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蓝莓采后病原菌胞外脂肪酶的提取及粗酶性质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蓝莓采后主要病原菌灰霉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采用含橄榄油1%、蛋白胨1%,pH 7.0的PDA培养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96 h时,灰霉菌具有最高的产胞外脂肪酶能力.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脂肪酶对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40℃、p H 9.0的反应条件下,粗酶的脂肪酶活性最高;Na+、Fe3+能促进粗酶的活性,K+、Ca2+、Mg2+、Cu2+则抑制粗酶的活力;该粗酶在一定体积分数的异丙醇、甲醇、丙酮中具有良好耐受性,而在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中处于激活状态.优化使病菌灰霉菌脂肪酶的产率增加,为后续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初步探讨胞外脂肪酶的粗酶性质,为蓝莓采前病害防治及采后品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秸秆生物炭中存留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项目研究了重金属修复基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4种修复材料秸秆的热重反应,并首次探讨了重金属修复材料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留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秸秆热重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00℃之间,而在400~600℃区间,基本保持恒重。水稻秸秆失重率9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秸秆失重率75%。在不同终点温度条件下(350~550℃),重金属在生物炭中浓度有增加趋势,其百分比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料利用热值则在400℃最高。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下,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含量随升温速率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生物炭得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热值却随之下降。因此,秸秆生物炭制备过程中为获得较低重金属含量和高热值的生物炭,建议以400℃为终点温度,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分别在1℃min~(-1)和1 h左右即可。


贮藏温度对茶汤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纯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易受温度影响,导致理化品质和风味发生劣变.然而,茶汤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特性变化,尤其是抗氧化能力却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西湖龙井茶汤色度、茶多酚、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以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西湖龙井茶汤中茶多酚和维生素C浓度逐渐降低,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呈现减弱趋势.另外,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茶汤抗氧化物质的降解速度加快,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减弱.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茶汤贮藏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色度与抗氧化特性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抗氧化特性的评价可以用色度来简化.本研究从抗氧化性方面解释低温对于茶汤贮藏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利用色度来简化茶汤贮藏期间抗氧化特性的评价.


不同施肥模式下苕溪流域水稻田和蔬菜地氮磷流失规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径流池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水条件下,于2016—2017年连续2 a在余杭区对不同施肥模式下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田间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年际间因降水原因导致氮素流失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2016年和2017年水稻田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12. 76~16. 97、15. 40~17. 60 kg·hm~(-2),蔬菜地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23. 06~25. 72、18. 11~27. 93 kg·hm~(-2)。水稻田和蔬菜地的氮素流失均以硝态氮为主。不同施肥处理下,2016年和2017年水稻田全磷流失量分别为2. 36~2. 62、3. 57~4. 05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田和蔬菜地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无显著影响。水稻田磷素流失以可溶态磷为主,蔬菜地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相比水稻田,蔬菜地的氮素流失量更高,而磷素流失量更低。减氮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降低7%~35%的总氮径流损失。


基于体外降糖活性的桑葚渣水提物的超声辅助工艺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桑葚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获得水提物并对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检测,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了桑葚渣水提物的超声辅助工艺。结果表明:在最佳的提取工艺,即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40(g·mL~(-1))、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350 W条件下,提取液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76.4%、81.4%。
关键词: 桑葚渣 超声辅助提取 α-淀粉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工艺优化


灰霉菌侵染对蓝莓采后品质变化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霉病是蓝莓采后高发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贮藏品质。以"灿烂"蓝莓为材料,以无菌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研究灰葡萄孢霉侵染对蓝莓采后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侵染的蓝莓果实在贮藏前期活性氧自由基(ROS)迅速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同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贮藏后期抗氧化酶活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下降,活性氧清除能力不足导致ROS过度积累,细胞膜结构破坏,加速了蓝莓的成熟、软化、衰老和腐烂。


菜心BrAGL24基因mRNA在嫁接体中的长距离运输分析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结球甘蓝/菜心嫁接体中开花调控基因的mRNA是否从砧木向接穗进行了运输,本试验以参与开花调控的菜心AGL24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结球甘蓝菜心异源嫁接体,并从接穗结球甘蓝中鉴定菜心AGL24的序列。结果表明,利用结球甘蓝和菜心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拼接获得了结球甘蓝和菜心的AGL24基因序列(BoAGL24和BrAGL24)。利用菜心BrAGL24基因中的种间差异序列(C1~C7),在异源嫁接(结球甘蓝/菜心嫁接)的接穗结球甘蓝茎尖的转录组测序文库(T2)中筛选得到2条来自砧木菜心BrAGL24的reads。利用结球甘蓝BoAGL24的种间差异序列(G1~G7),分析结球甘蓝内源BoAGL24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发现异源嫁接的结球甘蓝茎尖中AGL24的表达量总体上高于同源嫁接的结球甘蓝茎尖中AGL24的表达量。异源嫁接使砧木菜心BrAGL24基因的mRNA运输到接穗结球甘蓝中,且增加了接穗结球甘蓝茎尖中内源BoAGL24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本研究鉴定了菜心BrAGL24基因的mRNA运输特性,为进一步研究AGL24基因的mRNA运输与结球甘蓝/菜心嫁接启动接穗结球甘蓝开花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咸蛋清性能改善工艺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熟制温度(100、105、110、115℃)、熟制时间(30、60、90、120 min)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咸蛋清蛋品脱模率的影响;选取淀粉种类(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淀粉添加量(1%、2%、3%)进行单因素实验,探索其对咸蛋清凝胶强度的影响。另以上述4因素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为依据,开展改善咸蛋清凝胶性能加工工艺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适当的熟制时间(90 min)和熟制温度(110℃)可获得理想的蛋品脱模率。在相同淀粉添加量下,蛋品凝胶强度以添加玉米淀粉的最高。添加1%马铃薯淀粉时获得的蛋品凝胶强度与新鲜鸡蛋清接近。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对卤蛋品质影响最大的是熟制温度,理论最佳工艺为熟制温度115℃,熟制时间120 min,添加马铃薯淀粉,添加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