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蒜播种机械化研究进展分析
《新疆农机化 》 2021
摘要:我国大蒜种植机械化与产量不成正比,大蒜播种机械化程度落后于小麦、玉米。蒜种定向技术、直立下栽技术落后于其它国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蒜播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当前大蒜播种机具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情况,提出大蒜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大蒜播种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鼓粒期翻叶对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鼓粒期大豆冠层叶片翻转后对叶片衰老和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2018—2019年,以吉育60、新大豆27号为材料,田间研究了鼓粒期人工模拟自然翻叶(倒4叶)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翻叶0~10 d叶片SOD、POD、CAT酶活性高于对照,翻叶10~20 d低于对照;翻叶后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叶片持续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翻叶0~20 d叶片近轴面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叶近轴面降低33.3%~41.5%,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大幅降低。推测翻叶降低叶片光合速率是叶片远轴面光合速率低于近轴面和翻叶加速叶片衰老进程的共同作用结果。在高温和强光条件下,翻转叶片较对照叶片加速衰老是叶片膜脂过氧化进程加速的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特色林果类合作社及企业品牌建设差异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21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疆东疆以及南疆地区,12家特色林果类合作社及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合作社及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异同及造成此异同性的原因。结合调研认为,提升合作社品牌建设能力,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合作社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品牌认知效应。同时,加强合作社营销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此外,要加强合作社与市场间信息的互通性,进一步提升信息交互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来提升合作社品牌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 新疆特色林果类合作社 合作社及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根部耐盐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挖掘与小麦耐盐性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浓度200 mmol/L的NaCl溶液和正常营养液对全国30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耐盐性试验,并利用小麦90 K芯片对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16650个SNP,采用Q+K关联混合模型对小麦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总根长等8个根部耐盐性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部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24.3%~50.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为0.170~0.562,全基因组LD衰减距离为6 Mb;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试验所用300份小麦品种(系)可分为3个亚群,亚群1包含143个(47.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河南、陕西和四川;亚群2包含74个(24.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北京;亚群3包含83个(27.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河南。GWAS共检测到77个与小麦耐盐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0.001),这些位点分布在小麦除6D外的20条染色体上,单个SNP位点可解释3.70%~19.45%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1A、3A、4A、7A、3D和5D染色体上的RAC875c13169459等6个位点同时关联到2个或2个以上性状,贡献率为3.78%~19.45%;对77个SNP位点进行发掘,筛选到17个可能与小麦耐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TraesCS5B01G031800(阳离子反转运蛋白)在Na+等阳离子转运中起重要作用,TraesCS5A01G329000(防御素)可以在阻断Na+等阳离子进入过程中起作用,TraesCS2A01G079000(重复富脯氨酸细胞壁蛋白)在细胞壁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候选基因可作为耐盐性重要基因。
关键词: 小麦 耐盐性 根部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水杨酸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潜伏侵染及采后灰霉病的防控效果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采前水杨酸处理对葡萄潜伏侵染及采后灰霉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离并鉴定红地球葡萄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潜伏侵染真菌,并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及对果实抗性基因的诱导作用.本文以新疆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选取0(对照)、0.5、1.0、2.0 mmol/L水杨酸(SA)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前2 d(预收期)喷施处理葡萄果穗,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不同时期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明确主要潜伏侵染真菌的种类,统计果实采后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变化,并分析果实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采前SA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生长期间潜伏真菌率,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的潜伏侵染控制效果显著,1.0 mmol/L SA处理组优于其它组,其中对果实底部和果蒂潜伏侵染的控制效果优于顶部和果梗.此外,生长期果实共鉴定出4种主要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变色青霉(Penicillium discolor)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0 mmol/L SA处理能显著抑制B.cinerea侵染造成灰霉病发病率上升和病斑直径的扩大,SA处理可在贮藏前期诱导采后葡萄果实VvPALl、VvChi4D和VvGlul基因的表达,中期后期诱导VvPAL2、VvPAL7和VvPAL15的基因表达,起到提高果实抗病性.因此,SA采前处理能提高红地球葡萄对潜伏侵染病害的抗性,对采后灰霉病也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皮核桃鲜贮关键技术
《农村科技 》 202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青皮核桃鲜贮过程中的褐变、腐烂、裂果及食用品质下降等问题,对青皮核桃采收、预冷、分选和包装、贮藏保鲜及贮存期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实践总结,旨在为核桃鲜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和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资源花铃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72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2个处理,于花铃期测定不同处理各品种资源的株高、果枝数、有效结铃数等15个农艺性状及叶绿素含量(Chl)、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等4个生理指标,以抗旱指数(DI)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抗旱指数(CDI)、抗旱综合度量值(D)、加权抗旱指数(WDI)3种评价方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及聚类分析,对272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272份品种资源划分为5级:强抗旱级别包含关农1号、渝棉1号、辽棉9号、辽棉16号共4份品种资源;抗旱级别包含银棉2、岱字棉16、新陆中10等24份品种资源;耐旱级别包括18N3、司6524、新陆中82等134份品种资源;较敏旱级别包括鄂抗棉8、新陆中65、新陆中22等100份品种资源;敏旱级别包括150030、鄂抗棉10、晋棉12等10份品种资源。CDI值、D值、WDI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58以上),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以D值为主,结合CDI、WDI值可有效、准确评价棉花花铃期抗旱特性。筛选的关农1号、渝棉1号、辽棉9号等抗旱品种资源可为棉花抗旱遗传改良提供特异资源。整齐度、比强度、叶绿素含量、果节数、结铃数、单铃重可以作为花铃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定额对和田滴灌日光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和田地区滴灌日光温室辣椒(Capsicum annuumL.)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当地制定设施蔬菜节水高效的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采用定周期变定额的灌溉试验,研究灌水定额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14.1(I1)、18.7(I2)、23.4(I3)、28.1(I4)和32.8 mm(I5),并以当地农户的灌水定额(CK)作为对照.结果 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辣椒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大,茎粗先增大后减小,除I5处理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外,I1~I5处理的辣椒各生长指标较CK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I1~I5处理的两茬辣椒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较CK均有显著提升(P<0.05);试验各处理中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辣椒产量和各品质指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IWUE呈逐渐减小的趋势;I3处理的两茬辣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8226、54269 kg/hm2,品质也最优;两茬中I1处理的IWUE最高,分别为8.52、6.14 kg/m3;灌水定额小于I3时,增加灌水定额会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但对辣椒的IWUE影响不显著,灌水定额大于I3后,辣椒产量与品质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辣椒的IWUE也显著减小.综合考虑辣椒的产量与品质,和田地区与试验点种植条件相近的滴灌日光温室辣椒适宜的灌水定额为23.4 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量对和田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和田设施蔬菜的施钾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持续提升当地设施蔬菜的种植效益.以和田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材料,探究施钾量对和田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全生育期钾肥施入量分别为0、288、360、432 kg/hm2.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对番茄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施钾量的对比中,施钾量288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施钾量36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果实Vc含量达到最高值;施钾量432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达到最大值.通过CRITIC法对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定施钾量为360 kg/hm2的处理最优,因此建议和田地区与试验条件相似的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施钾量为360 kg/hm2.
关键词: 施钾量;和田;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