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对虾微粒饲料的营养分析及养殖效果比较
《海洋水产研究 》 2003 CSCD
摘要:采用凯氏定氮、索氏抽提等常规分析方法对两种虾片的营养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虾片的氨基酸、脂肪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新研制的微颗粒饲料———卤虫虾片与国外成型产品日本海宝虾片相比 ,卤虫虾片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较高 ,卤虫虾片的必需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较高 ,这为卤虫虾片的喂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随后进行的南美白对虾的饲喂试验中 ,其成活率明显高于日本海宝虾片。
关键词: 卤虫虾片 海宝虾片 必需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 成活率 南美白对虾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3 CSCD
摘要:对虾的细胞培养 ,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 ,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 ;描述了研究者们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 ,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 ,尤其是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应用较多


喹乙醇对鲤耗氧率、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饲料对镜鲤CyprinuscarpioL 进行了84d的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第50d和第70d镜鲤的耗氧率,并在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镜鲤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添加低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较高,用中高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则下降,耗氧率的高低与喹乙醇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快慢关系密切。随着饲料中喹乙醇含量的增加,镜鲤红细胞数及红细胞比积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核异常率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镜鲤红细胞微核率受喹乙醇的影响较小。提示喹乙醇在较高剂量下可对镜鲤的呼吸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本试验剂量下,喹乙醇对镜鲤的致突变作用较低,这可能与其对喹乙醇的敏感性较低有关。


延伸因子-1α-A和β-肌动蛋白启动子在青鳉转基因胚胎中的表达(简报)
《实验生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人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操作平台。通过对鱼类基因组的定向改造,可以
关键词: 延伸因子-1α-A启动子 β-肌动蛋白启动子 显微注射 表达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前后的激素效应和诱变活性
《中国环境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重组基因酵母和SOS/Umu试验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EO)经生物降解前后的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活性.结果表明,在降解反应开始后的4d内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较低且不具有致突变性.随着降解时间的不断增加,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性不断增强.降解20d后,降解产物的雌激素活性相当于1nmol 17-b雌二醇的61.6%,诱变比值大于2,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产物同时具有雌激素活性和致突变活性,且两者在产生时间和活性数值方面均是同步的和成正相关的.因此致突变活性很可能是此类降解产物对生物机体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基础.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生物降解 雌激素活性 致突变活性 酵母 SOS/Umu试验


中国对虾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英文)
《中国水产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虾种之一。本研究以相应引物对野生群体和人工培育第1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群体(CP1、CP4、CP5、CP6)的各2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16SrRNA基因片段长为520bp,10个中国对虾个体间无碱基差异,其A、T、G、C含量分别为171bp(32.88%)、176bp(33.85%)、104bp(20.00%)、69bp(13.2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利用其中长度为413bp的同源序列,以环斑鼓虾(Alpheusarmillatus)为外群探讨了对虾科(Penaeidae)中的对虾属、美对虾属、明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滨对虾属5个属(Penaeus,Farfantepenaeus,Fenneropenaeus,Marsupenaeus,Litopenaeus)12种对虾间的系统关系。以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可将以上12种虾类分为两个大群: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先聚到一起后与日本对虾聚成一大群;美对虾属、滨对虾属个体各聚成1支后聚成一大群,最后与中国对虾等聚到一起。同时可见,小褐美对虾(F.subtilis)与保罗美对虾(F.paulensis)、南方滨对虾(L.schmitti)与白滨对虾(L.setiferus)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中国对虾 16SrRNA 序列分析 对虾科 亲缘关系


中华鲟cystatin酵母工程菌的发酵条件和表达产物的纯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开展重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功能分析和应用研究,进行了诱导方式、诱导时间和培养基pH值对该重组菌的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直接诱导法,在诱导72 h、pH值为6.5、甲醇终浓度为0.5%的条件下,对重组酵母进行诱导最为合适,重组cystatin表达量可达每升培养基215 mg,约占培养基上清总蛋白量的76.3%。经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重组cystatin的纯度可达94.2%。生物活性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提取的重组cystatin对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华鲟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发酵条件 纯化


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的疏水性及其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细菌在烃-水两相体系中的细胞数量研究了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表面疏水性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正辛醇-水两相体系适用于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这类细菌的表面疏水性的研究.细菌表面的疏水性随培养时间,温度和pH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疏水性与其在水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呈一定的相关性.疏水性大的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较疏水性小的细菌快,在其表面的生长速度也更快.探讨了细菌表面的疏水性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意义,为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大菱鲆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高技术通讯 》 2003 EI CSCD
摘要:综述了感染名贵经济鱼类大菱鲆的各种病毒性疾病,包括大菱鲆虹彩病毒病、淋巴囊肿病毒病、疱疹病毒病、大菱鲆呼肠孤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和病毒性红细胞感染症等。分别介绍了这些病毒性疾病的病原种类和特征,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诊断和防治以及研究进展。最后概述了我国大菱鲆疾病研究的现况以及在我国养殖大菱鲆中发现的一种可能是新的大菱鲆虹彩病毒样病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