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高透气性果袋对桃果实微域环境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透气性处理工艺制作微孔黄色和白色纸质果袋,并对金陵黄露桃进行套袋试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果袋相比,微孔果袋袋内的光热条件都得到显著改善.微孔果袋比普通果袋的透光率提高了16.3%~24.4%;在40.1~45.0℃、45.1~50.0℃、>50.0℃3个高温区间,微孔黄色、白色果袋内的温度累积时间比普通黄色、白色果袋分别减少1.8 h、1.0 h;2.2 h、2.3 h;3.2 h、3.2 h.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果袋处理与普通果袋处理相比,总糖含量、糖酸比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但与不套袋对照相比,差异缩小至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普通果袋处理的总糖含量、糖酸比与不套袋对照相比下降显著(P<0.05);各处理之间,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P>0.05);果皮色泽方面,微孔白袋处理优于普通白袋.总之,与普通果袋处理相比,桃果实通过微孔果袋处理提升了桃果实内在品质,且外在品质没有降低.

关键词: 果袋 透气 透光 微域环境 糖酸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在耕地质量提升、优化农业生态体系及人类膳食结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豆象是世界性仓储性害虫,严重影响着食用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在食用豆抗豆象种质鉴定评价和利用方面,从各种野生资源中鉴定出抗不同豆象的种质材料,并在豆象抗性遗传学分析、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对豆象发生和危害规律、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理研究、抗性种质鉴定与评价、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以及抗豆象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对抗豆象研究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豆象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食用豆 种质创新 豆象 抗性育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气流对雾滴运动与分布特性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旋翼无人机由于其质量轻、操作灵活、飞行稳定等优势,已成为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上的主流机型。为探究多旋翼无人机旋翼气流分布特性及其对雾滴运动和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大疆MG-1P型八旋翼植保无人机的下洗气流场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了旋翼气流对喷雾雾滴的速度、粒径和沉积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的强度伴随测试层高度的下降而降低,机体正下方的气流速度方向近似于竖直向下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位于机体两侧区域的气流呈现“先收缩、后扩张”的喇叭状,近地位置测试点L和M的气流方向均指向测试区域外侧斜下方,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71.3°和81.5°。整体而言,无人机机身两侧旋翼下洗气流的速度和方向呈对称分布。在旋翼静止时,喷雾雾滴的沉降速度较慢,各测试层及测试点的雾滴速度均低于1 m/s。无人机悬停时,其旋翼风场极大地提高了雾滴速度,且雾滴速度分布特性与旋翼风场强度高度吻合。与旋翼静止相比,无人机悬停时产生的高速下洗气流可致使雾滴粒径增大。雾滴的沉积分布效果在距离地面20 cm处最好,其在旋翼静止和悬停条件下的平均沉积量分别为4.69μL/cm~2和5.85μL/cm~2,沉积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81%和36.87%。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可有效提高喷雾雾滴的沉积量和分布均匀性。本研究可对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气流优化、雾流场与气流场的耦合以及提高喷雾液的利用率和分布均匀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下洗气流 雾滴 运动特性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份藜麦种质资源在江苏沿海地区农艺性状分析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被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推荐为“全营养食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含盐量为0.3%盐碱地条件下采集6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6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6.38%~30.30%之间,产量变异系数最高,籽粒直径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主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且主穗长的增加可以直接极显著促进产量的提高,而株高则通过主穗长来间接提高藜麦产量;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8时,可将30份藜麦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且Ⅰ类材料更适宜于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降维至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7544%,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主穗长、产量和株高,主要由株型因子构成,第2主成分主要包括籽粒直径和千粒重,主要由粒型因子构成。通过分析藜麦种质资源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条件下产量与农艺性状表现,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盐碱地种植的藜麦品种及其在江苏盐碱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 肠道有害菌、粪便含水率和氮排泄的影响

