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斑点叉尾鮰TLR5和TLR5S基因在不同病原诱导下的表达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进行感染实验,取感染后0h、12h、24h、48h、72h和7d的头肾、肠、肝脏和脾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TLR5和TLR5S基因在这4种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与斑点叉尾鮰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链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够引起TLR5和TLR5S强烈的上调表达,其中以感染链球菌12h后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上调量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2倍(P<0.01)。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24h内TLR5和TLR5S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但随后却显示出了明显的下调趋势,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在TLR5和TLR5S基因表达中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于大部分组织中表达下调。在感染12h的脾脏中,TLR5基因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0.017倍(P<0.01),而TLR5S基因表达量达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01倍(P<0.01)。从不同的组织来看,TLR5在肠中的表达上调幅度最大,而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增幅最明显,如感染链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12h后,TLR5在肠中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0.4倍(P<0.01)和14.8倍(P<0.01),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量分别上升了52.8倍(P<0.01)和132倍(P<0.01)。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了TLR5和TLR5S基因在斑点叉尾鮰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抗病原侵袭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和病原特异性。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先无免疫 TLR5 TLR5S 基因表达 病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消化盲囊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分析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2月份除外)定期从青岛沙子口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采用SDS方法提取消化盲囊的总DNA,并通过引物358f和907r采用PCR扩增细菌16S rDNA的V3~V5区序列,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离所得扩增序列。DGGE图谱显示,12个月份的样品共有不同位置的谱带11条,其中9条谱带作为共有谱带在所有月份的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中均有分布,占总谱带数的81.82%,表明整个养殖季节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对11条DGGE条带进行切胶回收、PCR扩增、纯化、克隆后测序,其中9条谱带克隆测序成功。经BLAST比对搜索,结果显示9条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性达97%~99%,所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4大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NCBI数据库中与其相近的细菌主要为马赛菌属(Massil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未培养菌。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消化盲囊 细菌群落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性腺发育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I和群体II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发育 遗传性别鉴定 石蜡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氟沙星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双氟沙星 异育银鲫 血浆蛋白结合率 温度 药物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脆肉鲩无公害养殖技术(中)

科学养鱼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放养前的准备鱼种放养前先将鱼塘排干、除杂、并曝晒30天,灌水0.5米后,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类、寄生虫类、螺类及其他敌害,使池塘"底白、坡白、水白",有效杀灭病菌。鱼塘消毒后适时进行灌水,灌水时应扎好过滤水布,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内,水灌至1.8~2.0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和色泽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2

摘要:以质构和色泽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对水分含量分别为22%、25%、28%和31%的四种南极磷虾烤虾品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有一定影响,水分含量22%的南极磷虾烤虾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和剪切力与其他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含量25%和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内聚性和弹性相对较高,品质较好;通过测定四种烤虾的RGB值,发现四种样品的色泽均属于粉色系,对外观的影响不是很大,随着烤虾水分含量下降,制品的色泽越容易接受。水分含量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99±0.05,通过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的质构和色泽分析,结合感官评定,认为南极磷虾烤虾的水分含量为28%时品质最佳。

关键词: 南极磷虾烤虾 水分含量 质构 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帘蛤保活前后的氨基酸变化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2

摘要:通过美洲帘蛤在-10℃~10℃无水保活特性确定其冻结点和冻结曲线,并研究了30天保活前后的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美洲帘蛤的冻结点在-2.6℃。美洲帘蛤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前4位是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是美洲帘蛤氨基酸的主要部分,构成了美洲帘蛤鲜甜的主要味道;保活前后美洲帘蛤蛋白中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含量的比值2.54~3.26,所以美洲帘蛤是一种具有保肝护肾、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关键词: 美洲帘蛤 氨基酸 保活 冻结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在海水温度为30℃,pH为8,盐度为34.5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63 mg/L、39.68 mg/L、31.65 mg/L、29.94 mg/L,安全浓度为2.99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分别为3.23 mg/L、2.43 mg/L、1.94 mg/L、1.84 mg/L,安全浓度为0.18 mg/L。并在浓度为29.94 mg/L氨氮胁迫下,对斑节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96 h内斑节对虾血清中免疫指标变化为:酚氧化酶(PO)的活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变化均是先升高,再下降;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变化为先升高,然后下降,再上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斑节对虾血清中的PO、SOD、POD、ACP活力8个取样时间点(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8个取样时间点的各酶活力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结果和在高氨氮胁迫下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发现高氨氮对斑节对虾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氨氮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鱼回)TICAM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基因表达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鱼回)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 h和12 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 h的0.15倍和24 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达上调.其中,感染后7d脾脏中的表达提高到感染前的23.1倍.而感染叉尾(鱼回)病毒后,TICAM基因在肝脏、头肾和后肠的表达上调但幅度不大,基因表达在4种组织内表达变化量在1.5~3.7倍范围内波动,而在脾脏中TICAM表达下调,在感染24 h后达到最低为感染前的0.13倍.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鱼回)TICAM基因表达变化与病原感染密切相关,暗示TICAM基因在斑点叉尾(鱼回)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TICAM基因 基因表达 病原 天然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条 源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5月广东汕尾红海湾网箱养殖的五条蛳爆发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的疾病。从病鱼体内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SWZX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SWZX5对剑尾鱼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5.8×10^5CFU/g。综合细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系统发育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确认分离菌株SWZX5属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damselaesubsp.piscicida)。15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抑菌和杀菌试验显示.五倍子的功效最好.MIC和MBC均为0.05mg/mL;其次是黄连、石榴皮,两者MIC均为0.20mg/mL,MBC均为0.40mg/mL;黄芪功效较差。20种化学抗菌类药物的抑菌试验显示,分离菌株SWZX5对供试的氨曲南、恩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苯唑西林等4种抗菌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

关键词: 五条蛳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 假结核病 鉴定 中草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