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太湖蓝藻厌氧发酵后沼液的肥效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太湖蓝藻发酵后的沼液作有机肥,以化肥氮肥为对照,研究施用蓝藻沼液对甘蓝、白菜、辣椒的产量和维生素C、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蓝藻发酵沼液后,甘蓝、辣椒、白菜分别增产9.96%、19.28%、13.51%,对甘蓝、辣椒、白菜有增产作用;甘蓝、辣椒、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6.63%、20.90%、29.26%,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0.34%、9.41%、30.79%;与土壤本底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72%~14.38%,有效磷含量增加2.49%~10.91%;甘蓝地土壤及甘蓝植株中重金属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


豚鼠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子宫LHR mRNA差异表达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豚鼠子宫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片段并分析其进化关系,研究豚鼠子宫LHR mRNA在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方法】以豚鼠子宫总RNA为模板,根据小鼠、大鼠、猪LHR保守区设计引物,RT-PCR扩增LHR基因片段。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采用DNAMAN软件分析比对同源性。以β-actin为分子内参,采用优化的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豚鼠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子宫组织LHR mRNA表达量。【结果】测序得到686 bp的剪接变异体1和缺失75 bp 4号外显子的剪接变异体2。686 bp序列与人类LHR mRNA序列同源性为83.8%,与牛、猪及绵羊LHR mR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6%、84.2%及83.6%,而与大鼠和小鼠LHR mRNA序列同源性则分别高达93.7%和99.4%。LHR mRNA在豚鼠整个发情周期的子宫中都有表达,发情周期第0天的表达水平为0.635±0.0194,第4天为0.617±0.099,均显著低于第8天的表达水平(P<0.05),随之在第12天升至1.218±0.049。【结论】克隆的片段为豚鼠LHR基因的部分序列,其mRNA存在着剪接变异体。豚鼠子宫LHR mRNA在发情周期第0、4天表达水平较低,第12天升至最高,即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LHR mRNA表达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该结果为探究哺乳动物非性腺组织中LHR的功能及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豚鼠 发情周期 子宫 LHRmRNA 半定量RT-PCR 可变剪接体


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提取及相关酶系的酶活测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提取过程,建立各种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活的测定方法。采用pH 7.5、8.0、8.5的0.1 mol.L-1的Tris-HCl缓冲液提取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用饱和度范围为0~90%的硫酸铵进行盐析,研究新鲜鸭肉及板鸭中酸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总磷脂酶、磷脂酶A2(PLA2)、磷脂酶C(PLC)和磷脂酶D(PLD)的活力。结果表明,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最佳pH为8.0,最佳盐析条件为7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透析过后的粗酶液中酸性脂肪酶活略大于中性脂肪酶,磷脂酶活次之。


不同红蓝LED组合光源对叶用莴苣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及节能评价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求适合叶用莴苣生长的节能高效的光源参数,采用红、蓝光波峰组合分别为红光(R)660nm+蓝光(B)450nm的LEDA型和红光(R)630nm+蓝光(B)460nm的LEDB型光源,每种光源设置R/B分别为6、8和10的3种比例,处理叶用莴苣。结果表明:LEDA型与LEDB型光源处理的叶用莴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维生素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荧光灯光源(对照)显著提高了光合速率。两种光源不同R/B处理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R/B=8时(LEDA2、LEDB2)最优,其中LEDA2处理比荧光灯处理光合速率提高38%,维生素C含量增加8.3%,硝酸盐含量降低9.2%;LEDB2处理时光合速率提高48%,硝酸盐含量降低6.5%。LEDA型光源处理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显著高于LEDB型光源处理,且分别表现为LEDA3和LEDB2处理的含量最高。此外,对光源装置耗电量的计算表明,LEDB型光源的单株耗电量比LEDA型和荧光灯(对照)分别节省53.3%和27.7%。因此,红、蓝光波峰分别为630nm+460nm的组合LED光源,R/B=8的条件下,在提高叶用莴苣光合速率和品质以及降低耗电量3个方面体现优势。
手机短信在江苏农业信息服务中的现状及思考
《农业网络信息 》 2011
摘要:随着江苏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广大农民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江苏电信的田园快讯业务为例,分析了手机短信在江苏农业信息服务中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黏质沙雷氏菌3种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可产生多种几丁质酶,为比较黏质沙雷氏菌Txch-1中几丁质酶系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3对特异性引物从Txch-1中扩增获得了3种几丁质酶SeChiA、SeChiC、SeChi4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SeChiA基因全长2 196 bp,含有1个1 6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63个氨基酸。SeChiA与Sanguibacter sp.C4几丁质酶(ABB91448)及多种沙雷氏菌属的几丁质酶A高度同源(≥94.8%),与多种昆虫几丁质酶也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68.74%);结构域分析发现SeChiA含有分泌信号肽、N端结构域和催化域。SeChiC基因全长1 623 bp,含有1个1 44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0个氨基酸;SeChiC与S.marcescens不同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C都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95%);结构域分析发现SeChiC含有催化域、黏蛋白Ⅲ同源区及几丁质结合域。SeChi40基因全长1 501 bp,含有1个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0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它只含有催化域,而不含分泌信号肽和几丁质结合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eChi40与其他几丁质酶的同源性较低(≤37.78%),可能是个新基因。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几丁质酶 结构域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不同发育阶段‘翠冠’梨叶片最大持液量初步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 2011
摘要: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翠冠’梨叶片最大持液量以及叶片表面蜡质含量、结构等的测定、分析,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翠冠’梨叶片最大持液量存在显著差异,老龄叶明显偏低;添加有机硅助剂能显著提高最大持液量;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表皮毛和蜡质表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蜡质含量差异不明显。叶片最大持液量的差异可能与表皮毛和蜡质结构有关。


TaPIMP1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小麦纹枯病抗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培育并推广小麦纹枯病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采用基因枪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TaPIMP1基因导入常规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号和Alondra,获得转TaPIMP1基因小麦阳性植株17株;对上述转基因小麦T1和T2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TaPIMP1基因能稳定遗传;对15株转基因T2代植株叶片中TaPIMP1的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14个植株中的表达量均比相应的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转入的TaPIMP1基因能够在转基因小麦植株中表达;对PCR检测阳性的T2代转基因植株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由于TaPIMP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植株的纹枯病抗性得到提高。
陆地棉重组近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爱字棉1517×德州04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中G6群体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谱及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QTL进行定位,并对主效QTL,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及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为利用分子聚合方法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对2006年、2008年以及2009年的产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检测到24个不同年份的主效QTL,其中相关于单株籽棉、单株皮棉、衣分、子指以及单株铃数的分别检测到1个不同年份稳定存在的主效QTL;对3年的产量性状作环境因子联合分析,检测到14个主效QTL,其中6个与环境互作,检测到20对加加上位性QTL,其中7对与环境互作。不同年份检测的稳定且受环境影响小或不受环境影响的与近处标记紧密连锁的主效QTL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