山东畜牧兽医 2023

摘要: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由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肠道有害菌、粪便含水率和氮排泄的影响.选用150日龄的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海兰褐商品蛋鸡600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 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蛋鸡的产蛋率提高6.76%,死淘率降低5.33%,料蛋比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粪便含水率下降1.36%,粗蛋白含量下降3.95%,氮排泄率降低3.95%.(3)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改善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形态,十二指肠绒隐比提高7.00%,空肠绒隐比提高8.79%.(4)与试验第0天相比,试验90 d检测蛋鸡肠道内容物,大肠菌群检出率降低了42.8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因细菌性腹泻死淘的蛋鸡数占蛋鸡总死淘数比例降低了56.17%.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氮的排泄量,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继而减少蛋鸡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蛋鸡 生产性能 肠道 细菌性腹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州地区苹果春季栽培管理技术

落叶果树 2023

摘要:苹果是中国第一大水果,种植范围广,其栽培规模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20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208.85万hm2(3 132.78万亩),果产量4 406.61万t, 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徐州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经济区过渡地段,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比较适宜苹果种植。徐州作为江苏省果树重点栽培区域,也是江苏省苹果栽培主要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变化对不同需冷量桃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气温变化对桃生长发育的影响,以8个不同需冷量桃品种为材料,分析2018—2021年气温变化对不同需冷量桃品种物候期、果实成熟期、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叶芽开放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存在较大差异,物候期对温度变化反应明显。2018年花前温度偏低、波动较小,各品种物候期均以2018年最迟;2021年早春气温上升早,短期温度高,相应物候期最早。同一品种不同年份间果实成熟期差异较大,其中极短需冷量果实成熟期相差最大的为7 d,短需冷量品种相差最大的达13 d,中需冷量品种差异3 d。果实发育期以2018年最短,果实成熟期并未随花期早晚呈规律性变化,花期早晚对果实发育期的影响较大。叶芽开放期、始花期、果实成熟期、果实发育期与花前3 d、花前7 d和开花前平均温度以及花后平均温度无显著相关性。果实成熟期与盛花到果实成熟期平均温度和果实生育期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0.846。

关键词: 气温变化 生长发育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安市稻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溶磷分解酶活性初探

南方农业 2023

摘要:通过大田取样与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淮安市稻田水稻根际不同土层主要土壤微生物溶磷分解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溶磷分解酶种类主要包括碱性磷酸酶、植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总体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0~5 cm和5~10 cm土壤层的碱性磷酸酶、植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说明本地水稻根际溶磷酶促反应主要发生在0~5 cm和5~10 cm土层深度,且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是淮安市水稻根际溶磷酶促反应的主要催化酶类型.

关键词: 稻田土 土壤微生物 溶磷酶活性 磷酸酶 江苏省淮安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增效剂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了延长水稻育秧时肥料的养分释放时间,且又能保证水稻的秧苗素质,以水稻机插秧专用肥作为对照(CK),添加0.5%肥料增效剂(T1)、1.0%肥料增效剂(T2)、1.5%肥料增效剂(T3)3个不同比例的肥料增效剂,进行2年水稻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肥料增效剂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成苗率、叶龄、株高、茎基宽、叶长、生物量等,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同时还能促进水稻育秧土壤全氮含量、NH4+-N含量.其中,以T2处理(20 g育秧绿+1.0%肥料增效剂)的秧苗素质综合效果最好,与CK相比,该处理的出苗率、叶龄、株高、茎基宽、叶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和NH4+-N含量.

关键词: 水稻育秧 秧苗素质 肥料增效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氢卟吩铁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抗渍害能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二氢卟吩铁(ICE6)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抗渍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式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通过人工淹水处理来模拟小麦渍害过程.试验处理设置为小麦渍水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02%ICE6:0 mg/L(CW)、100 mg/L(E1W)、200 mg/L(E2W)、300 mg/L(E3W)、400 mg/L(E4W),同时增设常规种植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CW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不同质量浓度ICE6 于孕穗期和开花期进行渍前喷施处理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孕穗期渍前ICE6 喷施处理E2W~E4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开花期渍前ICE6 喷施处理E1W~E3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但均未达到CK水平.外源ICE6喷施处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提高,并且处理后7~28 d剑叶叶绿素含量大于CW处理,使植株花后地上部光合同化产物积累量以及开花期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随着植株光合生产能力提高而提高,从而使植株在成熟期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并且在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分配中,籽粒占据较高的积累量及比例,最终使小麦产量得到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渍前喷施外源ICE6 可以提高小麦抗渍害能力,减轻渍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二氢卟吩铁 渍害 光合物质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