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端黄卵 ,盘状分裂。在水温 1 3℃条件下 ,约经 1 1 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 ,体背部色素逐步增深 ,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 ,由两侧对称变为不对称。 3日龄仔鱼开口 ;1— 9日龄仔鱼 ,体色呈红色 ,称之为“红苗” ;1 0— 2 4日龄 ,黑色素增多 ,称之为“黑苗” ;2 5日龄以上 ,体披大量花状色素 ,称之为“花苗” ,由此鱼体变宽 ,右眼开始上升 ;30日龄苗 ,右眼已上移至头顶背部 ;35— 38日龄苗 ,右眼已完全转移至左侧 ,变态完成而达鲆鲽类所特有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状态 ;60—90日龄苗 ,背部正常体色为沙色 (sandcolor) ,全长已达 5 0— 60mm ,可以作为商品苗出售。上述研究资料对于大菱鲆生产性育苗工艺的建立和操作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 仔稚幼鱼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膳食纤维的提取与功能性试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技术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海带膳食纤维的工艺技术 ,筛选出海带膳食纤维提取和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 ,提取出海带膳食纤维产品 ,并进行人体的功能性试验。结果表明 ,海带膳食纤维的产率达 2 7.3% ,颜色为类白色 ,膳食纤维含量达 73.3% ,钙含量 7.5% ,膨胀力为55m L/ g,持水力为 2 650 % ;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性优于小麦麸皮膳食纤维 ,对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海带 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功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鳔器官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将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未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未充气的鳔器官较小,鳔腔内有中等程度的炎症。本实验目的旨为大菱鲆人工育苗中提高鳔的充气率从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 鳔器官发育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拖网捕捞对东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CSCD

摘要:利用收集到的近50年东海主要渔业企业和近7年来主要地区的拖网捕捞分品种渔获量数据,研究计算了双船拖网和单船网板拖网的渔获物食性指数与品种组成指数.结果表明,1974年前东海鱼类食性指数不断增大,之后开始迅速减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品种组成指数渔获物对数均值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下降,标准差则缓慢增大.近7年单拖网渔获物的计算结果也表现出鱼类食性指数的下降趋势.长期拖网过度捕捞是造成东海海洋生态系中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渔业资源已经过度开发,种群结构稳定性减弱.

关键词: 拖网捕捞 海洋生态系统 食性指数 品种组成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鱼体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探讨

海洋水产研究 2003 CSCD

摘要:分析了大菱鲆鱼体的生化组成 ,并根据鱼体的生化组成 ,对大菱鲆的营养需求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将对进一步研究大菱鲆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菱鲆配合饲料的配制水平以及提高大菱鲆的商品价值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 生化组成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羟基磷灰石陶瓷诱导成骨细胞的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量检测在羟基磷灰石(HA)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骨涎蛋白和骨钙蛋白的表达,研究了羟基磷灰石陶瓷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骨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羟基磷灰石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增加.由于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是成骨细胞分化晚期高度表达的两种标志性蛋白质,因此其表达量的显著提高意味着羟基磷灰石陶瓷可以诱导成骨细胞的成熟.这一结果可进一步为理解HA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陶瓷 成骨细胞成熟 骨钙蛋白 骨涎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效学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采用试管两部稀释法测定了盐酸环丙沙星、乳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 ,MIC分别是 :0 .0 0 6 2 5 ,0 .0 0 6 2 5 ,0 .0 12 5 ,0 .0 5 ,0 .2 0 ︼g.m L- 1 ,MBC分别是 0 .0 2 5 ,0 .0 2 5 ,0 .0 5 ,0 .10 ,0 .80 ︼g.m L- 1。同时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 (2 MIC,5 MIC,8MIC)对嗜水气单胞菌杀菌的经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这几种药物从 2 MIC到 5 MIC浓度在 3h内菌数减少的 1g值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从 5 MIC浓度到 8MIC浓度在 3h内菌数减少的 1g值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嗜水气单胞菌 药效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类毒素检验及排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药物 2003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及健忘性贝类毒素等贝类毒素的来源、性质、组成及中毒机理 ,并探讨了贝类毒素的检验及其排除方法。

关键词: 贝类毒素 中毒机理 检验方法 排除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凯湖翘嘴红Bai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野生翘嘴红Bai(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养殖翘嘴红Bai肌肉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野生样品体重246.5-342.6g,采于2001年6月;养殖样品体重297.5-389.7g,采于2000年9月.结果表明,野生翘嘴红Bai与养殖翘嘴红Ba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在含量上存在着差异,野生翘嘴红Bai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K、Na、Mg、Se均高于养殖品种,但脂肪含量低于后者.

关键词: 头凯湖 翘嘴红Bai 营养成分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微量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动物学杂志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栉孔扇贝 (♀ )与虾夷扇贝 (♂ )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尽管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同科不同属 ,但它们的杂交仍具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栉孔扇贝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时接受虾夷扇贝的精子入卵 ,精卵混合后 6min精子入卵 ;8~ 1 0min精核略微膨胀 ;2 5~ 3 0min排出第一极体 ;1h左右 ,雌雄原核同时形成 ;1小时 3 0分钟左右 ,雌雄原核融合 ;2h左右开始卵裂。杂交过程中的精子入卵行为较本交迟缓 ,但杂交后代仍能正常发育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杂交受精 细胞学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