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动态及残留去除方法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改进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日常生活中几种常用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番茄中的吡虫啉残留,方法在0.01~2mg/L的范围内,吡虫啉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9582.5X+68.9,相关系数为0.9999。向空白番茄中添加吡虫啉标样,使其添加量为0.01、0.02、0.1mg/kg和1.0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7.5%~9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7%,番茄中吡虫啉残留的最小检测限量为0.01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0.1159e-0.1991t,半衰期为3.48d。采用家庭常用的清水、热水、洗洁精等浸泡冲洗番茄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番茄中吡虫啉残留,但热水和洗洁精清洗的方法并不优于清水清洗。
关键词: 吡虫啉 番茄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消解动态 去除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5%大黄素甲醚水剂是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和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制的一种新颖的植物源杀菌剂,其化学结构式为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室内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37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良好的保护和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18~45 g/hm2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hm2的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市区油菜营养诊断及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市区5个油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或相对"最佳"氮、磷、钾养分施用量处理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相比其它施肥处理大多呈明显优势。"3414"试验5个试验的各因子,除了各试验磷因子,其余因子均能成功拟合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一元二次效应方程,所绘制曲线均为正常的"抛物线"。但对所拟合的各一元二次效应方程表现的油菜产量与各因子养分施用量的相关关系进一步进行显著性分析,除了各试验的氮因子,其余因子均达95%显著水平。五个试验结果所拟合的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相关性均达95%显著水平,油菜产量与N、P、K养分施用量的相关关系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8.51%。分析供试桑品种(品系)基因组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关联性发现:SSR标记mulstr4-3、mulstr6-4、mlstr6-6、ss19-1与桑树的发芽率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15、-0.208、0.226;SSR标记mulstr3-3、mulstr4-1、ss04-1、ss04-3、ss18-1与桑树枝条的节间距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424、-0.248、0.216、0.229,其中标记mulstr4-1可能与控制节间距性状的基因相连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MX1基因第8内含子多态性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猪MX1基因第8内含子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在167 bp处发现1个G/A突变,引起HpaⅡ酶切多态。利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6个猪种MX1基因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大白、长白、通城、清平、鄂西黑猪、大梅F2代等6个品种中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3、0.89、0.94、0.87、0.89和0.55;在180头大梅F2代资源家系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MX1基因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与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高显著关联,屠宰率、眼肌高加性效应显著;眼肌高、瘦肉率显性效应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率影响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磷饥饿培养后的铜绿微囊藻FACHB905进行不同浓度砷(V)和磷的暴露试验,考察砷、磷并存对滇池分离出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40μg/L),外源性磷是微囊藻生长的制约因子。磷浓度变化不影响铜绿微囊藻FACHB905对砷(V)的耐受阈值,阈值均值为106.5μg/L,EC50,48h值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上可知,低浓度砷(V)不影响磷酸盐动力学参数,从侧面反映出铜绿微囊藻FACHB905对砷和磷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对于砷背景值较高的滇池水域中微囊藻水华暴发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