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粒优质葡萄新品种峰光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峰光是以巨峰为母本、玫瑰香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大粒、优质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果穗质量635.6 g,果实紫黑色至蓝黑色,果粒椭圆形,平均单粒质量14.2 g,最大单粒质量19.8 g;每果粒含种子1~3粒,多为1粒,种子百粒质量11.58 g,种子与果肉易分离;果粉较厚,果皮薄至中等厚,果肉较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8.2%,最高达22.6%,可滴定酸含量0.46%,固酸比高达39.6,具草莓香味。从萌芽至果实完全成熟需136 d左右,在河北昌黎9月1日左右果实成熟。该品种生长势强,枝条成熟度高,易丰产、稳产,2年生开始结果,3年生每666.7 m2产量1810 kg,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强,适宜我国巨峰适栽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甜樱桃红灯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4种不同砧木对河北省秦皇岛产区甜樱桃红灯(Cerasus avium L.)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生长、结果特性和果实品质优良的适宜砧穗组合,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对甜樱桃接穗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溪山樱(C. sachalinensis)、ZY-1(Prunus cerasus)、吉塞拉6号(P. cerasus×P. canescens)和兰丁2号(P. avium×P. pseudocerasus)4种砧木嫁接的红灯为试材,对植株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等13项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砧木嫁接的红灯主干横截面积、新梢数量、新梢长度、单株产量、平均单果重、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及糖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ZY-1砧木嫁接红灯能改善果实品质,其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3.38 kg/cm2、25.92%、20.98%、13.80和144.03 mg/100 g;新梢数量和单株产量以吉塞拉6号嫁接的红灯最高,分别为537条和18.97 kg;不同砧木间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13个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综合评价值排名次序为ZY-1(0.8017)>吉塞拉6号(0.6467)>本溪山樱(0.6245)>兰丁2号(0.5986)。【结论】红灯/ZY-1组合在河北省秦皇岛地区表现最佳,ZY-1砧木最适宜作红灯甜樱桃的嫁接砧木,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关键词: 红灯甜樱桃 砧木 生长 产量 果实品质 模糊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种皮对其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蠡玉16和迪卡007等4个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果种皮特性、发芽能力、幼苗生长、种子化学成分、酶活性等进行测定,研究果种皮对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种皮最大吸水量、覆胚果种皮(TCE)穿刺力和TCE厚度等3项指标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差异,其中郑单958的3项指标均最大,分别为1.02g·(50粒)-1、1.81 N和53.33μm;移除TCE后,4个品种种子的发芽指数、芽(苗)长、主根长、芽(苗)鲜重、芽(苗)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等7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明显上升。此外,25℃条件下萌发60 h, 4个品种种子胚根鞘破裂率均明显提高,且胚中部、胚根和胚根鞘组织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基本呈上升趋势;不同种子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TCE穿刺力和TCE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该2项指标与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种子总淀粉含量3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但与芽(苗)长、主根长、芽(苗)鲜重、芽(苗)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和种子粗脂肪含量等7项指标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玉米果种皮特别是TCE相关生物力特性会影响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这可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种子萌发调控及高活力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与温度互作对酸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研究光照与温度互作对酸枣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为酸枣种子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模拟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其中光照条件设光照(光照强度5 000 lx)和黑暗(用双层锡铂纸将培养皿完全包裹) 2种,温度均设5、10、15、20、25、30和35℃计7个水平,研究了光照、温度及其互作对酸枣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酸枣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温度及其与光照互作对酸枣种子萌发影响极显著。温度低于20℃时,酸枣种子不能萌发。温度20~35℃范围内,酸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中,在光照条件下30℃培养的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56%、43%和3.35;在黑暗条件下25℃培养的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62%、38%和2.80。酸枣种子在黑暗25℃条件下培养,萌发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棉‘冀1518’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1518’是以优质品种‘冀228’为母本,丰产品系‘冀567’为父本配制的适机采杂交棉新品种,为挖掘‘冀1518’的优异纤维品质相关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杂交棉‘冀1518’的亲本构建了F_2、F_(2:3)和F_(2:9)(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三个世代的分离群体,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别以F_2群体和RIL(F_(2:9))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_2作图群体共有15个标记位点连锁,包含4个连锁群,全长覆盖237.10 cM,RIL (F_(2:9))作图群体共有45个标记位点连锁,包含11个连锁群,全长覆盖554.42 cM。