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近35年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变化特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1980~2015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呈降低趋势,且降低趋势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农业气象灾害在近35年内呈周期性震荡变化,受灾率变化主要时间尺度为18a。农业受灾率和受灾面积比重在黑龙江省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同一纬度上,二者均从西向东呈递减趋势,在同一经度上,从南向北呈先增后减变化。农业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


2017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合农711.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swsi-1(swsi×rocki)F_2,为材料,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2特征特性普通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5 d左右,需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株高89 cm左右,有分枝,紫花,圆叶,棕色茸毛,荚直形,成熟时呈棕色。


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CK)差异不显著(P>0.05),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群落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都显著低于CK(P<0.05)。牦牛干扰了草原毛虫对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作用,植物重要值发生了显著变化。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K间无显著差异,单独放牧牦牛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K(P<0.05)。本研究表明,牦牛显著加剧了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关键词: 牦牛 草原毛虫 高寒草甸 群落 小嵩草 地上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马铃薯Y病毒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致病力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对马铃薯的影响及危害,采用PVYN:O、PVYN-Wi、PVYNTN-NW(SYRⅠ)和PVYNTN-NW(SYRⅡ)株系分离物人工侵染马铃薯,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PVY侵染后马铃薯植株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敏感品种更适用于PVY病毒致病力鉴定,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对PVY不同分离物的反应强烈,差异显著,而‘兴加2号’对4个PVY分离株均表现耐病,虽然细胞内均出现叶绿体变形、单层膜小囊泡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但症状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花叶。同时,发现PVYN-Wi致病力较弱,侵染后,4个马铃薯品种均出现花叶症状,细胞内部产生多膜结构、风轮状内含体,引起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细胞变形、叶绿体变形和髓鞘样结构;PVYNTN-NW致病力最强,感病的‘克新13’和‘克新18’植株受害症状明显加重,且植株早衰、细胞破坏严重,有些死亡较快的植株甚至未产生特征性内含体结构;PVYN:O致病力中等,植株受害症状和超微结构变化也介于PVYN-Wi和PVYNTN-NW之间。不同马铃薯品种对PVY病毒的感病程度有较大差异,‘兴加2号’为耐病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PVY) 株系 马铃薯品种 超显微结构 症状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麦田环境中的磺酰胺类残留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麦田环境中三种磺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改进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小麦籽粒和小麦植株以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样品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在0.01~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8、0.9997和0.9997,检出限均为0.01 mg/L。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三种磺酰胺类除草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不大于9.8%。方法简便、快速,能够满足麦田环境中上述3种磺酰胺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 磺酰胺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麦田 残留


猪ZBED6基因有效突变位点的筛选与验证
《中国畜牧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锌指蛋白ZBED6基因的突变可促进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肌管形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猪的ZBED6基因进行编辑,利用在线软件筛选出4个突变靶点,利用p Cas9/g RNA载体构建p Cas9/g RNA-ZBED6质粒,再构建4个用于验证突变效率的p TYNE-ZBED6质粒,同时转染HEK293细胞系,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序列突变效率的高低。结果表明:位于编码区第17~37位点的靶点1转染后荧光信号最强,切割效率最高,该位点是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ZBED6基因的有效位点。
关键词: 猪 ZBED6基因 荧光信号 CRISPR-Cas9技术


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民猪是能够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环境的地方猪种,但目前对其环境适应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确定适合此研究所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常用的12个内参基因(B2M、ACTB、RPL11、RPL4、YWHAZ、GAPDH、HPRT1、SDHA、HMBS、IDH3B、TUBB2B和TBP1)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稳定性,旨在确定合适的内参基因进行相关研究。分别在-25、5、10和30℃采集3头民猪耳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3种软件分析12个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筛选出表达稳定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经geNorm和NormFinder计算获得各候选基因的M值发现,12个候选基因的表达均相对稳定,而BestKeeper的分析则显示ACTB、GAPDH、SDHA、HPRT1、TBP1、YWHAZ基因的SD值均<1,可用作本研究条件下的内参基因,而另外6个基因SD值则>1,不符合作为内参基因的标准。综合3种分析的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TBP1基因的稳定性最高,ACTB、GAPDH、SDHA、HPRT1和YWHAZ基因也符合作为内参基因的标准,都可研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基因表达时作为内参基因。
关键词: 民猪 外周血单核细胞 环境温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龙园“LY-Ⅲ”型日光节能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节能型日光温室是蔬菜生产中大规模采用的一种园艺设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蔬菜生产,能达到节能、优质、高效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探索出适合北纬45°地区的日光温室建造模式。为指导此类型日光温室的建设,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