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投喂3种不同饲料的中华鳖品质比较分析及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投喂3种不同饲料(A组:90%配合饲料+10%食品添加剂;B组:配合饲料;C组:新鲜鱼组)的中华鳖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A组与B、C组相比,在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指标方面差异不显著,但脂肪含量降低,属于低脂产品,有利于提高中华鳖的质量品质。A、C组氨基酸含量很丰富,组成相对比较平衡,含量基本相同,而B组中华鳖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欠缺。在脂肪酸含量组成上,A、C组总饱和脂肪酸(ΣSFA)、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含量差异不大,说明投喂90%配合饲料+10%食品添加剂饲料饲养的中华鳖与投喂新鲜鱼饲养的中华鳖在氨基酸组成方面效果相当。


DDT、苯并[a]芘暴露对阿部鲻虾虎鱼P糖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P糖蛋白(P-gp)m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DDT和苯并[a]芘(BaP)暴露对阿部鲻虾虎鱼P-g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能在低质量浓度污染物(0.01 mg·L-1DDT、0.005 mg·L-1BaP)暴露下检测到P-gp基因表达量的显著变化(P<0.05)。P-gp基因在正常阿部鲻虾虎鱼肌肉、肝脏、心脏、肠、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脾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DDT和BaP能诱导肝脏和脑中P-gp基因表达量升高。2种污染物暴露5 h均可诱导肝脏表达量的显著变化,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表达量均升高,24 h达到较高表达量。低质量浓度DDT和BaP均能诱导肝脏P-gp基因表达,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而高质量浓度均抑制P-gp的表达。DDT和BaP可影响阿部鲻虾虎鱼肝脏P-gp基因表达,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化学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常用水产保鲜剂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2
摘要:选择4-己基间苯二酚、茶多酚、壳聚糖、混合磷酸盐、山梨糖醇和植酸6种保鲜剂,以TCA-N、TBARS、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汁液浸出体积变化为指标,结合感官评分,探讨了保鲜剂对(2±0.1)℃贮藏条件下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保鲜剂对南极磷虾的品质影响不同,混合磷酸盐组和山梨糖醇组感官评分较高,与空白组感官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为0.2 g/L的4-己基间苯二酚对TBARS值变化较空白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山梨糖醇能够显著抑制南极磷虾TCA-N含量的增加(P<0.05),显著添加量为10 g/L;混合磷酸盐在贮藏初期对南极磷虾汁液浸出体积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后期影响作用较小;植酸和山梨糖醇对南极磷虾盐溶蛋白的损失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显著。


中国东南沿海弹涂鱼科常见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DNA条形码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经济开发、海水污染等对该区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本文使用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从中国东南沿海广东汕头、福建东山、福建云霄、福建泉州、福建霞浦、上海崇明6个地点采集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和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ophorus)进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学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青弹涂鱼的核苷酸多样性(0.0018)在3个种中最低;青弹涂鱼广东汕头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0.0018)比福建云霄种群低;大弹涂鱼的上海崇明种群核苷酸多样性(0.0021)低于其他5个地理种群。物种水平分析表明,3个物种间分化明显,种间与种内遗传距离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聚成3个高度支持的独立分支。种群水平分析显示,大弹涂鱼的6个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有共享单倍型,地理种群间与地理种群内的遗传距离重叠;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较频繁(Nm>4);青弹涂鱼的分析情况与大弹涂鱼基本一致。大弹涂鱼和青弹涂鱼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均呈现多系或并系分布格局,并未按地理位置分成不同的单系群。本研究表明,应及时加强3种鱼类及其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且COI基因对种一级的识别明确可靠,而在地理种群水平的识别则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COI基因 湿地保护 物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地理种群


水产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中从提取、净化和测定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加速溶剂提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测定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比较,以便研究者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最后,对水产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红枫湖鱼类资源及空间分布的水声学调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2
摘要:于2010年9月~12月和2011年3月~6月对贵阳市红枫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捕获鱼类28种,分属于4目6科;鱼类的体长为5.68~116.41 cm,优势体长组为11.00~30.00 cm,其中小型鱼体和中大型鱼体占多数。2011年6月运用BioSonics DT-X(200 kHz)鱼探仪对鱼类密度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平均密度为(51.64±36.49)×10-3尾.m-3,不同区域的鱼类密度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值出现在将军湾[(97.25±12.35)×10-3尾.m-3],最低值位于红枫湖大坝[(14.90±2.56)×10-3尾.m-3],从大坝到将军湾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红枫湖鱼类分布水层主要在6~15 m,不同水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斑节对虾钙网蛋白基因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获得了1 672 bp的斑节对虾钙网蛋白(Penaeusmonodon calreticulin,PmCRT)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37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414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1 22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406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约为46.8ku,理论等电点为4.13。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mCRT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相似性和同源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8.8%。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组织表达检测的结果可知,PmCRT的mRNA在卵巢、肝胰腺、肌肉、脑、心脏、胃、眼柄和肠均有表达,卵巢的表达量最高,肌肉次之;对卵巢发育6期变化检测可知,PmCRT的mRNA在Ⅲ期卵巢表达量最高,Ⅰ期的表达量最低。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亮点:目前对斑节对虾卵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还知之甚少,有大量卵巢发育相关基因还不为人所知。本文研究了钙网蛋白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各期的表达谱,为阐明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