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其基因组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马铃薯Y病毒组多种病毒编码的保守蛋白P3具有多种功能,在病毒复制、致病性、克服宿主抗性、细胞间移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而P3在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中是否有类似功能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本氏烟基因沉默系统,明确了WYMV的P3碳端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功能域P3-C,但完整的P3则不具有致病能力。进一步移码突变研究表明,P3-C的致病性是由其编码的多肽引起的,而非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介导的宿主基因沉默。同时P3-C的两个跨膜结构域对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单独表达任何一个跨膜结构域P3-C均不能在本氏烟上引起明显症状。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P3蛋白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沿海区域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围绕"东南沿海区域"即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五个省市以及"森林食品安全""海洋渔业资源战略"两个特色专题的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研究,着眼于国际视野,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分析、计量模型预测等方法,分析影响区域内粮食及食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食物供给与需求变迁、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在现有资源紧缺和国际化绿色化背景下,确保粮食与食物可持续的发展方略.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战略,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全绿色化、生态化战略,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立足东南沿海科技需求和政策目标,提出包含动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工程、优质农产品与生态农业工程、大数据精细化农场装备管理工程等十大工程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东南沿海 食物安全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鲜食大豆品种对比和分析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持续推进丽水市莲都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春大豆主推新品种,以5个早熟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收日数)为82~86 d,‘浙鲜12’多粒荚比例为77.9%,比对照‘引豆9701’高30.3%;青荚持绿期为7~10 d,比对照长2~3 d;每667 m2鲜荚产量608.8 kg,比对照增产18.2%,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鲜荚产值3 409.5元,比对照增效43.9%,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农艺性状、商品性、产量、产值等综合性状比较,‘浙鲜1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今后早熟春大豆生产的当家品种推广。

关键词: 早熟鲜食大豆 品种比较 分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收入效应及其差异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职业类型差异、收入分位差异、培训类型差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收入效应的分析框架,通过8158份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样本与IVQR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收入效应及其差异,以期探索不同类型培训与不同类型农民之间的最优匹配结构。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显著正向的收入效应,生产经营型农民的培训收入效应高于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民,不同类型培训的收入效应在不同类型农民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培训的供给侧改革,准确把握并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农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培训需求。

关键词: 收入效应 农民培训 自选择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提高柑橘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柑橘皮渣的利用率,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即在脐橙皮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先接种植物乳杆菌,28℃发酵2 d后接种青霉菌,28℃继续发酵5 d后,加入1.5倍体积无菌水,45℃、100 r·min~(-1)放置24 h。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总膳食纤维(TDF)分别达到42.0%和90.8%以上,SDF/TDF达到46.2%,比未发酵柑橘皮渣分别提高3.08倍、50.1%和1.72倍,SDF含量及SDF/TDF比单独青霉菌恒温(28℃)发酵产物中对应指标分别提高33.8%和30.1%。说明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可显著提高脐橙皮渣中SDF含量。该工艺对蜜柑和胡柚皮渣发酵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 柑橘皮渣 膳食纤维 混菌发酵 分段控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式高效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

分析化学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后加水混匀,经PRiME HLB柱净化,收集流出液,用UPLC-MS/MS法测定,基质标准曲线定量。21种三唑类杀菌剂在0.5~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3个添加浓度(2.0、5.0和10. 0μg/kg)下,各杀菌剂的回收率为69. 5%~109. 5%,相对标准偏差为0. 4%~10.8%。此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较大程度除去基质干扰,可用于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猪肉 猪肝 猪脂肪 三唑类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秸秆腐熟剂的腐解条件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研究了4种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基于施用腐熟剂后的秸秆腐解率和碳氮比,选择其中1种腐解性能较好的腐熟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秸秆腐解条件进行优化,主要考查腐熟剂用量、温度、含水量和外加氮源(浓缩沼液)量等4个因素.结果表明,腐解温度、含水量和腐熟剂用量对腐解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腐解条件是温度29.6℃,含水量90%,腐熟剂和浓缩沼液氮添加量分别为秸秆质量的2.0%和0.17%.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得知,在该条件下腐熟剂添加后25 d水稻秸秆腐解率可达63.25%,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水稻秸秆 腐熟剂 Box-Behnken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氯酸钠对肉鸡屠宰预冷清洗中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效果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肉鸡 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 污染率 预冷清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担子与担孢子形态发育显微观测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担子(basidia)、担孢子(basidiospore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微观形态特征。担子呈近圆柱体紧密簇状生长,不同发育时期菌褶中不同类型担子的比例并非持续不变,且发育早期(孢子梗形成前)的担子顶部有膜状物(即担子顶膜,Apical Membrance of Basidia,AMB)。担子发育过程中两个细胞核在担子中部融合,融合的单细胞核向担子顶部迁移并发生减数分裂,最终在担子顶部形成4个单倍体核,第二次分裂有时存在不同步性,使担子头部出现3核现象,减数分裂后的4个单倍体核最终平均地移入担孢子中。担孢子壁为两层,担孢子内呈现大小不均的脂滴状物质。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形态观察 核相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水肌酸及其组合添加物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组成与肉质相关指标的营养调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及其组合添加物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组成、肉质性状及代谢分子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CMH在肉质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60~70 kg体重"杜×大×长"阉公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MH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CMH+α-硫辛酸(AL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ALA)、CMH+牛磺酸(Tau)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Tau)和CMH+L-苹果酸(LM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5 g/kg的LMA),饲养50 d后统一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CMH及其不同组合添加物均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P<0.05),有提高背最长肌水分和降低脂肪含量的趋势(P>0.05); CMH+ALA饲粮和CMH+LMA饲粮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 CMH饲粮和CMH+ALA饲粮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滴水损失和压榨损失(P<0.05); CMH饲粮和CM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亮度和黄度值以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降低肉色红度值(P<0.05); CM H饲粮、CM H+ALA饲粮和CM 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琥珀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肌酸储备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乳酸含量(P<0.05),并以CM H+ALA饲粮改变程度最大; CM H饲粮和CM H+ALA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肌酸转运蛋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后者改变大于前者且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Ⅱ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饲粮添加CMH、CM H+ALA或Tau或LM A均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其中CM H+ALA组合添加综合表现出更好的胴体和肉质改善作用,比单独添加CMH进一步提高了肌酸转运储备、氧化代谢能力、肌红蛋白表达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等。

关键词: 一水肌酸 硫辛酸 苹果酸 肉质性状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