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莱州湾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阐述了莱州湾浅海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赤潮生物和群落结构特征。 1997年5~ 12月间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 19.0 0~ 6873.5× 10 3cell/m3,浮游植物的数量高峰出现在秋季 9月 ,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 2 5属 61种。其中硅藻 2 1属 5 5种 ,占 89.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4 % ;蓝藻 1属 1种 ,占 1.5 %。另共出现赤潮生物 2 6种 ,占总种数的 4 2 .6%。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的观察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精子的核物质籍胞吐作用穿过卵黄膜到达卵膜 ,其余部分则留在卵黄膜外。只有在卵子激活前到达卵膜的精子才能参与受精作用 ,其余的精子将被卵子激活所形成的胶质层推离卵子。中国对虾精子激活过程中 ,没有发现顶体丝的形成。精子的入卵开始于卵子的皮层反应后期 ,此时精卵的接触逐渐密切 ,首先接触部位的卵膜稍有突起 ,然后开始下陷 ,同时这一部位的卵膜变得粗糙不平 ,随后卵膜解体 ,精子由此进入卵子。中国对虾精子的入卵位置是随机的 ,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分离与筛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为修复对虾养殖环境 ,从山东各地虾池底泥中分离出 331株细菌 .通过测定其对对虾饵料降解能力 ,筛选到虾池有机污染物降解菌 10株 ,这些菌能以对虾饵料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 ,对对虾配合饵料和蛤蜊肉具有较强降解能力 (72h内CODMn去除率分别在 6 0 %和 70 %以上 ) ,并可在虾池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 .对养殖动物安全性试验证明 ,这些菌株对养殖对虾没有致病作用 ,且其中 6株可提高仔虾的成活率 .这些降解菌具有快速消除虾池底部有机污染、修复对虾养殖环境的潜力 .表 4参 18


贮藏温度对西鲱鱼液体蛋白营养成分和水解过程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分别以西鲱鱼和加热处理的西鲱鱼为原料制备液体鱼蛋白 ,置于 6、13、2 0、2 5、30和 39℃温度下贮藏 32 d。取新鲜原料、制备当天和第 1、2、3、4、8、16和 32天液体鱼蛋白样品分析测定蛋白质水解度和营养成分。在不同贮藏温度下 ,西鲱鱼液体蛋白样品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反映原料原有的化学成分 ,贮藏期间基本保持不变 ,西鲱鱼液体蛋白样品的水解过程随贮藏温度的不同而各异 ,西鲱鱼液体蛋白离心后水相层中蛋白质的水解度均高于其全样中蛋白质的水解度。加热处理后西鲱鱼制备的液体鱼蛋白 ,蛋白质水解度在贮藏期间未见明显变化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4个种群的同工酶遗传变异(英文)
《生物多样性 》 2001 CSCD
摘要: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黄渤海沿岸种群 (YP)、朝鲜半岛西海岸种群(KP)和 2个养殖种群 (CP1和CP2 )的同工酶遗传变异水平。每个种群随机选取 5 0尾中国对虾进行同工酶检测。在所分析的 12种同工酶编码的 2 0个基因位点中 ,有 4个是多态位点。 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 (P0 .99)分别为15 %、2 0 %、10 %和 2 0 %。种群平均杂合度 (观测值 ) (Ho)分别为 0 .0 14± 0 .0 0 7、0 .0 2 0± 0 .0 10、0 .0 10± 0 .0 0 7和0 .0 33± 0 .0 17。 4个种群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 1.0 15± 0 .0 0 8、1.0 2 3± 0 .0 11、1.0 11± 0 .0 0 7和 1.0 42± 0 .0 2 2。杂合子平衡偏离指数 (D)分别为 +0 .0 37、- 0 .0 30、- 0 .0 98和 - 0 .0 30。 2个地理种群 (YP和KP)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I)和遗传距离 (Dnei)分别为 0 .99998和 0 .0 0 0 0 2
关键词: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遗传多样性 同工酶 水平淀粉凝胶电泳 保护生物学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黄渤海海洋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分析、总结了我国近 1 0 a来的主要海水鱼、虾、贝、藻等的增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镧-氨基酸络合物对中国对虾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镧 -氨基酸络合物对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胚胎发育和无节幼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胚胎发育期为单、二细胞的卵子 ,镧 -脯氨酸、镧 -苯丙氨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分别为(1.5 0~ 4 .0 0 ) mg/ L和 (0 .5 0~ 3.0 0 ) mg/ L ,对卵子的孵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较对照组分别提高 2 1.0 %~ 4 6.0 %及 2 3.0 %~ 4 2 .8% (P<0 .0 5 ) ;对无节幼体的变态也有促进作用 ,镧 -脯氨酸、镧 -苯丙氨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分别为 (0 .5 0~ 4 .0 0 ) mg/ L和 (0 .5 0~ 3.0 0 ) mg/ L ,变态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 16.4 %~ 2 7.5 %及 2 0 .4 %~ 2 6.7% (P<0 .0 5 )。镧 -氨基酸络合物对卵子孵化及无节幼体变态的促进效果好于元素镧 ,镧 -苯丙氨酸又好于镧 -脯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