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种质“苗—薯—苗”离体循环保存技术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种质资源"苗—薯—苗"离体循环保存技术,不用更换培养基即可连续保存14~24个月,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省时、省工,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育种进程和新品种推广。目前马铃薯资源主要采用田间繁殖保存和组培离体保存。田间繁殖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由于连年种植和冬贮,导致各种病害不断侵染和病毒积累,造成种质资源退化、混杂或遗失。


不同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在高寒阴湿区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均可以正常成熟,推迟播期可以提高出苗率,藜麦株高为185.3~204.1 cm,分枝数为22.9~30.6个,有效分枝率为85.6%~93.1%,主穗长为33.6~38 cm,分枝穗长为16.1~20 cm,主穗直径为9.9~11.6 cm;千粒质量为2.68~3.46 g,单株产量为77~113.3 g;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46.6、64.0、35.4、6.2 g/kg。康乐地区,藜麦最佳播种时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可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甘肃小麦品种(系)面筋强度和糯蛋白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B/1R易位系和糯蛋白基因是影响小麦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甘肃省小麦品种(系)品质状况,用Dx5、By8、By9、Bx7OE、1B/1R、Wx等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其对应基因在甘肃4个麦区298份小麦材料中的存在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中被检测基因分布频率在不同生态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西部到东南部,Dx5、By8、Bx7OE、Wx-B1b基因的检出频率逐渐降低,而By9基因和1B/1R易位系检出频率逐渐升高;春小麦中Dx5(46.4%)、By8(26.1%)、Bx7OE(1.4%)、Wx-B1b(14.4%)基因的检出频率明显高于冬小麦中Dx5(26.3%)、By8(25.0%)、Bx7OE(0)、Wx-B1b(7.5%)基因的检出频率;但春小麦By9(34.8%)基因、1B/1R易位系(27.5%)检出频率低于冬小麦By9(41.3%)、1B/1R(38.8%)的被检出频率。面筋强度和糯蛋白基因的分布频率表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用于加工面包、面条和馒头的品质状况较差,且从西部到东南部品质逐渐变劣,春小麦品质优于冬小麦。甘肃省大部分小麦品种(系)仅适宜于加工普通馒头和面条。
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性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个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天数与千粒重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均呈"慢—快—慢"规律;高秆、旗叶宽大的品种(系)粒重增加时间较早;分蘖能力强或旗叶宽大的品种(系)灌浆速率峰值显现较早,且为单峰,其他品种(系)则为双峰;株高、分蘖能力、旗叶适中的品种(系)保持较高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较长;在各灌浆特征参数中,最大灌浆速率(Rmax)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平均灌浆速率(R)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起始生长势(C0)对前期贡献率的灰色关联度最大。旗叶宽大、分蘖能力和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系)穗长和穗粒重最大,穗粒数最多,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可作为育种选择目标。0110-16和甘啤7号品种(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PMSG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期发情和繁殖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应用阴道栓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结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注射剂量和处理方式对母羊的同期发情和繁殖率均有影响,在埋栓后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后的0-48 h发情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埋栓后13 d注射600 IU PMSG同时撤除阴道栓的试验组繁殖率最高(P<0.05)。但综合繁殖率和经济效益考虑,在埋栓后间隔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0-48 h的试验组效果最好,平均每只母羊净收入可达773.7元。


结果母枝粗度和芽位对葡萄杂交苗早期结实性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3年生葡萄杂交苗为试材,研究了结果母枝粗度、芽位与新梢结实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初结果期葡萄杂交苗要想获得理想的新梢结实率,其结果母枝须满足适宜的粗度范围,但不同组合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瑞必尔×红双味、瑞必尔×红宝石无核、矢富罗莎×红地球、红地球×6-12和京秀×红地球适宜的母枝粗度范围依次为6.9~12.4mm、6.9~12.4mm、6.9~12.4mm、6.9~10.8mm和7.9~10.8mm。初结果期葡萄杂交苗花芽分化集中分布在结果母枝第4~9节位上,不同组合适宜的修剪位置分别为:瑞必尔×红双味和红地球×6-12在第4芽至第6芽间或第7芽至第9芽间,瑞必尔×红宝石无核和矢富罗莎×红地球在第7芽至第9芽间,京秀×红地球在第4芽至第6芽间。


外源抗坏血酸对番茄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As A)提高自毒作用下番茄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以优良番茄品种"粉冠一号"为材料,用连作3 a番茄的基质浸提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了不同浓度(0、0.25、0.5、1 mmol·L-1)As A对自毒作用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主根、上胚轴长、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抗氧化剂(As A、GSH)含量、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及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基质浸提液处理可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SOD、POD和APX酶活性及GSH和As A含量,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升高;当用含有不同浓度As A的基质浸提液处理后,与单一基质浸提液处理相比,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增大,幼苗主根和上胚轴的生长加快,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升高,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均降低,对幼苗根系结构的不良影响减少。外源As A能维持番茄幼苗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效缓解连茬基质浸提液对其造成的自毒胁迫。所有处理各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分析表明,1 mmol·L-1的As A缓解效果最好,0.5 mmol·L-1次之。
关键词: 番茄 基质浸提液 抗坏血酸(AsA)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超微结构


提高主干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光合效率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陇南山区16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提高主干处理对树体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干提升高度≤100cm时,随着主干提升高度的增大,"红富士"苹果的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主干提升高度>110cm时,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品质略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果实产量开始显著减少;确定出甘肃陇南山区成龄乔砧"红富士"苹果栽培中,密度为3m×4m的果园,盛果期树干高为100~110cm是比较理想的优质栽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