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卤虫虾片对水体pH值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2003 CSCD

摘要:通过喂养中国对虾幼体试验 ,分别以卤虫虾片试验组和传统饵料对照组进行。试验表明 ,在幼体成活率方面 ,前者稍优于后者 ;在养殖水体的最主要指标 pH方面 ,二者差别不大。说明投喂卤虫虾片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成活率和水质无不良影响 ,用低值的卤虫虾片代替部分或全部高价的活体饵料是切实可行的 ,能够满足育苗需要。

关键词: 卤虫虾片 水体 pH值 中国对虾幼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4+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 GnRH 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摄食外源营养需要588.61TU;鱼苗生长到第29天时,开始摄食人工开口饲料。通过驯化养殖,86.7%的鱼苗可摄食人工饲料;鱼苗在水温8~17℃,溶氧7~10mg/L时能快速生长,低于这一温度生长开始减慢,4℃以下生长停滞。

关键词: 哲罗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饲料驯养 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鱼耐寒性状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用80个随机引物对黑龙江野鲤(耐寒)、柏氏鲤(不耐寒)和杂交F1(越冬成活)的群体混合DNA样品进行RAPD PCR扩增,结果引物S1043、S1052和S1066扩增出与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各一个。至此,共获得9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一步表明抗寒性是数量性状(QTL)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此外,就RAPD PCR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模板纯度、水的去离子和不同商标酶的活性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对目前所应用的淡水鱼类抗寒基因工程研究策略及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寒基因工程 抗冻蛋白 基因 性状 鲤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高技术通讯 2003 EI CSCD

摘要: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 ,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 ,肾以及肠组织次之 ,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 ,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 ,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 ,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 ,并出现“髓袢样”结构等病理变化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VND)病毒 ELISA 电子显微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生物开发海洋多糖降解酶的研究

海洋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花鲈的几种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6种适于制备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染色体的制片方法。结果表明,细胞系(LJES)培养法和头肾 PHA活体注射 淋巴分离液富集法可制备高质量的染色体标本;外周血短期培养法和头肾 PHA活体注射法得到的结果重复性好,但制片时有红细胞的干扰;小鱼游泳法和组织浸泡法操作简单,适于野外条件下的染色体制备,但得到的染色体图象有背景杂质,分裂指数较低,仅适用于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关键词: 花鲈 染色体制备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尾藻袋泡茶的生产工艺与条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尾藻袋泡茶的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正交实验法 ,挑选出脱腥和碱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 ,以 φ =5 0 %异丙醇与 φ =2 0 %的乙酸乙酯混合液在 40℃温度下搅拌脱腥 0 5h ,可取得较佳的脱腥效果 ;碱提取工艺采用 1倍藻体质量的 7%碳酸钠溶液 ,在 75℃温度下浸泡 1h ,产品的产量最高。产品富含碘和可溶性多糖 ,各项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值

关键词: 马尾藻 袋泡茶 工艺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针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项目,根据渔政管理对指挥和信息的基本需求,对该系统的网络结构、应用软件和系统运行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系统由渔业船舶管理业务系统、渔政船调度指挥与渔船海上动态监测系统、渔政执法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和渔业资源环境遥感监测评估服务系统组成,分别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结构采用树状和星形相结合的形式,网络各站点的通讯方式通过ISDN、ADSL和PSTN拨号接入,运行方案中各级站点具有明晰的数据流程和业务职责,解决方案符合我国渔政管理需要,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关键词: 渔政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信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杂色鲍 工厂化养殖 水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