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条斑紫菜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利用已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特征性保守区域合成探针,并对条斑紫菜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个编码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A)的全长cDNA克隆(GAP4)。GAP4包含了全长的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cDNA序列,编码7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338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将获得的Gap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GAPDH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较后,发现条斑紫菜的GapA氨基酸序列都包含了4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条斑紫菜GapA的cDNA序列中GC含量很高(64.2%),与紫菜EST分析中得到的结果(65.2%)近似。通过GAPDH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红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条斑紫菜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cDNA序列已登记到GenBank数据库,序列号为:AY273819。

关键词: 条斑紫菜 GAPDH cDNA克隆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对虾种间共用微卫星DNA引物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3 EI CSCD

摘要:采用已发表的斑节对虾的30对微卫星引物,对部分微卫星引物在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所建立的降温PCR(Touchdown PCR)方法对3种对虾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对引物在3种对虾中均能产生清晰谱带。根据上述结果适当调整PCR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量及反应条件,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利用这3对引物对3种对虾进行遗传标记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性强,每对引物在3种对虾间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几乎一致。研究表明,3种对虾基因组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引物W15-16、W21-22和W45-46可直接应用于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分子标记的基因组比较作图,也为图谱克隆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微卫星 对虾 降温PCR 基因组比较作图 图谱克隆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鲤RAPD遗传标记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扩增图谱 高寒鲤 种质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鱼类的受精卵注射外源基因后孵化率的比较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显微注射方法,将融合基因(鲤MT启动子基因与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分别导入虹鳟Oncorhynchusmykiss、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和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受精卵中,注射外源基因后受精卵的孵化率分别平均为6 4%、34 0%和35 70%,按孵出的鱼苗数计算成活率,分别研究了各实验中注射后3种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经t值检验,鲤与鲫注射后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而与虹鳟受精卵的孵化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显微注射在这几种鱼受精卵上的转基因孵化效果明显不同。

关键词: 显微注射 转基因鱼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使用UNG防遗留污染

海洋水产研究 2003 CSCD

摘要: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PCR扩增过程中用尿嘧啶 DNA糖基酶(UNG)防遗留污染。使用UNG时 ,该对引物的适宜dUTP和Mg2 + 浓度分别为 0 4mmol/L和2 0mmol/L ;UNG存在时 ,PCR检测WSSVDNA的最低量为 1 pg,UNG的使用使PCR的检测灵敏度降低了 1个数量级 ;进行正常PCR扩增前 ,0 5UUNG可消除至少 1 0ng含dU的WSSVDNA的PCR扩增产物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尿嘧啶DNA糖基酶(UNG) PCR 遗留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二)

中国软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鲈肿瘤坏死因子基因cDNA的克隆、分析与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锚定PCR技术,获得了花鲈(Lateolahraxjaponicus)TNFα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鱼类的TNFα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同源性。同时利用RT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鲈免疫器官头肾、脾脏、肝脏中的表达较强,而在脑中的表达较弱,在肌肉中几乎不表达。而且在经特异性病原刺激前、后的组织对比分析中,发现鱼体经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后,目的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明显增强。该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水鱼类的抗逆机理以及指导鱼类的遗传选育和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花鲈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同源克隆 RTPCR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鲈鱼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作用

海洋科学进展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天然存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研究了在受控条件下驯养的鲈鱼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同生态因子(水温、摄食水平、体重等)对鲈鱼体内不同组织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通过鲈鱼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了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物质与能量转换规律。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鲈鱼 新陈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印度无齿鲳的资源变动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的最新资料,结合1964—1965年和1978年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印度无齿鲳的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明显衰退,拖网出现率由36.6%减为22.8%,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由2.38kg·h-1减为0.53kg·h-1,渔获百分组成由1.37%减为0.40%,渔获个体明显变小,平均体重只有33g·ind-1,渔获率无明显季节变化,捕捞汛期消失。该资源衰退的速度与南海区总资源量衰退的速度差不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

关键词: 印度无齿鲳 资源变动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3 EI CSCD

摘要: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结果呈强阳性,检出阳性率为75%~95%,其他时期阳性率较低。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D病毒)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