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惰性粒子流化干燥机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惰性粒子流化干燥是流态化干燥的特殊形式 ,适用于溶液、悬浮液、粘性浆状物料等液相物料的干燥 ,其技术关键是粒子表面对物料的均匀吸附、流化效果和干燥物料的及时脱离。本研究在设有搅拌机构的流化床内装填惰性粒子 ,进而提高传热传质面积和速率 ,并将干燥与粉碎合二为一。试验设备接近于实际工况 ,采用当量直径为 4m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为惰性粒子 ,以浆状物料为干燥对象 ,着重研究惰性粒子流化干燥机的干燥机理和设备结构 ,以及对搅拌、雾化、投料、传热系数、开孔率等影响因子进行试验分析 ,并对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数据回归分析 ,从而找出惰性粒子加入量与投料量之间的规律 ,为惰性粒子流化干燥机的产品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喹乙醇对鱼类毒性作用的研究 I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喹乙醇对鲤鱼的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剂量喹乙醇对鲤鱼生长、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 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 ,2 0 0 ,4 0 0 ,80 0 ,16 0 0和 32 0 0 m g· kg- 1 ) ,对鲤鱼进行 84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 ,各组随机取 2尾鱼 ,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喹乙醇添加剂量在 2 0 0~ 80 0 m g· kg- 1 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在 32 0 0 m g· kg- 1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降低饲料转化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16 0 0 ,32 0 0 m g· kg- 1 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 0 0 m g· kg- 1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 ,在 4 0 0 m g· kg- 1时中肠菌群数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后肠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 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 ,但这 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 ,其中鲤鱼肠道菌属中 Aer属、Aci属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 ,80 0 mg· kg- 1 (11.0 6 % )、16 0 0 mg· kg- 1(11.735 % )和 32 0 0 mg· kg- 1 (7.4 0 7% )组中 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 6 .2 5 5 % ) ,而 80 0 m g· kg- 1(37.5 0 2 % )、16 0 0 m g· kg- 1 (36 .5 2 % )和 32 0 0 m g


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水产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受精后15和30mjn,用60 mg·L~(-1)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诱导异源三倍体,持续处理5~25min。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对处理前后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检测胚胎倍性。结果表明,无论抑制第一极体或是第二极体释放均能获得正常发育的异源三倍体胚胎;抑制第一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非整倍体,延长处理时间能获得五倍体;抑制第二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6-DMAP使染色体运动终止,处理前后,核相无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核相泡状化增强。


中华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活性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鱼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ystatin)的功能并探索其在水产加工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将PCR改造后的编码成熟肽中华鲟 (Acipensersinensis)cystatin基因亚克隆到毕赤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PICZαA ,氯化锂法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 ,构建表达cystatin的酵母基因工程菌。经甲醇诱导、SDS PAGE检测培养基上清液 ,表明中华鲟cystatin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cystatin表达量约为 2 15mg·L- 1 。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达94 .2 %。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1μg重组中华鲟cystatin约能抑制 15 μg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活性
关键词: 中华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蛋白酶抑制活性


紫外辐射对栉孔扇贝精子遗传失活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3 CSCD
摘要:报道了紫外辐射对栉孔扇贝精子遗传失活及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光照强度为800μW/cm2·s的紫外线辐射40~50s的栉孔扇贝精子,与正常的卵子受精可以得到雌核发育的单倍体胚胎。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受精率明显下降,且受精卵极少发育到D形幼虫。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辐射后部分精子的顶体膜破裂,顶体丝伸出,辐射时间越长顶体受到的破坏越严重,证明紫外辐射可以诱导精子的顶体反应;精子的鞭毛在紫外辐射过程中也会受到破坏,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鞭毛脱落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推测紫外辐射导致精子结构的破坏是受精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环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棋盘式定点大面调查和中心渔场专项调查2种方式,于2001年5~8月对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渔场进行了渔业资源与渔场环境特征调查。调查范围为北太平洋152°00′E~171°00′W、39°00′N~43°00′N海域,渔场环境特征要素主要为各站点的温度、盐度、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含量。调查海域的柔鱼资源密度采用渔场海域每个经纬度的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表示。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中部与西经渔场表温为18℃左右,100m水温为9℃左右;西部渔场表温为16~20℃,100m水温为7~8℃;在有温跃层海域的跃层面下易形成高产渔场。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的海域与中心渔场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的海域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0.1mg/m3的海域,以及它们东侧海域易形成高产渔场;盐度与中心渔场的关系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