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散养环境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中国家禽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实时、自动监测散养环境下鸡的体重数据,了解整个鸡舍全群的生长状况,根据鸡的活动特点及生物习性研发了以盘式称重器为基础的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对系统主要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在某北京油鸡养殖基地选取5个育成期鸡舍对系统采集频率及准确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第一周5个鸡舍每只鸡每天平均称重3次左右,其余四周每只鸡每天称重6次左右,最高达到7次,采集样本覆盖性较高。在准确度方面,5个鸡舍监测结果整体误差介于-24.37~25.81g,相对误差为-1.99%~1.78%,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长势指标的冬小麦长势监测
《农业机械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监测作物长势,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获取了不同生育期的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利用无人机高光谱数据构建光谱指数,并分析4个生育期的指数与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以及由生物量和叶面积2个生理参数构建的长势监测指标(Growth monitoring indicator,GMI)的相关性;建立与GMI相关性较强的4个光谱指数的单指数回归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GMI反演模型;将最佳模型应用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得到冬小麦长势监测图。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光谱指数与冬小麦GMI相关性较高,大部分指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NDVI、SR、MSR和NDVI×SR与GMI的相关性高于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GMI的相关性;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表现最好的回归模型对应光谱指数分别是NDVI×SR、NDVI、SR、NDVI和NDVI×SR;对比3种方法构建的GMI反演模型,开花期模型MLR-GMI效果最佳,此时期的模型建模R~2、RMSE和NRMSE分别是0. 716 4、0. 096 3、15. 90%。
关键词: 冬小麦长势监测 无人机遥感 高光谱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 随机森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遥感与SAFY模型的冬小麦地上生物量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准确、高效地估算冬小麦地上生物量(Dry aerial mass,DAM)的方法,获取了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2个生长季的冬小麦试验数据,采用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LAI),以遥感反演LAI作为遥感与SAFY(Simple algorithm for yield estimates)模型之间的耦合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复合型混合演化(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with PCA,SP-UCI)算法优化出苗日期(D0)、有效光能利用率(ELUE)和衰老温度(STT) 3个敏感参数,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动态生长模拟。结果表明,2014—2015年和2013—2014年冬小麦全生育期模型模拟地上生物量R~2、RMSE和NRMSE分别为0. 887、1. 001 t/hm~2、19. 41%和0. 856、1. 033 t/hm~2、19. 86%。研究表明,耦合高光谱遥感与SAFY作物生长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冬小麦长势的动态变化,对冬小麦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较高,可为遥感监测冬小麦长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地上生物量 高光谱 SAFY模型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沉积特性的荧光示踪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航空施药雾滴沉积特性的准确检测对施药参数选择和施药质量优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3WQF-80-10型植保无人机为试验对象,选取典型飞行工况,通过水敏纸和基于荧光示踪的航空施药沉积检测系统同步获取展向雾滴沉积覆盖率,研究对比了该机型在典型飞行工况条件下的雾滴沉积离散性和连续性分布,评估基于荧光示踪的沉积检测系统对雾滴沉积检测效果与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荧光示踪法与水敏纸法所得雾滴沉积率分布曲线整体趋于一致,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拟合优度(R2)为0.88~0.96;由于植保无人机旋翼下洗风场胁迫细小雾滴沉降至非水敏纸布样位置,致使荧光示踪法测得的平均雾滴覆盖率曲线出现更多峰值,覆盖率值高于水敏纸法测量结果.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为2 m/s,飞行高度为3 m的作业条件下,与水敏纸离散布样方式相比,荧光示踪连续布样方式测得雾滴覆盖率提高16.92%,当飞行速度为4 m/s,飞行高度为9 m时,后者较前者提高97.77%.植保无人机作业工况对施药雾滴沉积覆盖率影响方面,飞行速度2 m/s,飞行高度3 m的工况下,雾滴沉积覆盖率最高,为8.34%和7.14%;随着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和速度增加,雾滴沉积覆盖率降低.针对植保无人机下洗风场作用下施药雾滴沉积质量检测,与离散布样方式相比,连续性样品采集可获取更丰富的雾滴空间沉积分布细节.该研究可为无人机低空低量施药雾滴沉积检测和无人机下洗风场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休克诱导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三倍体育种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其个体小、生长慢和性成熟后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热休克法进行三倍体诱导实验,设4个诱导温度(24、26、28、30℃),2个起始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和2个持续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共分1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13个实验组均能诱导出三倍体个体,而不同温度组的诱导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31.65%、52.28%和78.81%(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孵化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热休克诱导受精卵制备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水温28℃,卵子受精后15 min持续处理20 min,发眼率(72.57±0.26)%,孵化率(60.92±0.31)%,三倍体率53.1%,综合诱导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 陆封群体 三倍体 热休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百合花瓣品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百合花瓣中营养成分价值,开发花瓣的食用价值并选育品质较高的种/品种。