利用QTL IciMapping 4.1对F_2、F_(2:3)和RIL (F_(2:9))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F_2及F_(2:3)分离群体能同时检测到15个与纤维品质相关的QTLs,其中,与马克隆值相关的QTL位点q FM-4-2解释表型变异率最高,为21.10%,显性或超显性效应的QTLs占总数的66.7%,表明显性基因是‘冀1518’纤维品质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在RIL (F_(2:9))群体定位到6个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s,解释表型变异率在5.10%~10.26%之间。F_2、F_(2:3)和RIL (F_(2:9))群体均能在HAU2349附近(F_(2:9)作图, 0.31 cM)检测到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相关的QTL位点,在HAU2710附近(F_(2:9)作图, 0.84 cM)检测到与整齐度相关的QTL位点,且上述两标记连锁,连锁区段被定位在A6染色体上。本研究获得在多世代中稳定表达的QTLs,有望用于纤维品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河北低平原区玉米一熟种植模式下的适宜播期,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和6月20日共4个播期处理,研究了仅灌溉出苗水条件下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灌浆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吐丝期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着播期推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月5日处理最大,5月5日处理最小。授粉后30 d,6月5日、5月20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高,5月5日、6月20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低。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实现玉米籽粒灌浆过程模拟,6月5日处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最大灌浆速率和速增期持续时间较高,促使其百粒重最大,穗粒数较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间玉米耗水量差异不大,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延迟先增大后减小,6月5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河北低平原区玉米适期播种(6月5日)有利于植株生长、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taqp like基因的功能分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摘要:为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Dtaqp like基因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中的表达模式,并采用体外浸泡法诱导线虫靶基因沉默技术(RNAi)验证该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Dtaqp 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21bp,编码306个氨基酸,属于细胞膜内嵌蛋白超家族.该基因在基因组中为多拷贝.Dtaqp like基因在线虫卵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雄虫和雌虫.将线虫进行低温处理后,沉默Dtaqp like基因的线虫死亡率显著高于未经沉默处理,表明Dtaqp like基因参与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冷耐受调节.本研究为了解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应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开发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沟播覆膜植棉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滨海盐碱地沟播覆膜植棉技术增产机理.[方法]在滨海重度盐碱地,研究了平播覆膜(CK)和沟播覆膜(RF)2种植棉模式对棉田土壤水盐分布、棉花成苗率、幼苗生长、根表面积以及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RF处理较CK可提高0~60 cm土层含水率,2014年和2015年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3.27%和5.32%.覆膜对RF处理土壤剖面膜下土壤含水率提升、电导率降低及根表面积增加的影响大于CK:棉花生育期内,CK膜下土壤含水率比膜外高了2.67%,电导率低了27.78%;RF处理膜下土壤含水率比膜外高了15.92%,电导率低了34.57%;RF处理根表面积平均比CK增加了35.9%.2014年和2015年RF处理的成苗率相比CK分别提高8.3%和56.6%;单株成铃数分别增加33.9%和63.4%,最终籽棉产量分别增加37.0%和196.4%.[结论]沟播覆膜植棉技术通过改变地表微地形,优化了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促进棉花幼苗及根系生长,提高其产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棉花;沟播覆膜;水盐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硬度西瓜果皮发育进程中硬度变化及解剖构造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西瓜发育过程中与果皮硬度相关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以生育期相似但硬度差异显著的‘901’和‘BSH’为试验材料,采用质构仪穿刺法测定授粉后10、14、18、22、26、30 d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硬度和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果皮各发育阶段的细胞构造。结果表明:‘901’和‘BSH’果皮硬度在果实发育各阶段差异显著,‘901’果皮硬度在授粉后18 d达到峰值,此时石细胞团数量在整个发育时期最多,发育前期果皮硬度高于发育后期,表皮和外果皮细胞在整个发育时期排列整齐;‘BSH’果皮硬度在授粉后14 d达到最大,此时表皮细胞由不规则排列逐渐向规则排列分布,表皮和外果皮细胞逐渐增大,之后伴随果实发育果皮硬度逐渐降低。细胞学观察发现,‘901’外果皮和石细胞团结构层数较‘BSH’分别多1~2层,授粉后30 d,‘901’的中果皮细胞壁轮廓相对清晰,但开始出现溶解,‘BSH’的中果皮细胞壁部分溶解,液泡中出现絮状物。研究表明:西瓜果实耐裂性与果皮硬度相关联,西瓜果皮硬度与果皮细胞结构联系紧密,如外果皮和石细胞团结构层数、排列方式、石细胞团数量等,果皮硬度取决于果皮结构整体变化,并非单一因素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