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白灵侧耳菌渣中漆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

食用菌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次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CM-Sepharose和SP-Sepharose)和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 75 HR10/300)从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渣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漆酶,该酶比活力为176.1 U/mg,纯化倍数为90.7;采用EDMAN降解法和HPLC-LTQ-Orbitrap测序得到该漆酶的N端和3条肽段序列分别为LHGTHAAIGP和PGVLVQGNKGDN、ISMSCDPNFTFS、DSIQIFAGQRYSFVLNAN;对该漆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4,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4.0,具有较好的酸耐受性,在pH 2~4孵育1 h后能保持90%以上的活性。Cd~(2+)、Pb~(2+)、Hg~(2+)、Zn~(2+)、Fe~(3+)、Cu~(2+)和Fe~(2+)在1.25~10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白灵侧耳 酶活力 氨基酸序列 相对分子质量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矮秆基因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EMS诱变后代高香气突变体筛选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高香气且品质较优的烤烟后代,以中烟100为材料,采用EMS诱变技术对中烟100种子进行处理,筛选出2个叶面腺毛密度大的突变体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其叶面腺毛密度、叶面化学成分、烤后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评吸等指标进行评估,并与正常中烟100后代和NC89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EMS-2诱变株系腺毛密度最大,为65.55个/mm~2,分别是中烟100(37.19个/mm~2)和NC89(56.06个/mm~2)的1.8和1.2倍;叶面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EMS-1诱变株系西柏烷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分别为57.18、5.16mg/m~2,EMS-2突变株系蔗糖酯类物质分泌较旺盛,含量最多,为0.33mg/m~2;烤后样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EMS-2突变株系化学成分含量较协调,且香气成分含量最多,达到890.32μg/g,分别比中烟100和NC89增加34.5%和29.0%;结合对诱变后代的感官评价,得出结论:诱变株系综合品质较好,可提高烟叶质量,EMS-2综合品质最好,可以作为待选株系进行下一步品种选育。

关键词: 烤烟 EMS诱变技术 腺毛密度 化学成分 香气物质 突变体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小麦品种郑麦7698花后光合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 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整个测定时期平均提高17. 2%)。郑麦7698穗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周麦18(提高29. 6%)。与周麦18相比,郑麦7698能够保持更高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羧化效率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保证了郑麦7698在灌浆后期较慢的衰老速率。上述因素致使郑麦7698比周麦18有更高的籽粒灌浆能力,最终导致郑麦7698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较周麦18显著提高3. 5%和8. 0%,进而使得籽粒产量较周麦18显著提高9. 1%。

关键词: 冬小麦 郑麦7698 高产 高光效 花后光合特性 光合速率 麦穗 冠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兰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活性研究,为兰花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兰花根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NO测定法及MTT法对所得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石油醚部位经柱色谱法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萝卜苷。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总提物及豆甾-4-烯-3β,6β-二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均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石油醚总提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 兰花根 石油醚部位 分离鉴定 体外细胞 抗炎活性 抗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山药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品种山药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酶解法提取山药多糖,通过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品种的山药,多糖含量不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0.1~1.2mg/L之间时3种自由基清除率均呈上升趋势。DPPH·清除结果显示,麻山药的清除率最高,达到58.44%,牛腿米山药最低,仅为36.97%;·OH清除结果显示,铁棍山药的清除率最高,达到65.19%,牛腿米山药最低,为30.97%;O2-清除率结果显示,铁棍山药的清除率最高,达到30.84%,牛腿米山药最低,为12.53%。6个品种的山药多糖在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方面均低于Vc。结论:山药多糖含量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可供药用的山药品种不论是多糖含量还是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仅有食用历史的山药品种。

关键词: 山药 品种资源 多糖 含量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宜机收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TOPSIS法计算结果表明,按照10个玉米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新单68>创玉107>先玉335>迪卡517>华皖267>怀川39>郑单958,综合产量和宜机收性状,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两个品种表现较好。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加权综合效果测度值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先玉335>新单68>创玉107>迪卡517>怀川39>华皖267>郑单958,结合产量和综合优势量化值,同样是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表现较好。两种方法中,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迪卡517和郑单958等5个品种的排序基本一致,其余5个品种的综合评价排序稍有不同。【结论】两种评价方法均能客观全面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但灰色局势决策法分类更准确,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依据各品种的产量和宜机收性综合评价10个参试玉米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高产宜机收品种为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收粒 熵权 DTOPSIS法 灰色局势决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废水中红色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内色素和油脂的初步研究

中国酿造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从烟草废水中分离红色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其发酵马铃薯葡萄糖水(PDW)产油脂和色素的潜力。结果表明,从烟草废水中分离到一株红色酵母菌YH0902,并鉴定其为一株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菌株YH0902在马铃薯葡萄糖水(PDW)中培养时,细胞内可积累类胡萝卜素和油脂,30℃、150 r/min条件下培养4 d,菌体湿质量为(48.53±0.36)g/L,干质量为(10.63±0.15)g/L,胞内色素产量为(4.33±0.19)mg/L,油脂产量为(3.30±0.17)g/L。因此,菌株YH0902在微生物源天然色素及油脂开发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红色酵母 烟草废水 分离 鉴定 色素 油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苜蓿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抗性初步研究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干重、相对茎秆直径、相对叶面积、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综合比较各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只受到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的侵染,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均超过94%,病情指数范围为31.53~55.50;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有1个,为射手2号,抗性一般的品种有6个,其余23个品种的抗性较差,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33%,20.00%和76.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较强的射手2号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其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苜蓿品种 病毒病 抗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际微生物群落介导植物磷胁迫应答与免疫调控的整合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长期互作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了植物-微生物相互适应的协同调控机制。植物种类和根系分泌物可以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而根际微生物群落反过来也可以影响植物对土壤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植物磷饥饿(耐低磷)响应机制和抗病(免疫)机制研究在农业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介导植物对营养物质识别(饥饿响应)和病原防御系统(免疫)分子机制的整合调控。本文综述了本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解析了植物体内磷胁迫调控与免疫调控两个重要网络在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下发生的整合调控,探讨了植物体内分子应答与根际生态的互作机制,对开展作物耐低磷及抗病机制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植物磷胁迫 植物免疫系统 根际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