选择14种/品种百合花瓣为实验材料,检测了其中营养成分、活性物质、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并参照文献与传统食用百合鳞茎作比较。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品质筛选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百合花瓣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元素。将测定的16个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085%。评价结果显示,卷丹、‘耀眼’、紫脊百合、‘函数’、‘艾迪沃’营养品质得分较高。对14种/品种百合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卷丹综合品质最高。通过建立百合综合评价体系,为开发利用药食兼用百合花瓣、丰富植物源健康食品和建立百合精深加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百合花瓣 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物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值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估算方法评价
《中国农业气象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为标准值,对基于FAO-56 P-M法(P-M_s)、修正P-M法(P-M_m)、Priestley-Taylor法(P-T)和Irmak-Allen法(I-A)4种模型方法计算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各方法在温室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4种模型方法计算得到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与实测值(ET_c)均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但各方法的计算精度差异明显。其中基于P-M_m法得到的ET_(c-m)高估了32.1mm,而基于P-M_s、P-T和I-A法计算得到ET_(c-s)、ET_(c-PT)和ET_(c-IA)则分别低估了132.3mm、80.0mm和53.5mm。ET_(c-m)与实测值(ET_c)的相关性最高,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05(P<0.01),一致性指数达0.944,RMSE仅为0.769mm·d~(-1);而基于I-A法计算得到的ET_(c-IA)与实测蒸散量的方程决定系数也较高(R~2=0.775),一致性指数为0.828。P-M_s和P-T法在温室内应用均有较大误差,其中,ET_(c-s)和ET_(c-PT)仅相当于实测值(ET_c)的59.4%和74.8%,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3和0.748,RMSE则分别达1.672mm·d~(-1)和1.304mm·d~(-1)。因此,计算温室作物蒸散量可优先选择P-M_m法,而在气象数据短缺时,I-A法可作为替代方法在温室内使用。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日蒸散量 环境因子 估算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菜软腐和菌核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PC6鉴定与防效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软腐病和菌核病是生菜生产中两大毁灭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这2种病害,利用平板稀释和对峙法,从生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菌BPC6,其菌悬液、无菌滤液对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长均具有抑制效果,该菌株也能抑制其他1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形态学、16S rDNA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PC6能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嗜铁素.比浊法分析的生长曲线显示,BPC6能在1%~10%NaCl及pH5.0~9.0条件下生长.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PC6对软腐病菌和菌核病菌侵染生菜离体叶片的影响,明确了菌株BPC6适宜用量为1.4*10~9~2.8*10~9CFU/mL.菌株BPC6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盆栽防效分别为44.09%和53.58%,对菌核病大田防效为77.41%.本研究表明BPC6是一株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生防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津冀地区乡村功能分区及振兴途径
《经济地理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基于面向高维数据的聚类方法开展乡村功能分区,有利于挖掘乡村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合理的乡村振兴途径。文章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及旅游服务4个维度构建乡村功能评价模型,基于各项功能指数分析其特征;借助gCLUTO软件实现功能聚类,综合考虑地理探测器的q统计量和分区计算成本确定最适宜的功能区,进而提出乡村振兴途径。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对乡村功能的贡献和结构合理性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是制约区域乡村功能发展的主要因素。②京津冀地区最佳的乡村功能聚类数为11,在以经济发展功能为指示变量的前提下,不同的聚类结果呈现出一定的相似一致性;根据主要贡献功能和区间差异特征,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经济—生产、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生态、生产—社会保障(Ⅰ和Ⅱ类)、社会保障、农产品生产(Ⅰ和Ⅱ类)和生态—生产(Ⅰ和Ⅱ类)等11个功能区。③建议立足当前功能区的发展特征,遵循"优化优势功能、强化中等功能、改善薄弱功能"等思路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功能区未来发展定位,促使乡村由局部振兴转为全面振兴。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乡村功能 乡村振兴 分区 gCLUTO 地理探测器 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