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棉花秸秆无筛粉碎机的设计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棉花秸秆因木质化程度较高、韧性强,还掺有棉絮,在有筛粉碎机粉碎过程中排料困难、筛片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棉花秸秆无筛粉碎机,通过调整出料口面积来实现粉碎室内气体流量的改变,获得不同粉碎粒度的棉花秸秆成品;对粒度分级装置、粉碎刀辊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进行了确定;阐述了粉碎过程中棉花秸秆的受力过程,确定了 L改进型锤片的关键参数,对机具的L改进型锤片和抛送叶片进行了结构和排列设计.Fluent仿真分析结果表明:L改进型锤片相比直刀型锤片更有利于提高棉花秸秆在粉碎室内的流动性并在粉碎室内部形成更大的负压.以L改进型锤片数量、粉碎刀辊转速、出料口面积为试验因素,以棉花秸秆粉碎粒径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棉花秸秆粉碎粒径合格率显著性的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粉碎刀辊转速、出料口面积和L改进型锤片数量.确定较优参数组合为L改进型锤片数量140把,粉碎刀辊转速2 660 r·min-1,出料口面积136 500 mm2.采用较优参数组合进行样机田间试验,测得棉花秸秆粉碎粒径合格率为93.7%,能够满足棉花秸秆粉碎机实际生产需要.

关键词: 棉花秸秆 无筛粉碎机 L改进型锤片 设计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比较

农村科技 2024

摘要:为解决棉农品种选择难的问题,2023年巴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对7个棉花品种田间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对纤维品质进行检测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在巴楚县种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源棉8号、新陆中84号、新6015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纤维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株型较紧凑,结铃性强,吐絮畅而集中,含絮力好,适宜机采,可进行进一步的区域试验示范。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奇台县春小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新疆农业科技 2024

摘要:奇台县是新疆小麦主产区,本文针对近年新疆六家小麦育种单位(企业)育成的13个春小麦新品种,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于奇台县种植的春小麦新品种(系)。试验结果表明:粮春1354、SD1605、粮春1758和奇春12136四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奇台种植推广,兴木1807、新春44号和核春137三个品种株高较高,具有倒伏风险,田间管理时应注意防止倒伏。本研究为春小麦新品种(系)在奇台县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奇台县 春小麦 品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氮肥运筹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生产上适宜的花生氮肥运筹模式,以花育25为供试品种,设4个施氮量(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N4:225 kg/hm~2)和3种施氮方式(T1:1/2基肥+1/2幼苗肥,T2:1/2基肥+1/4幼苗肥+1/4花针肥,T3:1/2基肥+1/6幼苗肥+1/6花针肥+1/6结荚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90~225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花生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和分枝数均呈增加趋势,以N4处理最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以N3处理最高;蛋白质、脂肪及油酸含量以N3处理最高。施氮量相同时,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以T3处理最高,蛋白质、脂肪、油酸含量以T2处理最高。N3T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品质较优。从提高产量及品质方面综合考虑,施氮量180 kg/hm~2、基施氮肥90 kg/hm~2并于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分别追施氮肥30 kg/hm~2可作为实现北疆地区花生高产优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关键词: 花生 氮肥用量 施氮方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作出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以2020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40个参试品种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评价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40个参试品种,中塔河7号、新827、禾棉AW5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综上所述,利用DTOPSIS法评价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棉花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关键词: 新疆棉花 DTOPSIS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网上在线评论对新疆红枣线上销售的分析与改进研究

中国市场 2024

摘要:文章通过八爪鱼采集器抓取京东商城中新疆红枣的相关评论,同时利用LDA主题模型对在线评论进行主题分析,得出红枣的评论主题,分别为口感、价值、包装、快递和质量、快递、价值。根据商品单价将红枣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单价维度的主题评论和销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新疆红枣销量的评论主题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主题中的口感、质量、价值、快递都会对销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主题中的包装类评论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以上结论,基于4P营销理论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商家更好地利用在线评论数据来改良产品,改善运营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改善现有销售情况。

关键词: 在线评论 新疆红枣 线上销售 改进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灰枣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灰枣为试材,运用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不同干燥时间下灰枣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灰枣热风干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烘干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灰枣还原糖、蔗糖、纤维素和淀粉含量在升高,但灰枣硬度、内聚性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灰枣弹性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2)在温度为75℃下烘干时间为8 h处理下,灰枣的还原糖、蔗糖、纤维素、淀粉含量较高,灰枣的硬度、弹性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灰枣 烘干时间 烘干温度 硬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的残留动态及与棉蚜防效的相关性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调查防治效果的同时采集棉花植株样品,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棉花植株中噻虫嗪及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后,播后16 d首次采样,不同剂量噻虫嗪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753~2.768 mg/kg,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含量范围为0.278~0.894 mg/kg。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残留量呈指数下降,播后66 d对棉花样品进行检测时,2种药物在棉花中的含量均小于检出限0.001 mg/kg,噻虫嗪及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不同剂量噻虫嗪种子包衣可显著降低苗期蚜虫虫口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植株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与棉蚜防治效果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棉蚜刺探叶片后产生拒食效应有关。

关键词: 噻虫嗪 棉花 种子包衣 残留动态 剂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甘草内生菌的筛选、全基因组分析及产酶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从健康甘草须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目的】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产酶遗传信息,为该菌深入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筛选,筛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采用三代NanoPore PromethION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并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菌株潜在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另外,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温度和起始pH对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甘草须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rugosus A78.1。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 146 938 bp,G+C含量为43.86%,共编码4255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192个,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10个,分别属于GH1和GH3家族基因。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和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896、4 019和3 657个基因。该菌株基因组测序结果上传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96590。菌株A78.1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0.5%葡萄糖、1.0%酵母浸粉,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3%接种量、pH 6.0,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640±0.085)U/mL。【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产酶优化试验确定了Bacillusrugosus A78.1优良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及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的潜力,为该菌株在纤维素分解、糖苷类化合物水解等生物、化工和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甘草内生菌 Bacillus rugosus β-葡萄糖苷酶 全基因组 发酵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冠菌素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6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 000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38.04%,h°值下降了67.13%;COR 3 000倍处理促进着色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61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7.27%,胡萝卜素降低了20%,a*值提高了1.24倍,CIRG值提高了52.17%,h°值下降了82.78%。【结论】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COR2 000倍处理效果最好;在促进果实着色方面,COR 3 000倍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冠菌素 ‘火焰无核’葡萄 果实着色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