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品种选择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对6个水稻品种进行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镇稻9号和徐稻3号生育期适中、早发、无效分蘖退减较快,适宜在沿淮地区作麦茬直播稻品种进一步试验推广。


"猪-沼-肥-农田"循环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衣科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1
摘要:现代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购买性物质投入产出最大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物质排放最小化的目标.介绍了"猪-沼-肥-农田"循环农业模式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运行不畅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对策:一是设计工程优化,从源头上解决循环不畅的问题:二是完善田间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对沼液的消纳:三是加强沼液施用装备的研发.提高沼液的机械化应用水平;四是加强管理与制度创新,推进循环农业的实施.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玉米雄穗始花开始,利用手持糖度计(PAL-1),分7个时期测定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研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茎秆糖含量总体表现为递增,并且有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节位上升,从基部到顶部不同节间糖含量变化较复杂,自交系98A-04和义6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自交系新单053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与新单053株高较矮,节间较短有关。(3)在2/3乳线期,籽粒产量对茎秆糖含量积累无显著影响,棒3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积累有显著的正效应。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镇麦9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在2008—2009年连续2年江苏省淮南小麦区试中经试点和专家打分评判,田间表现、后期转色及熟相均为参试品种最佳;产量表现,2年区试19个试点,16点增产,平均产量7 647.9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5.59%,居参试种首位;2010年度生产试验,8点均增产,平均产量6 488.8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9.07%,居4个参试种第1位。


麦稻两季秸秆还田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研究了麦稻两季秸秆还田条件下,麦季不同氮肥用量(纯N 180、225、270 kg/hm2)和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纯N225、300、375 kg/hm2)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用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施氮(N)180~270 kg范围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水稻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每公顷施N 225~375 kg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增穗效果明显,3个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不大,但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施N 375 kg/hm2的处理与225 kg/hm2、300 kg/hm2两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但施N 375 kg/hm2与300 kg/hm2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麦稻两熟制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水稻产量 水稻产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