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探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国内外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现状,以及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畜禽粪便环保难题,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实验基地为平台,提出了农业废弃物高效生态循环利用的区域污染减控技术思路,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粪便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从而改善畜牧养殖场的自身环境,同时为高效农业种植区提供优质、安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效益。


不同种植年限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2008年,在分别于1999年、2002年和2006年种植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棉田中,于棉花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改良的Tullgren法收集土壤中的中小型节肢动物,以监测长期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年8次采样共获得12类中小型节肢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7纲10目,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蜘蛛目为本地区棉田中的优势类群,综合纲、双翅目、半翅目、双尾目、鞘翅目和同翅目为常见类群。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年限的增加,各转基因抗虫棉田中的土壤主要类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但是随着采样时期的不同各棉田土壤主要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性季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弹尾目、蜘蛛目、蜱螨目的得分值较高,可作为本地区未来转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监测的重要指标生物。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土壤 中小型节肢动物 多样性指数 环境风险监测


鲜食大豆“通豆5号”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科技通讯 》 2011
摘要:介绍了鲜食大豆"通豆5号"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准备、适时播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通豆5号"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体致病力、繁殖力与对照相比,对照DeSD种群所在的反交组合表现特征均高于其正交组合;相关性分析,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各种群基因型内杂交群体致病力与繁殖力均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对模拟我国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扩散后所产生杂交代的致病力分化情况,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为不同地理来源有害生物入侵分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1号配套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1
摘要:裸大麦(俗称元麦)在江苏省南通、靖江、丹阳等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曾是启东、海门、通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作玉米、棉花的间套作,年种植面积达3万hm2。此外,其生育期短,有利于前作或后作茬口安排,提高复种指数,在种植业结构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裸大


东串猪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东串猪原产于江苏省如皋市西部及泰兴市东部,产区群众称之为"本种大骨头",又名"沙夹子"。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如皋县志》称为"娄猪"。上世纪80年代初,曾称为"通如黑"猪、江海土猪。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五大地


不同地区凤眼莲的光合生态功能型及其生态影响因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太湖雪堰、南京和滇池白山湾的试验点内种养的凤眼莲为研究材料,在相同种养时间内,统一测定不同地区植株的株高和干重的变化及不同叶位光合参数和光合功能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等,以期阐明不同生态区凤眼莲株型特征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并为不同地区人工放养凤眼莲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种养的凤眼莲株型有较大差异,滇池的为短地上部分和长根的株型,其茎叶长/根长为0.4±0.1;南京的为中等长度的地上部分和短根的株型,其茎叶长/根长为7.1±0.3;太湖的为长地上部分和中等根长的株型,其茎叶长/根长为2.0±0.2。(2)形态有差异的不同地区凤眼莲植株的光合表现存在差异,与南京和滇池地区的相比,太湖凤眼莲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25.9~35.3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表明,南京凤眼莲的Pn与其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1**,n=6),滇池凤眼莲的Pn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9*,n=6),太湖凤眼莲的相对湿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818*,n=6)。可见影响不同地区Pn的外界因子有差异,但除外界光强外,相对湿度也是影响其Pn高低的重要生态因子。(3)不同生态地区形态有差异的植株已形成了相应的光合潜力,生长能力最强的太湖地区植株,光合能力也最强,Pmax最大(36.29±1.21μmol.m-2.s-1)且光饱和点最高(LSP,2 350.0±69.0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和光补偿点(LCP)以及茎叶长度与光饱和点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r=0.997*(n=10)。本研究可为不同地区利用凤眼莲净化富营养水域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