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利用500Hz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南方水产科学 2012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500 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范围为4.4~6.6 cm的南海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连续进行8 d音响驯化研究,试验数据利用Origin软件的Gaussion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鱼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试验鱼在驯化第1天至第8天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分别距离水池中心点105.40 cm、93.51 cm、88.04 cm、83.40 cm、71.86 cm、83.06 cm、83.23 cm和96.85 cm。试验组反应时间从第5天起缩短趋势已无明显变化,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第2天开始低于对照组;聚集时间第4天起缩短趋势变化不明显,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全过程低于对照组;停留时间第5天起增加趋势变化不明显,均处于最长时间,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在第4天起达到最佳,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500 Hz方波连续音对真鲷幼鱼具有良好的驯化效果,并且在驯化5 d后即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关键词: 500Hz方波连续音 真鲷 幼鱼 音响驯化 诱集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纹唇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形态解剖、组织切片和光镜观察技术对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唇鱼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和肠。口咽腔较大,颌齿和咽骨齿均发达,具有多种类型齿;食道粗而短;鳃耙仅有3对半,较长、粗且稀少;"I"型胃,盲囊部不明显;无幽门盲囊;肠管粗短,可分为前肠、后肠和直肠三部分,肠道系数约为3.05。从食道后部开始整个消化道管腔有密集的绒毛,消化道管壁的组织结构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构成。消化道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其间分布有较多杯状细胞,杯状细胞有明显的开口。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肉层致密,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二者间分布有神经丛。浆膜层极薄,覆盖于整个消化道的外层。这些特征使波纹唇鱼具有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的特征和习性,便于咬破和磨碎食物坚硬的外壳,使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能够快速通过消化道,在肠道中迅速消化吸收,然后排出体外。

关键词: 波纹唇鱼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引进亲鱼与国内累代繁养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法国、西班牙、丹麦3个引进亲鱼群体和国内莱州、海阳、日照3个累代繁养大菱鲆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法国与日照群体形态具有较大差异,日照群体同海阳群体形态趋同,丹麦群体具高体型特征。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二、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7.07%、28.10%、15.45%,三者累积贡献率为90.62%;6个群体整体上形态差异显著,但不存在无交集的隔离。聚类分析表明,莱州群体与海阳群体形态最为接近,二者与法国群体聚为一类;日照耐高温群体与西班牙群体聚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丹麦群体与另外5个群体形态差异最大。引进群体的形态学多样性总体高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

关键词: 大菱鲆 亲鱼 群体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水温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

海洋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印度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上界温度、深度和垂直温差时空变化特征,采用2007~2010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主要作业渔场次表层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研究认为,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和10~200 m温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9月在15°~25°S纬向区域存在一块季节性较深的温跃层上界深度区域;在20°S以南海域,12月至次年4月份温跃层上界深度非常浅;在15°S至赤道纬向区域,尤其是在西部,常年存在一块温跃层较浅的区域。总体而言,温跃层上界深度较深的地方温度相对较低,在2~5月期间,在阿拉伯海东南和孟加拉湾西南形成一块大面积的暖水区;7~9月期间,在15°~25°S,纬向区域因温跃层上界深度较深,从表层至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变化相对较大,温跃层上界温度显著较低。在20°S以南,温跃层上界温度常年都很低。10°S经线方向将水下10~200 m垂直温度分成南北两部分,10°S以南部及以北部海区的垂直温差分别大于和小于10℃。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金枪鱼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上界温度、深度和垂直温差分布特征,为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印度洋 渔场 温跃层 垂直温差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除去基质的干扰,所得洗脱液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剂定容至1.0mL,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以鲤鱼样品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及精密度试验,3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回收率在75.2%~1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1%~13.7%之间。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凝胶渗透色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椒江口海域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椒江口海域3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富营养化和赤潮之间的关系.自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81种,赤潮种35种,由于受椒江径流、浙江沿岸流、台湾暖流和上升流共同影响,浮游植物种类数、平面分布及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主要的赤潮优势种是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jonesianus);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未发生赤潮.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赤潮 旋链角毛藻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球藻荧光图像自动计数方法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小球藻叶绿素a的荧光激发特性,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藻类荧光激发效应的小球藻自动计数方法。利用450 nm荧光作为激发光源,得到波长为660~690 nm的小球藻荧光显微图像;利用红色滤光片去除其它入射光的影响,使图像中只包含小球藻荧光特性。调节光源强度,增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通过灰度变换,得到256级灰度图像,分析图像灰度特征,确定最佳图像分割阈值。实验证明此方法能够很好的区分藻类和杂质,计算速度快,为藻类自动计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小球藻 荧光激发效应 机器视觉 自动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一激三毒”的由来和对策

科学养鱼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10年,海南、广东和广西第一造虾的排塘率超过90%。1993年暴发的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而新一轮的暴发病,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其称为"一激三毒",涉及四大因子,这就是强应激、藻毒、菌毒和病毒。一、"一激三毒"的由来与发展对于"一激三毒"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注意这一问题了,当年湛江第一造虾排塘率高达80%,原因未明。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也出现一个现象,凡倒藻的池塘养殖对虾便会出现红体,且往往很难救治,2009年第一造尤甚,2010年达到巅峰。细心观察者还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渔业管理经济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海洋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海洋生物种类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相应的如果一个物种消失就会对其它物种产生一种级联效应。鱼类科学家倡导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手段来进行渔业管理,以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论文对种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和生物总量与生物表现型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建模。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生物多样性,平衡的储备量和捕捞或生产量水平就会被高估。相应的如果鱼类种类是不同的,建立在单一渔业资源管理上的渔业政策往往会过高的估计捕获潜能,结果导致过度捕捞和鱼类资源储量的崩溃。

关键词: 表现型差异性 平均表现型 生物多样性 渔业政策 储量崩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水质净化调控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养殖池塘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及其水质净化调控效果,试验用三维植被网、布水管和水生植物等构建池塘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研究发现,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具有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双重特点,空隙率为4%~9%,构建坡度应低于1:2.5,水流速度应高于0.13m/s。在池塘水体日循环量10%情况下,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可使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下降46%、65%、49.2%、64.4%和39%,使养殖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下降8.8%;生态坡对水体中总氮、总磷、COD的净化效率分别为0.27、0.015和0.94g/h.m2。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期间,三维植被网生态护坡池塘水体中的绿藻种类比对照池塘增加了10.7%,蓝藻种类减少了2.5%,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增加了38%。同时,试验池塘水体中的藻类密度下降了23%,其中蓝藻密度下降48.4%,隐藻、裸藻密度分别增加了24%和34%,藻类优势种群结构组成更有利于养殖需要。研究表明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系统具有保护池埂和净化调控水质效果,是一种"经济、生态、减排"的护坡技术。

关键词: 养殖 生态系统 水质 净化调控 三维植被网 池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