合力相对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申恢26和申恢415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连续两年均大于3. 27%,是一般配合力较为理想的粳型恢复系.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26'和'申优415'在不同鉴定点的产量变异系数低于对照品种'花优14',产量高于'花优14',表现优质、高产、产量稳定性好,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杂交粳稻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与产量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对稳产、强优势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来说,一般配合力的重要性大于特殊配合力,育种过程中应首先注重亲本一般配合力的改良.

关键词: 配合力 杂交粳稻 产量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