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HS-SPME萃取黄豆酱挥发性成分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黄豆酱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的SPME萃取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豆酱风味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先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种萃取因素中筛选出对总峰面积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基体中的无机盐添加量是影响总峰面积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42min、基体中的无机盐添加量0.98g。在优化条件下,与初始最大总峰面积12880000相比,总峰面积提高到13107129。

关键词: 豆酱 响应面法 条件优化 HS-SPM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钾(-K)和施钾(+K)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莲藕移栽76d后,+K处理叶片和叶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K处理,并均在97d膨大茎成型后逐渐降低;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速率和累积量在早期为+K处理低于-K处理,97d后+K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明显加快,其累积量于139d明显高于-K处理,160d不同处理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量趋于稳定,+K处理为1204g/株,比-K处理高19.7%。在97—160d产量形成关键期,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的累积量,+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32.8%、10.3%和74.2%,其中来自其它器官转移的氮、磷和钾,+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1.20、0.12和1.26g/株,来自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转运的氮、磷和钾,前者比后者高2.16、0.04和5.70g/株。莲藕氮、磷、钾累积总量之比-K处理为1﹕0.14﹕0.90,+K处理为1﹕0.13﹕1.31。【结论】钾营养促进莲藕干物质生产和累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提高莲藕各器官尤其是叶柄中钾的含量,在生育后期促进干物质和养分从叶片等器官转移并贮存到膨大茎中并最终增产。

关键词: 莲藕 钾营养 产量形成 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毒素在滇池鱼体内的积累水平及分布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鱼体内微囊藻毒素(MC)的积累水平及其分布特征,2003年4月和9月份两次在滇池试验区采集了鲢、鳙和草鱼等鱼种,用ELISA方法对鱼体中肝、肾、空肠、胆、肌肉等不同组织中M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MC在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且主要分布在鱼体的肝肾脏和消化道等器官,而肌肉和非消化道器官中毒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鱼种不同组织对MC的富集程度也明显不同,鲢鳙中肝脏和肾脏这两个主要的靶器官对MC的蓄积能力就远高于草鱼。同时,不同季节MC在鱼体内的积累水平也明显不同,4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普遍低于9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最后按照WHO生活饮用水安全标准的建议进行推算,所有鱼肉中的MC均没有超过其推荐的人体每日可允许摄入量(≤0.04μg/kg人体重),初步推断鱼肉中MC暂时还未危及到人体健康,但仍具有潜在的风险性。

关键词: 滇池 鱼体 微囊藻毒素 积累水平 分布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晚粳鄂粳912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粳912是由鄂晚9号与宝农12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品种,全生育期123d,品质达国标优质稻1级标准,口感适宜,脱粒性好,整精米率高,大面积生产7500kg/hm2左右。

关键词: 晚粳稻 鄂粳912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N_2O排放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了静态箱法研究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农田N2O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O排放通量峰值大约发生在施氮后的第37~d。小麦季土壤N2O排放量范围为N2O 2.43~4.84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的损失率为0.54%0~.74%。水稻季土壤N2O排放量为N2O 0.892~.45 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的损失率为0.39%0~.47%。小麦季和水稻季施氮后01~5 d N2O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2.79%6~6.72%和87.97%9~3.14%。与习惯施氮相比,基于作物阶段氮素吸收增加追肥比例和施氮次数的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土壤N2O排放。

关键词: 稻-麦轮作 N2O排放 水稻土 优化施氮

鄂桑1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桑树多倍体品种鄂桑1号的栽培研究与技术应用,对鄂桑1号多倍体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发挥提供了栽培技术依据,为实现良种良法奠定了技术应用基础。

关键词: 多倍体桑品种 鄂桑1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主栽茶树品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在同一种植管理水平条件下,对湖北茶树主要栽培品种中N、P、K、Ca、Mg、Fe、Mn、Zn8种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茶1号中N、P、Z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槠叶齐中K、Fe含量最高,乌牛早中Ca含量最高,鄂茶1号和福鼎大白茶中Mg含量相同且为最高,福鼎大白茶中Mn含量最高;Fe、Mn、Zn这3种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与P、Ca、Zn元素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N与Mn、P与Zn、Ca与Fe、Fe与Zn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矿质元素 茶树品种 湖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氧化剂对辐照猪肉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猪肉辐照灭菌后产生的异味和脂肪氧化,研究了叔丁基对苯二酚、虾青素、维生素E、茶多酚4种抗氧化剂对辐照猪肉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2g/L抗氧化剂浸泡处理,透氧包装,辐照剂量2.6kGy,冷藏10d。分析测定辐照猪肉感官品质、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挥发性物质、抗氧化剂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筛选出适合猪肉辐照的高效抗氧化剂。结果表明: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储藏期可以很好地减轻辐照异味并抑制脂肪氧化,效果优于虾青素、维生素E、茶多酚。叔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可以有效地降低脂肪辐照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叔丁基对苯二酚(0.5g/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5%,高于其他抗氧化剂,可抑制猪肉辐照过程中羟自由基参与的反应。

关键词: 辐照 脂肪 氧化 抗氧化剂 异味 猪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接枝魔芋-丙烯酸-尿素及产物结构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魔芋葡甘聚糖(KGM)、丙烯酸、尿素同时进行60CO-γ辐照接枝,制备丙烯酸-尿素-魔芋葡甘聚糖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元素分析技术对聚合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尿素的最佳反应量为每3g魔芋粉7.5g,此时产物氮质量含量为8%,吸收自来水的倍数达146倍,植物有效水质量含量为99.73%。结构分析说明,KGM与丙烯酸接枝聚合物构成产物基质,形成孔结构,尿素及其衍生物为突起附着在孔结构上,尿素与KGM未发生接枝反应。溶液态产物具有KGM-丙烯酸接枝物的凝胶团结构和尿素及衍生物的网状结构共存的微观形貌。

关键词: 辐照 尿素 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体系中减施氮肥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小麦: N 225 kg/hm2,基肥与分蘖肥各半;水稻: N 210 kg/hm2,基肥和分蘖肥为3:2)相比,减氮20%~30%处理产量并没有降低,而氮肥当季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以及氮素偏因子生产力则有所增加;而且,氮肥分次追施,能增加子粒产量,并减少氮肥成本.虽然减氮20%~30%处理0--4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较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但是并没有降低植株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在小麦和水稻收获期,减施氮肥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低于习惯施肥处理;且稻-麦轮作系统中氮的表观损失主要发生在水稻季.初步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轮作体系氮素过量施用地区,第一个轮作周期减施氮肥20%~30%不仅不影响产量,而且可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保护环境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稻-麦轮作 氮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