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菱鲆正常代谢水平及节律性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3 CSCD
摘要:对工厂化养殖的不同规格大菱鲆(Scophamus maximus Linnaeus)的日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规格的大菱鲆表现出相同的代谢规律性,摄食对大菱鲆的代谢有明显的影响,摄食后代谢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在摄食后3~9 h内代谢率出现第1高峰值,在凌晨3:00~6:00(摄食后21-24 h)出现第2高峰值,代谢率昼、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对大菱鲆的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4种规格9.69±3.35g、33.34±8.34g、130.18±26.75g和264.11±35.79g的大菱鲆日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2702±0.0225、0.1880±0.0189、0.1592±0.0436、0.1033±0.0184mgO2/g·h,日平均氨氮排泄率分别是0.6496±0.0303、0.4560±0.0669、0.3744±0.0320、0.2831±0.0662mgN/100g·h,随着体重的增加,单位体重的代谢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amus maximus Linnaeus) 代谢 节律性 体重


对虾深池高坝养殖模式的研究
《海洋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原建在潮带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使堤坝高3.5m,养殖池水深2.5m,池一端设闸门1座用于养殖池首次进水和对虾收获;养殖前用农药全池泼洒浸泡,杀灭越冬穴类甲壳动物,使用不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虾苗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添加水通过蓄水池进行,池水用80mg/L浓度的漂白粉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态净水剂、沸石矿物剂、消毒剂等,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虾抗病能力;结果对虾养殖成活率达到40%~60%,能有效防止暴发性流行病的危害。


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水产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核移植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本文介绍了中国和世界上鱼类细胞核移植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综述了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影响因素,包括胞质受体的准备、核供体的制备、核移植和核质杂种的培养。并对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应用、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水质净化作用菌光合细菌PS2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PS2菌株是从虾塘富集、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光合菌,具有高效净化养殖水质的作用。经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实验,鉴定其为荚膜红假单胞菌。PS2菌株可利用的底物范围较广,可利用大多数低分子的有机酸、糖醇类等,这对养殖水质的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采用光吸收法测定了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光照度及溶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S2菌株可适应的温度、盐度、pH范围分别为20~40℃、0~40.0、6.0~9.0。最适的温度30℃、盐度10、pH为7.0;光照度500~5000lx范围内菌都可生长,在此范围内,光照度越强,菌生长越快;PS2菌株可在明处进行厌气性光合生长,在暗处进行需氧性兼性生长,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适宜PS2菌生长的条件。实验测定的PS2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可作为本菌株大规模生产培养的技术参数。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科鱼类的分布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关键词: 渔获率 水深 季节 分布 科鱼类 陆架区海域 南海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Ⅰ
《海洋水产研究 》 2003 CSCD
摘要:系统研究了中国北方两个典型养殖海湾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动。从莱州湾浮游植物全年分布来看 ,早春 2~ 3月是细胞数量的高峰 ,此时的主要物种是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Grev .)Cleve)和角毛藻 (Chaetocerossp .)等硅藻 ,形成明显的暴发性增长。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明显 ,硅藻和鞭毛藻类交替占优势 :有 4个月是硅藻占绝对优势 ,其他藻类很难见到 ;有 4个月是硅藻占优势 ,甲藻或绿藻为次优势种 ;有 4个月是以单细胞的金藻、绿藻或甲藻占优势。在 8月份之前 ,3个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在数量上差异不大 ;9月到 12月份差异比较大 ,说明筏式养殖的扇贝对浮游植物数量有一定影响。另外 ,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年际变化 ,说明包括营养盐在内的海区环境因子可能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